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的錯誤,如果不是一種輕狂,而是因為無奈,可不可以有第二次機會?逆風劇團創辦人成瑋盛在 17 歲時休學,也曾是社會眼中的「問題少年」。他最了解,非行少年心裡的徬徨,以及想要重來一次的渴望。為了拍紀錄片,他走進全台灣超過三十間以上的安置機構,在機構內看到少年們渴望被肯定,卻因為社會標籤、家庭問題被教育體系排擠在外,如何陪伴少年成長,撕掉少年們身上的標籤,成了逆風劇團的目標。
- 比起一個「劇團」,逆風劇團更像是「地下社會局」,跨域參與學員的生命,成瑋盛坦言最大的困難並不在於物資上的限制,而是如何去陪伴非行少年面對負面情緒與創傷。
- 利用台語偶戲博物館的閒置空間再度活化,成了逆風劇團最新的據點——逆風樓,一樓為預備型職場空間,訓練少年考咖啡師證照,實習服務、做餐點等技能,二樓是分享叛逆青少年故事的展覽空間,四樓目前正在整建成青少年的音樂展演空間,以及分享真人圖書館故事的基地。
- 逆風樓是社會福利與商業最好的結合,營業所獲的盈餘將回歸給逆風劇團的青少年犯罪預防與青少年的職場培訓。
如何將孩子帶向白色產業鏈?
為了解決少年們的就業問題,逆風劇團與臺灣地方創生基金會合作,積極對接企業資源,以跳脫窠臼的方式引導孩子們發揮創意,探索職涯取向,或是參與社區活動,回饋社會。
- 以青少年無照駕駛的問題為例,成瑋盛帶領孩子組成車隊,鼓勵孩子取得駕照後,車隊一起騎機車到萬里淨灘,或是騎車到動保園區照顧流浪貓狗,解決無照駕駛問題的同時,也滿足了孩子渴望團體歸屬感的需求。
- 逆風劇團帶領孩子走進社區老人中心,同樣都是需要被關心的族群,藉由藝術及陪伴互相學習,使青少年從受助者成為助人者,讓高齡長者重新找回自信。(逆風劇團)
未來會如何?
成瑋盛的目標是改變社會的結構問題,將從教育、陪伴、公益、社會企業和社會福利等面向著手。
- 劇團明年將推出「逆風學院」,跟私立的高中、高職合作,透過不同類別的課程,從「表演藝術」、「職涯技能」、「體驗教育」著手,並在體驗之中,培養未來在生活中的能力。
- 為了能陪伴更多孩子,也平衡逆風劇團的資源,將會培養更多各地的工作夥伴,運用逆風劇團的經驗和資源,建立地方夥伴和孩子的革命情感。
從地方創生的精神出發,期待逆風劇團的創新模式與經驗可以複製到更多地方。一起透過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的董事長 陳美伶與逆風劇團共同創辦人 成瑋盛的訪談,聽創辦人如何用陪伴照亮問題孩子的未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