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什麼事?
- 社會學家帕梅拉.史東(Pamela Stone)、梅格.拉芙蕎(Meg Lovejoy)在橫跨十多年的深度質性研究專書《菁英媽媽想上班》中,針對 54 位年齡介在 33~56 歲的職場菁英女性追蹤調查,這 54 位女性平均中斷職涯 5 年,而最終有 2 成的女性沒有回歸職場。(獨立評論)
- 現代女性不但要在傳統價值觀念下被賦予照顧家庭的責任,也希望要能有職場發揮的空間。在這兩者之間,有些女性甚至只能犧牲自我夢想,回歸照顧家庭。在現代普遍認為「高工時」才是認真努力工作的職場現象,照顧家人、兒女成了職涯發展的絆腳石。(理財周刊)
重點是什麼?
- 顧問公司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在近年針對 14 個國家、6,500 名各行各業的員工進行家務分攤調查研究。結果發現,即使是夫妻雙方都有全職工作,家務的主責者多半是女性。平均來說,女性比男性承擔家務責任要多出 1.9 倍,男性則有更多時間專注在職場上。(BCG)
- 調查裡更指出,即使現代社會,女性在精神與心裡負擔上是比男性多更多,而若企業組織若希望女性可以進入領導層級,公司就需要協助解決女性在家庭責任的負擔,以及精神負擔上的影響。
-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的「2021 年主要國家女性勞動力參與率」統計調查,台灣 50 歲以上的女性勞動力參與率較日、韓、新加坡低,而在 35~49 歲這年齡層的女性勞動力參與率也逐年下降,這年齡層階段正好是育兒階段,也顯示許多女性選擇離開職場回歸家庭。(詳見文末 品學堂文化長丘美珍的訪談)
- 品學堂文化長丘美珍以自身「進」與「出」職場這十年間所看到的是:小環境有變大環境沒變、政策有變但觀念沒變、女性有變而男性沒變。就以育嬰假來看,女性請完育嬰假卻無法保證回到原來職務或專業上,這對請育嬰假的女性來說,多了更多職涯的不確定感。
- 得人資源整合創辦人蔡淯鈴,台灣社會傾向停留在,「家庭的事是員工自己的事,員工要自己想辦法解決」,當前做決策的老一代主管較無察覺女性在職場與家庭角色的壓力,讓這兩者衝突升高。
女性在家庭與職場該如何更有韌性?
除了從制度上保障女性職涯的發展,如建立媽媽工時、職涯保險金機制等,女性要培養在工作與家庭上的韌性,丘美珍與蔡淯鈴提出了以下建議:
- 認清工作與家庭是無法「平衡」的,只有「取捨」。
- 取捨時間要花在哪裡;
- 取捨有營利或非營利的生涯;
- 取捨從哪裡獲得快樂。
- 女性要「先會做自己,再來想配合」。
- 設立保護自我的人我界線,不透過各種配合來獲得成就感的滿足。女性需要具備自我覺察、溝通能力、資源運用能力三個關鍵,透過自我反思、和觀察別人怎麼做來提升自身韌性。
女性在職場與家庭的「雙重身份」,就像同時身兼二個全職工作,該如何在這中間培養韌性,讓我們一同透過《旭時報》與專家的深度訪談共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