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禮物 訂閱
<%if prop.topic_id !=0 %> <%/if%>
<%:prop.genus%> <%:~formatDate(prop.online_date, 'YYYY MMM DD' )%> <%:prop.titl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intro%>

add
新會員

<%:prop.email%>

add

<%:prop.title%>

高壓教育下的傳統父母,如何養出心理素質高的下一代?

高壓教育下的傳統父母,如何養出心理素質高的下一代?

Jun 13, 2023

講求學業表現的華人社會,在 108 課綱下轉向對素養的追求。當這些過往生命經驗中,被以有錯就打、哭了就打的「打地鼠」高壓教養對待的父母,面對提倡「愛的教育」的新世代,如何用正向態度經營親子關係?

# 有愛的管教方式 # 建立正向教養方式 # 父母可以跟孩子道歉

陳信如

陳信如 / 採訪編輯

採訪寫作

王筱君

王筱君 / 主編

審訂

圖片來源 - Unsplash

questionquestion

<%:prop.realname%>
<%if prop.email %>

<%:prop.email%>

<%else %>

<%:prop.realname%>

<%:prop.intro%>

<%/if%>
已有閱讀權限

此次與談人

楊逸飛

楊逸飛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幼委會主委

陶以哲

陶以哲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教育諮詢教師

魏瑋志

魏瑋志

親職教育講師(澤爸)

發生什麼事?

  • 科技雖能提供更好的學習策略,但父母的陪伴無可取代,應教導孩子「只有人類能教人類的事情」,像同理心、溝通力、歸屬感、團隊合作等,而這些特質是適應未來的關鍵。(未來 Family
  • 以心理韌性的培養來說,孩子若有一位「無條件包容與接納」的依附對象,就能幫助他在挫折中保持平靜,仍願意爬起來奮鬥。(親子天下
    • 幼童對世界的認知來自照顧者的反應,像「我哭的時候媽媽來安撫我,我是重要的」、「我害怕時爸爸來安撫我,我是安全的」,這都是孩子未來人格的發展基礎,因此父母的支持與接納非常重要。(媽媽寶寶


傳統教養有何影響?

  • 為了方便管理和追求效率,台灣不少家庭有個代代相傳的行為模式:「打地鼠」,孩子有錯就打、哭了就打。雖然立即有效,但讓孩子在心中種下傷痛,未來可能影響到人格。(未來 Family
    • 傳統教育的父母認為「管教就是懲罰、打了才會記住」,但處罰只會讓孩子害怕,給他「我沒能力、我錯了」的挫敗感,養成低自尊、沒自信、不愛自己的孩子。(風傳媒
  • 親職教育講師魏瑋志分享,傳統教養不允許孩子有情緒,孩子哭泣時會被大力遏止,讓他認為「有負面情緒是不好的,我會被攻擊」,未來容易壓抑情緒,難以跟人建立親密關係。
  • 有些權威型父母試圖用民主包裝自己,表面上給孩子選擇,但若孩子選了他不認同的選項,父母還是會照自己的心意走,對孩子的發展很不健康。(詳見文末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幼委會主委楊逸飛訪談)


如何改變親子關係?

當親子長期互動不足,孩子的學習速度會變慢、對新的事物不感興趣、缺乏耐心,遇到挫折容易焦慮和憂鬱。(健康醫療網

  • 觀察孩子反應,自我覺察是第一步。
    • 我們無法完全擺脫過去成長的陰影,但藉由觀察孩子的臉色,若孩子出現恐懼、害怕的神情時,家長就要反思,若真的做得不好,跟孩子道歉也是必要的。(詳見文末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教育諮詢教師陶以哲博士訪談)
  • 以正向教養的態度,建構出「安全堡壘」。
    • 魏瑋志提到,父母有無建立出充滿愛、包容、接納的「安全堡壘」很重要,當孩子有安全感,知道父母的愛是無條件的,在他出社會遇到困難時,內在強大的力量能讓他越挫越勇,不會是溫室的花朵。
  • 多點陪伴、少點科技,建立雙方的互信關係。
    • 現在父母習慣丟平板給孩子自己滑,楊逸飛強調,若大人沒有參與其中,父母就無法即時回應孩子的情緒,錯過親子連結的機會


未來該如何?

