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什麼事?
由洛桑管理學院公布《2022 世界數位競爭力排行榜》中,同為亞太區的新加坡排第四、韓國第八名、台灣第 11 名,日本僅排第 29 名,其優勢在於教育與科技研發,但數位人才、數位技術位居下風。
- 日本經濟產業省指出 2025 年的數位人才缺口將有 43 萬人,有六成的企業使用的電腦管理系統將終止服務,若無法因應,每年將有 12 兆日圓的損失。(聯合新聞網)
- 疫情再加上高齡化、少子化,推動數位化落地發展。
- 根據日本政府的數據,75 歲以上的人口已達到總人口的 15%,邁向超高齡化社會,成為全球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國家,需藉由數位轉型提高生產力。(Japan Times)
- 日本政府於 2021 年 9 月成立數位廳,期待建構後疫情時代的數位化社會。從行政服務開始推廣「個人編號卡」,協助民眾辦理社會保障、納稅、防災救災等手續,另希望實現產業整體數位化,建立「一個都不掉隊」的數位社會(nippon.com)
解決問題的同時,發展數位化科技
-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研究所副研究員魏聰哲分析,日本非鎖定「重點產業」發展,而是因應「社會問題」,短、中、長期分別因應疫情、高齡社會、氣候變遷發展新科技。
- 日產汽車建立全自動化智慧工廠,讓機械人負責焊接和鑲嵌的組裝工作 ; 雷射加工機組裝工廠 AM 鈑金廠核心理念為「可自動化的地方,全部自動化」,實踐高效能的作業流程。
- 淡江大學日本政經研究碩士班教授蔡錫勲補充,日本數位化的強項在於「生活上」的基礎建設,除了視訊看診、自動結帳外,政府規定企業需於 2024 年開始保存數位電子交易,報帳不需再黏貼紙本。
- 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教授李世暉指出,過去認為不需要數位化的企業,現在也開始聘用數位化人才。
- 鹿島建設的傳統業務為機械操作、建材搬運與組裝,投入自動建設機械後,需要數據演算與管理的數位人才,為提高 IT 人才對品牌的能見度,與日本的演算法競技網站 AtCoder 合作舉辦競賽。(聯合新聞網)
- 日本貿易振興協會(JETRO)與經產省共同推動亞洲數位轉型計畫(ADX,Asia Digital Transformation Project),將日本累積的數位科技研發結果,應用到亞洲新興市場。(JETRO)
- JETRO 利用 J-Bridge 平台,媒合日本新創企業與海外單位,在當地發展數位轉型、綠色節能科技。其中,新創 Sagri 結合 AI 影像識別技術和衛星數據,將泰國、菲律賓、印度的農地資訊數位化,完成作物生長過程的可視化分析。(e27)
- 魏聰哲認為藉由將「社會問題解決型科技」拓展到東協市場,日本能在東協的數位轉型領域佔有一席之地,逐步在恢復其經濟與科技的主導地位。
數位科技外,半導體為發展重點?
李世暉指出,汽車產業在日本創造了 550 萬個就業機會,但在車用半導體短缺下,豐田汽車、鈴木汽車等製造商都宣布減產或停工,政府因而將半導體列為「特定重要物資」。
- 日本政府出資,使國內有生產半導體的能力。
- 與國際夥伴合作強化供應鏈,著重於半導體產業。
- 為使供應鏈不受政治、天災、戰爭等風險而斷鏈,印度、日本、澳洲於 2022 年開啟「三邊供應鏈復甦倡議」,強化數位科技使用、數據流通。(中央通訊社)
- 對於敏感的美中關係,李世暉說明,日本將「供應鏈」與「市場」切割,在維持與中國貿易的同時,將工廠移往海外,保障經濟安全。
未來該如何?
- 蔡錫勳預測,日本期望奪回二戰前「強日本」的強國地位,雖經濟成長未有進展,但將防衛費增至 GDP 的 2%,將在 2027 年成為世界第三大軍事大國,此點值得注意。
- 日本的數位科技強,但系統價格過高,魏聰哲建議,台灣較能靈活掌握當地問題,可幫助日本萃取出 CP 值高的部分,更快速廣泛的導入東南亞市場。
- 李世暉提醒,日本新創往國外發展的能力弱,多用團體戰的方式。若日本新創能先來台灣找夥伴,就能透過台灣的人脈前進美國市場,不失為台日合作機會。
為實現「超智慧社會」,日本積極研發數位科技、建立數位化流程。在局勢發展下,日本身為亞太供應鏈的一環,有何佈局與野心?請看《旭時報》與專家的深度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