分享 Share シェア
<%if prop.email %>
<%:prop.email%>
<%else %>
<%:prop.realname%>
<%:prop.intro%>
<%/if%>
已有閱讀權限
隨著時代變遷,越來越多人晚婚,但女性的黃金生育期不等人,凍卵會是女性生育不受年齡與婚姻限制的解方嗎?如何知道自己適不適合凍卵?一同藉由 TFC 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品牌經理曾琬婷的分享來了解。
# 生與不生的自主權
# 生育選擇不受年齡與婚姻限制
# 凍卵是提供生育選擇
此次與談人
發生什麼事?
人們隨著年齡增長,除了面對身體機能的老化,女性還同時面臨生育力的逐年下滑。然而,女性的黃金生育期通常是正值衝刺事業的階段,也讓女性在職涯和生育選擇上面臨兩難。
- 就生理時鐘來說,女性染色體正常的卵子數量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35 歲後下降速度增快。同時生活方式因素、接觸環境毒素(如殺蟲劑和塑料中的化學物質)以及某些醫療條件都會影響卵子的品質。(National Geographic)
- 在台灣,平均每七對夫妻就有一對有不孕困擾。生殖醫學會調查發現,台灣夫妻從備孕、診斷不孕、接受生殖治療到成功懷孕平均得花上 6.1 年,即使採用生殖技術,40 歲後的人工受孕與試管嬰兒的成功率,也僅是 30 歲時的二分之一。(公視)
- 隨著人工生殖醫學技術成熟,TFC 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Taipei Fertility Center)除了提供試管嬰兒技術解決不孕症,也藉由凍卵技術為女性預留生育選擇權。
- 凍卵是預存健康卵子的技術,在台灣,單身女性就可執行凍卵療程,流程約需 2 至 3 週,進入療程前須血液檢測,後續配合時間與藥物規劃。若未來準備生育時,可解凍預存之卵子,與配偶一起進行試管嬰兒療程。(TFC)
- 適合凍卵的族群包括 35 歲前後、短期內未有婚育計劃者;嚴重子宮內膜異位症,且預測生育能力的指標 AMH(Anti-mullerian Hormone,抗穆勒氏管荷爾蒙)值下降者;重大疾病或因癌症準備接受化療或放射線治療的女性。(TFC)
- 近幾年凍卵需求快速成長,以 TFC 所在的台北為例,在 2021 年半年,因「生涯規劃性凍卵」的女性就成長了 50%、平均年齡 38 歲,推估台灣凍卵女性每年有 20% 的成長。(療日子)
- 凍卵技術雖步入成熟,但要進一步解決少子化的問題,TFC 品牌經理曾琬婷認為,仍需要跨越心理因素,例如來自家人的壓力,以及法令需跟上社會結構的轉變。
- 台灣試管嬰兒之父、TFC 創辦人曾啟瑞表示,要提升生育率,除了提供育兒津貼外,應放寬人工生殖補助的條件,減輕不孕家庭人工生殖療程的經濟負擔,也建議年輕夫妻考慮提早凍卵、凍胚,掌握試管成功要素。(科技新報)
- 此外,台灣凍卵使用率低於美國、西班牙。普遍認為是因為台灣《人工生殖法》規定太過嚴苛–必須要是異性夫妻,且任一方罹患不孕症才能使用;單身女性或同性伴侶都無法將卵子解凍,透過人工生殖來生育。(天下)
如何知道自己適不適合凍卵,在凍卵前需要做哪些準備?一同透過《旭時報》與 TFC 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品牌經理曾琬婷的對談來了解。
陪你從「科技+人文」視角,深入國際政經脈動
35元/週解鎖付費會員專屬內容
- 成為付費會員,即可擁有:
- ✓ 全站深度分析報導文章
- ✓ 會員專屬 8 折活動報名優惠
已經是付費會員?登入繼續閱讀
00:00 Intro
01:26 生殖醫學是什麼?凍卵為何在近年成為流行?
09:05 35歲以後品質極速下降,如何延長你的「卵實力」?
18:16 怎麼做凍卵?事前需要什麼樣的準備?
23:22 費用不是問題,決定凍卵的關鍵通常是「心理因素」?
28:05 生命不該商業化是法律制度無法跟上社會結構的原因
37:15 我決定要凍卵!選擇醫生要注意哪些地方?
分享 Share シェア
延伸閱讀 Read more
台灣為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0 到 6 歲,國家跟你一起養」真能改善少子化現象?還是遙不可及的願景?除了選舉口號,政府能否看到真正的育兒需求,推動有效的育兒政策,促成有品質的育兒環境,成為家長的神隊友、提升育兒的幸福感?
2022-11-02 11:30:00
多數人提到「社會高齡化」時,總會連結到青年負擔重、總體生產力下降。但是這些究竟是真實現況,還是長久以來的刻版印象?或許現況並沒有我們想得這麼糟。
2022-04-05 1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