  • 陶以哲指出,父母無法完全擺脫過去成長的陰影,但只要多鼓勵、引導、陪伴,再搭配孩子的個性,不管是喜歡收到完整指令或只需要大方向,另作彈性調整即可。
  • 現代孩子接觸科技的時間長,父母需特別注意親子相處時間,魏瑋志提醒,不要讓科技取代自己,成為孩子心中的第一順位,多協助孩子發展生活中的活動。

愛之深責之切,過去的教養方式不全然錯誤,但在注重心理健康的世代,爸媽可有哪些新的教養觀?請看《旭時報》與專家的深度對談。

陪你從「科技+人文」視角,深入國際政經脈動

35元/週解鎖付費會員專屬內容

  • 成為付費會員,即可擁有:
  • ✓ 全站深度分析報導文章
  • ✓ 會員專屬 8 折活動報名優惠

已經是付費會員?登入繼續閱讀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深度對談

question
question
若家長本身都還沒解決自己的心理創傷,或沒受過好的照顧,不知道「好的父母」該有的樣子,他要如何再去教養小孩、幫助其人格培養? 6 則對談comments 2023-06-12 14:38:47
魏瑋志

魏瑋志

親職教育講師(澤爸)

第一步是「有意識地覺察」,我自己過去就是個虎爸,當孩子犯錯,我會吼他、念他、處罰他,所以我很能理解父母的感受,只是當我看到孩子眼中的恐懼、孩子在發抖、聽到孩子喊著「爸爸好可怕」時,這些景象讓我很自責跟後悔,我內心覺得不對勁,雖然我自己是這樣被養大的,但這是唯一的教養方式嗎?有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

自我覺察後,就會走到第二步「找方法」,不管是讀教養書籍、聽講座、上課等,吸收到新資訊後拿回家嘗試,但人有慣性,習慣已經累積三、四十年了,不會那麼容易改變,可能只維持幾週又打回原狀。

當被打回原狀時,就會來到第三步...

2023-06-12 15:53:35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楊逸飛

楊逸飛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幼委會主委

我不認為父母真的有因過去教養方式受到創傷,即便有過創傷,人是有能動性的,小孩不會完全被動的接受,都能透過不斷學習去改變家庭教育的影響,不完全被過去的童年經驗限縮,不然就不會有所謂的「階級翻轉」,所以我是蠻正面看待這件事,當然有些人很簡單就能改變,有些人比較難。

不過以暴力行為來說,「我小時候被父母打,所以我現在也能打小孩」的論述不太合理,就像法官問性侵犯為什麼要性侵,他說「因為從小缺乏母愛」,你不覺得很荒唐嗎?缺乏母愛是事實,但不能把性侵合理化,人是有自主性的,父母親當然有某部分責任,但每個人都能做出自己的選擇。

那五、六○年代的人大多受的傳統權威式管教,我不認為一定「不好」,畢竟...

2023-06-12 14:36:01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陶以哲

陶以哲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教育諮詢教師

第一步是自我覺察,留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對小孩產生的影響。當小孩做錯事情時,你用什麼方式處理?是寬容、包容、鼓勵還是權威?對於不同的管教方式,小孩又有什麼表情變化和情緒波動?

對小孩來說,大人就是他的全世界,不要小看自己的影響力,像我爸爸是權威型的管教,我發現自己小時候習慣服從,但也少了些批判思考能力,甚至缺乏自信,所以我現在對自己小孩雖然有時也是嚴格,但比較走恩威並重、彈性多元方式。

大人希望有自由空間跟彈性,小孩也需要,長遠來看,父母需要下放權力給小孩,這不是放任,而是...

2023-06-12 14:38:13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魏瑋志

魏瑋志

親職教育講師(澤爸)

「承認自己的挫敗」,失敗是一定的,但在失敗的當下要去接受,多多欣賞自己的努力與進步:「雖然我剛剛又吼
2023-06-12 15:53:47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您對權威式、民主式管教對孩子人格發展的看法?實際上有哪些操作方式? 6 則對談comments 2023-06-12 14:46:10
楊逸飛

楊逸飛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幼委會主委

教養方式是一個光譜,最左邊是「完全權威」:聽我的就對了、我為你鋪的路一定是最好的 ; 最右邊是「完全民主」:尊重小孩讓他們做主。在光譜上哪一點都好,但父母親一定要一致,也就是說「父母認知的教養方式」跟「小孩覺知到父母怎麼對待他」要一致,不然小孩會很錯亂。

舉例來說,若你是權威式的父母,但企圖用民主來包裝自己,你問孩子「要吃飯還是吃麥當勞?」,雖然給他選擇,但你實際上希望他選正餐,孩子選擇麥當勞後,你又嘗試說服他,跟他說麥當勞很不營養。若小孩不滿跟你爭辯,到最後就會變成「反正我是你爸,你就聽我的」回到權威式,小孩就會覺得「為什麼你一開始要問我?」,所以如果你選擇民主,你就要給他真正的選擇 ; 選擇權威,就照著權威的方式走

針對民主式家長,我們觀察到...

