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禮物 訂閱
<%if prop.topic_id !=0 %> <%/if%>
<%:prop.genus%> <%:~formatDate(prop.online_date, 'YYYY MMM DD' )%> <%:prop.titl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intro%>

add
新會員

<%:prop.email%>

add

<%:prop.title%>

自駕車熱潮消退?盤點特斯拉之外的新創潛力股

自駕車熱潮消退?盤點特斯拉之外的新創潛力股

Apr 26, 2024

2023年5月11日,行駛於舊金山的新創公司 Waymo 自駕車。(圖片來源:Andrej Sokolow via Associated Press/達志影像)

<%:prop.realname%>
<%if prop.email %>

<%:prop.email%>

<%else %>

<%:prop.realname%>

<%:prop.intro%>

<%/if%>
已有閱讀權限

自駕車市場近年呈現快速成長趨勢,不僅美、中、日、德等大型國際車廠積極備戰,不少新創公司也搶著分食自駕車市場大餅。但隨著全球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營收大減,質疑自駕車前景的聲浪四起。在此態勢下,新創公司如何具有競爭力?本文將著重分析美國與中國兩大自駕車市場的優勢。

發生什麼事?

今年以來,特斯拉股價已下跌 40% 以上,在中國電動車市場曾經的主導地位正受到威脅,首席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原訂本月 21 日出訪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也在行前一天臨時取消。《彭博社》報導指出特斯拉 2023 年推出 FSD 全自動駕駛(Full Self-Driving, FSD)測試計畫,正是混亂的源頭

馬斯克發展自駕技術的野心之大,可能已危及特斯拉的電動車事業。本月初,他在 X 個人帳號宣布,特斯拉將於 8 月 8 日推出自駕計程車 Robotaxi 。這同時意味著,相較於原先預計生產價格低於三萬美元的平價電動車,將轉為優先研發自駕車

此舉引發的後果是,為了支應對自駕技術的大規模投資,特斯拉在上週裁減 10% 員工以降低成本,兩位副總裁貝格林諾(Drew Baglino)與副總裁佩特爾(Rohan Patel)也雙雙離職。對於馬斯克的決定,外界紛紛提出擔憂:

  • 《金融時報》認為,若馬斯克要透過自駕計程車在今年內扭轉虧損局面,是過分樂觀的賭注。因為目前 FSD 軟體仍需要駕駛人手握方向盤、目光注視道路,技術尚未足夠成熟。
  • Wedbush 將特斯拉轉向發展自駕計程車的計畫,描述為會是「一場失敗」,並認為要到 2030 年才能實現完全自動駕駛,因此當前應優先推出價格實惠的電動車 Model 2。

而且這場燒錢的自駕車之戰,並不是每家公司都會參與到底。

Uber 和 Lyft 便擔心追求自駕技術會花光資金,前者 2020 年就將相關項目交給矽谷新創公司 Aurora,並投資 4 億美元;後者也在 2021 年即售出自駕業務,以節省約每年一億美元的開支。

留在戰場上的,除了眾多汽車業巨頭,還有不少新創公司,它們的潛力在於:比特斯拉更早開始提供自駕計程車服務

陪你從「科技+人文」視角,深入國際政經脈動

35元/週解鎖付費會員專屬內容

  • 成為付費會員,即可擁有:
  • ✓ 全站深度分析報導文章
  • ✓ 會員專屬 8 折活動報名優惠

已經是付費會員?登入繼續閱讀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林莉庭

林莉庭 / 研究員

編譯

張育寧

張育寧 / 總編輯

審訂

分享 Share シェア

facebooklinetwitterlinkedin

延伸閱讀 Read more

自駕車產業回縮,人們距離「完全自動駕駛」還有多遠?

自駕車產業回縮,人們距離「完全自動駕駛」還有多遠?

作為自駕車「最有名」的企業,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光是靠超強的媒體宣傳策略,去年就靠特斯拉股價狂漲而躍升世界首富。在投資人為自駕車市場預先狂歡的同時,各家車廠卻紛紛回縮研發投入。100% 自駕車技術,短期內會是一場無法實現的資本競賽泡沫嗎?

2021-10-19 12:46:00

超過 95 % 本土製造,電動三輪車為什麼是「印度製造」少數成功案例?

超過 95 % 本土製造,電動三輪車為什麼是「印度製造」少數成功案例?

在這一波電動車革命中,全球第三大汽車市場印度,彷彿遭到遺忘。2023 年,印度只賣出不到 5 萬輛電動汽車。然而,若把目光從特斯拉、比亞迪等知名品牌移開,會發現印度人不是不愛電動車,只是他們愛的,是本土製造的電動人力車。印度電動車車廠另闢蹊徑,不但為莫迪的「印度製造」帶來希望,也有望進軍東南亞市場。

2024-04-19 10:00:00

時間標記 Timestamp

EPEPISODE #旭沙龍-張育寧時間

EP #
邀請已成功寄出 Sucessfully s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