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024 年 4 月),美國《大西洋》雜誌刊登一篇文章,標題為「即將到來的節育革命」。文章介紹了未來幾十年內,多種可能問世的避孕藥物和器具。這些新的避孕方法之所以引人注目,因為它們針對的是男性。
長久以來,男性能選擇的避孕手段只有保險套和輸精管結紮,兩者都存在明顯缺陷:即便正確使用保險套,仍有一定機率懷孕;輸精管結紮為半永久侵入性手術,若日後想生育後代,不一定能恢復生育能力。對比之下,女性有超過十種避孕手段可供選擇(儘管也都存在各自的問題)。
「近年來,研究人員已經邁出了巨大的步伐,為男性開發簡單、方便且有效的避孕選擇,副作用幾乎為零。」《大西洋》的報導樂觀地宣稱:「可能在不遠的未來,女性將不必被迫承擔幾乎所有的避孕負擔。」
然而,「男性避孕藥即將問世」的消息,在過去半個世紀間一再出現,卻從未成真。人們有理由懷疑,這會不會又是一次「狼來了」。
「好消息,一種沒有副作用的男性避孕藥!」這是 2023 年 4 月的《衛報》標題。
「研究指出,一種有潛力的男性避孕藥是安全且有效的。」這是 2018 年 3 月的《時代》雜誌報導。
「首款非荷爾蒙男性避孕藥可防止懷孕。」這是 2012 年 8 月出現在《新科學家》的新聞。在同一年,《大西洋》雜誌也報導了一個運用超音波的男性避孕方法,十餘年過去了,這個方法顯然沒能成功。
事實上,有關男性避孕藥的消息,能追溯到半世紀以前。1975 年的一篇《紐約時報》文章寫道:「(科學家)正在研發一種男性「避孕藥」,該藥物藉由結合黃體酮、男性荷爾蒙和雄激素,使男性不育。」
男性避孕藥的研發,為何如此困難?全世界科學家花費半世紀的時間,仍無法完成,究竟出了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