2023-06-12 14:39:44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陶以哲

陶以哲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教育諮詢教師

我們無法完全擺脫過去成長的陰影,但若能多給鼓勵、引導性的正向經驗,就能幫助到孩子正向人格的發展,小孩的潛力要透過鼓(勵才能被釋放,因此我建議父母對小孩要多鼓勵、引導、陪伴,給孩子愛跟良善的互動,大人會習慣指導孩子怎麼做,但我認為父母不是「教」而是「分享」,提供不同的方法供孩子參考,「分享」背後代表多樣性,當然如同我前面說的,需要搭配孩子的個性,有些小孩喜歡你直接跟他說怎麼做、有些只需要給大方向,所以面對不同的小孩,不同的事件,父母要思考哪種方式較適合。

再來談陪伴...

2023-06-12 14:43:45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魏瑋志

魏瑋志

親職教育講師(澤爸)

很常有家長跟我反應:「你現在愛孩子,把他養成溫室的花朵,外面的社會很現實,哪有誰在可憐其他人的?」的確,我認為打罵、恐嚇式教育能讓孩子堅強獨立,但這種獨立是被迫的,因為他跟爸媽的關係疏離,想趕快離開家,學著自立自強。

一個堅強又想獨立的人,可能伴隨的是內心的脆弱,他外在武裝自己,展現出「我很強」的姿態,但他的內在價值感低落、認同感不足、歸屬感匱乏,他給不出他匱乏的東西,也就是「愛」,他與人的連結可能僅止於利益關係,很少會講述內在情感,也不太會表達負向感受,較難跟人建立親密關係。

傳統教養不允許孩子有情緒...

2023-06-12 15:47:47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楊逸飛

楊逸飛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幼委會主委

有些家長希望塑造出理性的樣子,卻不願意去管教,像小孩選擇吃麥當勞,吃了卻說「麥當勞口味太差,我想改吃
2023-06-12 14:40:29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華人社會很懂得「傳遞知識」,反正背起來就對了,但面對挫折、壓力的軟實力,這到底要怎麼教?父母在軟實力的培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6 則對談comments 2023-06-12 14:52:04
陶以哲

陶以哲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教育諮詢教師

以挫折忍受度、情緒問題方面,其實孩子需要的是陪伴與示範,比如說我小孩有時樂高拼不好就生氣把它毀掉,我能做的就是陪他再重新組,同時在過程中鼓勵他,也對他說說話,他會有社會支持感。另外,我蠻鼓勵父母適度與孩子溝通,如分享自己的感受或情緒給孩子,很多父母因為丟臉不願意做,但我自己身為教育者,認為這蠻重要的。

像我每天要載小孩上學,有天他睡得比較晚,拖到上班上學時間,我當時的工作壓力也不小,所以我就在車上對他發怒,但我有覺察到他的臉色不對,整個很害怕的模樣,所以我在下午載他回家時就跟他道歉,跟他解釋「爸爸最近壓力大,所以講話比較不得體」。當然罵他這件事也是合理,他的確在早上沒有做好準備,但這對兩方都是訓練,當我願意分享自己的黑暗面,孩子就會覺得...

2023-06-12 15:50:3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魏瑋志

魏瑋志

親職教育講師(澤爸)

在孩子 18 歲前,專家都建議爸媽要為孩子建構一個「安全堡壘」,在堡壘中能感受到爸媽無條件的愛、包容、接納,孩子就會養成「安全感」,當他的內在是充足的、有安全感的,孩子的自我價值感、認同感也會高,跟父母也有緊密的歸屬感。

如此一來,將來孩子就算離開安全堡壘走入社會,雖然外頭會有風霜雪雨,但因為他的內在能量充足,就算遇到挫折、失敗、被別人不溫暖的對待,他仍會想到「我背後有兩個很愛我、支持我、相信我的人」,這股力量會讓他越挫越勇、勝不驕敗不餒,這個堅強不是壓抑,而是他在外面工作失敗了,會想到要回原生家庭充電,不管是吃爸媽煮的菜、抱抱怨,電充飽了就能出去繼續闖。

在一個在安全堡壘裡,感受到被愛、被尊重、被接納的人...

2023-06-12 14:51:05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楊逸飛

楊逸飛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幼委會主委

父母要刻意去跟孩子保持距離,當孩子做錯時,不要太快幫他收拾殘局。舉我小孩的例子,某次老師說美勞課要帶叉子,我幫孩子準備好了,但當天他忘記帶出門,有些父母會選擇回家幫孩子拿,但這樣你上班會遲到 ; 有些家長會打電話跟老師說孩子忘記帶,甚至認為「只是一個塑膠叉子,為什麼學校不能提供?」

這兩種方式,小孩沒有為自己負責,就無法學到面對挫折的軟實力,這邊的負責任是指「當自己因為錯誤的選擇,而受到別人的責難時,要能自己忍耐度過」,父母親不需要幫他彌補從中的挫折感。所以我後來沒有幫小孩處理,讓他自己去跟老師講。

權威式的父母他們...

