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什麼事?
根據美國情報局統計,台灣的生育率為全球最低,肇因之一為低薪、高房價,造成夫妻無法負擔育兒成本。要解決育兒壓力,政府的育兒政策為關鍵,包括育兒津貼、公幼、準公共化幼兒園等制度,在現實面卻遇到不少挑戰。
- 公幼資源配置失衡,且不符需求。
- 政府加碼育兒津貼,反促使市場漲價。
- 政府連年加碼育兒津貼,喊出「0 到 6 歲,國家跟你一起養」願景,實務上卻出現「政府補多少,市場就漲多少」的狀況,僅發錢仍無法補足家長經濟缺口。(詳見文末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理事長簡瑞連訪談 )
- 以準公共化幼兒園來看,不但打破市場機制且不斷違規。
- 準公幼為與政府簽約的私立幼兒園,有政府補助因此收費低。截至 2021 年 5 月,六都已有 978 間準公幼,政府今年更投入 107 億元預算,希望擴大教保服務量能。(親子天下)
- 「準公共化」本質仍為私幼,且在實務上違規比例高,包含聘用不合格教保人員、學員浮報、超收幼生、師生比不合等,甚至會以才藝班名義,要求家長額外付材料費和課程費。
- 營運不善、即將倒閉的私幼,因加入準公共計畫重回市場,以便宜的價格吸引家長報名,讓其他用心經營的私幼難以與之競爭。(菱傳媒)
父母需要什麼育兒政策?
- 聯合國於 2019 年發布之研究報告《各種低生育率對策,成效如何?》(Policy responses to low fertility: How effective are they?)指出,對於生育率低的國家,政府須擴大 0-12 歲不中斷的公共托育服務,並確保收托時間符合家長合理工時。
- 另針對東亞國家的文化,亦有三項痛點需打破:性別角色不平等、高工時職場文化、惡性競爭的「教育熱」。
- 政府作為上,政府應廣設符合需求的公幼,而非發包私人業者。
- 韓國在 2012 年嘗試過「私立托育平價化」,對於增加生育率、減輕家長負擔,明顯都是失敗的,反而讓家長花費更多錢在課後課程。(托育催生聯盟)
- 公幼延托的經費來自地方政府,目前只有基隆市達到課後延托百分之百,可見增加人力、妥適排班是可以做到的,在於地方政府願不願意補助。(詳見文末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發言人黃喬鈴訪談)
- 職場文化上,資方應給予彈性的育嬰假和工時。
- 目前台灣留職停薪的育嬰假,時長在六個月到兩年間,但對照顧、接送小孩等短期需求,應要彈性以「禮拜、小時、天」為單位計算。(詳見文末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發言人黃喬鈴訪談)
- 從 2021 年開始的「職場互助式教保服務」,讓雇主可於職場附近尋找可利用空間,提供其員工的子女、孫子女教保服務,但仍待解決教學、照顧品質與安全性等問題。(親子天下)
- 社會觀念上,業者不應抓住家長育兒焦慮,把幼兒園變成才藝班。
- 幼兒園本應幫助小孩建立人格、發展肢體、社會化學習、認知發展等,但實際上,幼兒園反而花過多時間在學才藝、準備表演,失去教育的本質。(詳見文末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理事長簡瑞連訪談)
未來該如何?
- 政府不應光補底式的撒錢,要直接向下延伸整合公幼,提供真正的公共化服務,可能可以花更少的錢,達到更好的效益。(詳見文末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理事黃雅雪訪談)
- 不管在都市設計、親子設施規劃、軟硬體設備等,政府要著重於「人民對於成家、育兒是否有幸福的想像?」。養兒育女的幸福感提升,大家才會願意生養。(詳見文末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幼委會主委楊逸飛訪談)
若想擺脫「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台灣,政府該如何從政策面改變,規劃出帶給台灣人幸福感的育兒政策?請看《旭時報》與專家的深度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