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什麼事?
多數失智症病例是由退化性的阿茲海默症和多發性腦梗塞失智症引起的。目前關於阿茲海默症的預防還無明確答案,《歐洲心臟病學會》期刊副總編巴納赫(Maciej Banach) 日前發表最新跨國綜合分析研究顯示,每日步行約 4000 步可能會讓失智症風險降低 25%,若提高到 1 萬步,可讓罹患失智症風險減半。
想逆轉病程要趁早
運動已被提議作為一種有效的生活介入,幫助減少失智症的發生。
- 台灣健身運動醫學推廣協會理事長陳俊忠教授指出,在輕度失智之前,會先經歷一段「輕度認知功能缺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簡稱 MCI),這些人是有逆轉的可能性。
- 國內一項「起站走」測試分析發覺腦部會影響運動能力,新北市立八里愛心教養院物理治療師楊紹妘表示,根據「敏捷性常模對照表」,如果完成「起站走」這個運動大於 9 秒,表示健康是有風險的。
- 陳俊忠教授強調,若缺乏預防性介入,每年約有 10~15% 患者會從 MCI 邁向失智症,針對這群人,應設計一套運動讓他們有機會逆轉病程;且經運動實驗追蹤 1 年後發現,有做運動的這群人沒有人變成失智症,相對沒有做運動的人就按照 10%~15% 的比例出現了失智症。
未來該如何?
- 陳俊忠教授以 BDNF(腦衍生神經生長因子,腦部產生的健康激素)為討論基礎,說明運動必須符合 3 要素,方能透過不同機轉啟動腦部修復。
- 第一要做複雜操作型運動,又稱為「多元互動性」運動,可以經由誘發腦部刺激各個部位而產生 BDNF。
- 第二種是運動要夠強、時間要夠長,運動時可增加血液、腦部循環與代謝,可減少缺血性失智症,還會誘發腦部 BDNF 增加。
- 第三種運動是肌肉收縮運動。由於運動後由肌肉、肝臟釋放出的激素 exerkines,被認為是治療疾病機轉的可能關鍵因素。
- 楊紹妘認為,改良版太極對 MCI 族群有逆轉認知衰退的功效,會從小肌肉開始啟動,慢慢拓展到筋骨,再加入身體的旋轉,達到 1 個空間以上的運動
究竟哪些運動有機會逆轉認知功能退化?請看《旭時報》與專家們的深度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