2023-06-12 14:50:34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陶以哲

陶以哲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教育諮詢教師

「原來爸爸也是人,他也會跟我道歉」,所以軟實力的部分,爸媽要跟小孩一起學習,知道如何處理每天的情緒變
2023-06-12 15:50:23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在數位科技時代長大的孩子,父母習慣丟平板給小孩自己滑,如何在親子教養與科技使用中取得平衡?新世代的父母需有何心理韌性與教養方式? 6 則對談comments 2023-06-12 15:25:06
魏瑋志

魏瑋志

親職教育講師(澤爸)

若孩子一有情緒,父母就放 3C 給他看,當然這樣處理最快,但 3C 只是「忽略」情緒,而最好的方式是「調節」情緒,我們藉由活動去排解情緒,像跑步、看書、聽音樂、畫畫等,若孩子在學齡前就習慣用 3C 去處理情緒,他會不知道自己適合哪種情緒調節方式,他在生氣、不開心時不知道怎麼做,容易只用原始的本能反應(吼、尖叫、打、扔)來做抒發。

因此,大人適度的介入跟控制是必要的,其中可以注意兩個重點。第一是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自律力通常在 18-25 歲才會趨於穩定,在這之前孩子都是衝動大於理智,所以在孩子 18 歲前,爸媽都要管教跟約束,不然有可能會從習慣到依賴,最後走向成癮。

第二是...

2023-06-12 14:53:3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楊逸飛

楊逸飛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幼委會主委

平板的缺點在於阻斷了大人跟小孩間的聯繫,我唯一的建議是「小孩做什麼,你就跟著做什麼」,如果他在看佩佩豬,請你跟著一起看,因為父母親的陪伴無可取代,你可能覺得卡通無聊,但這樣你才能懂孩子為什麼開心,你們之間才會有話題。

在幼兒發展中有一個關鍵能力叫「連結式注意力」,當小孩看到一隻狗,他覺得很有興趣就會回頭看大人,企圖跟你分享他看到的東西,這時比較好的做法是回應孩子:「你看!是狗狗耶~它有長長的毛~」他的連結式注意力被你回應,親子關係就連結起來了。反之,當他看卡通笑得很開心,轉頭想跟你分享時,大人卻回「沒事,你自己看」,你這樣就是在切斷跟孩子的連結。

當親子關係斷掉,孩子會轉往同儕尋求認同感...

2023-06-12 14:55:01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陶以哲

陶以哲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教育諮詢教師

我認為家長還是要約法三章管制,限制孩子每天的使用時間和使用範圍,可能每天用一個小時、包括某些言語不佳的影片不能看,網路上資訊很複雜還是需要過濾。

我會帶他出去跑步、運動、游泳,科技無法取代非認知性的情感面,包含記憶的創造、身體的活動、社會的互動等,若父母希望取得兩者的平衡,要試著營造「像人的家庭」,像我在假日會一家或跟其他家庭約去河濱騎腳踏車、露營、烤肉、爬山等,這些需要去刻意安排,不然夏天一到,很多家庭就在冷氣房滑手機,特別疫情這三年下來,我發現學生的體能越來越差,隨著疫情開放,我倡導大家走到戶外,去海邊玩水、山上踏青,當你帶小孩出去,給他那個自然環境,他就不會一直想去尋求科技的感官刺激。

我也認為家長自己要夠強...

2023-06-12 15:52:28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魏瑋志

魏瑋志

親職教育講師(澤爸)

培養孩子在 3C 外的成就感跟滿足感,簡單來說,就是讓他們的生命中有其他比 3C 更重要的東西,像我
2023-06-12 14:54:0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分享 Share シェア

facebooklinetwitterlinkedin

延伸閱讀 Read more

受填鴨式教育的父母,如何與現代孩子共學?

受填鴨式教育的父母,如何與現代孩子共學?

你上次跟父母或小孩共同學習是什麼時候?過去認為教育的責任在學校,但在強調人文素養的社會,更為著重親子間的互動關係。共學可如何增進親子關係?透過共學,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力將有何差異?

2023-06-06 10:30:00

灑錢能解少子危機?真正有感、有質的育兒政策是什麼?

灑錢能解少子危機?真正有感、有質的育兒政策是什麼?

台灣為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0 到 6 歲,國家跟你一起養」真能改善少子化現象?還是遙不可及的願景?除了選舉口號,政府能否看到真正的育兒需求,推動有效的育兒政策,促成有品質的育兒環境,成為家長的神隊友、提升育兒的幸福感?

2022-11-02 11:30:00

時間標記 Timestamp

EPEPISODE #旭沙龍-張育寧時間

EP #
邀請已成功寄出 Sucessfully s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