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禮物 訂閱
<%if prop.topic_id !=0 %> <%/if%>
<%:prop.genus%> <%:~formatDate(prop.online_date, 'YYYY MMM DD' )%> <%:prop.titl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intro%>

add
新會員

<%:prop.email%>

add

<%:prop.title%>

反猶主義、覺醒文化和西方的偽善:各國怎麼看美國挺巴學潮

反猶主義、覺醒文化和西方的偽善:各國怎麼看美國挺巴學潮

May 14, 2024

2024 年 4 月 30 日,學生們在巴黎索邦大學前示威,聲援巴勒斯坦人民。(圖片來源:Philemon Henry/Sipa via AP Images/達志影像)

<%:prop.realname%>
<%if prop.email %>

<%:prop.email%>

<%else %>

<%:prop.realname%>

<%:prop.intro%>

<%/if%>
已有閱讀權限

2024 年 4 月,挺巴學潮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爆發,迅速蔓延全美。過去兩周,全球學生也紛紛響應,巴勒斯坦旗幟在加拿大、墨西哥、法國、德國、英國、澳洲等地的校園和街頭飄揚。本文選擇四個具代表性的國家,分析各國對學潮的不同反應,以及背後的政治社會因素。

2024 年 4 月 17 日至今,挺巴勒斯坦學潮在全美超過 80 所大學遍地開花。學生們在校園內搭建營地,要求停止正在加薩走廊發生的「種族滅絕」,並要求學校從支持以色列軍事行動和占領的企業中撤資。截至 5 月 8 日,全美已有超過 50 所大學要求警方介入,超過 2,400 名示威者被捕

近兩周來,全球大學生也紛紛響應,加拿大、墨西哥、法國、德國、英國、澳洲等地都出現挺巴學潮。哪怕是自家校園相對平靜的國家,也都密切關注美國學潮的進展,校園營地、靜坐學生、巴勒斯坦旗幟,以及抗議者被捕的衝突場面,紛紛登上各國的新聞版面。

多數國家,抗議活動都相對平和,校方傾向不呼叫警察到場清場,但也存在例外。另一方面,各國輿論場可熱鬧了:有的國家警惕反猶仇恨蔓延,有的國家擔心年經人被美國洗腦,還有國家抓住機會,認為對抗議活動的鎮壓,證明了美國在人權和言論自由保障上的雙重標準。

本文選擇德國、法國、中國、埃及四個國家,初步分析美國挺巴學潮在當地激起怎樣的反響,其主流媒體和政治人物,又如何評價年輕人對巴勒斯坦的同情。

德國:反對以色列就是反對猶太人

自哈瑪斯於 2023 年 10 月發動突擊、以色列升級在加薩的軍事行動以來,歐洲一直在努力界定言論自由的邊界。多國政府以「維護安全」為由,限制聲援巴勒斯坦的抗議活動,甚至全面禁止,引發侵犯言論自由的擔憂。

作為二戰期間猶太大屠殺的加害國,德國是以色列最堅定的盟友之一;出於同樣的理由,和其他民主國家相比,德國對言論自由有額外的限制──在德國,否認大屠殺和宣傳國家社會主義都被法律禁止。反對以色列的看法,則往往被直接等同於反猶主義。

去年 10 月至今,德國當局可說是用盡各種手段,試圖阻止所有已發生和未發生的反以色列示威,卻仍沒能防止挺巴學潮在自家校園發生。

  • 5 月 7 日,德國警方清理了柏林自由大學(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的親巴勒斯坦抗議營地。柏林自由大學校長齊格勒(Guenter Ziegler)表示:「這種抗議不是以對話為導向的。佔用大學財產是不可接受的。我們歡迎學術辯論和對話,但不是以這種形式。」
  • 現任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曾多次表示:「以色列的安全是德國存在的理由。」這句由前總理梅克爾在 2007 年創造的表述,可以代表當今德國主流政治人物在以巴問題上的立場。

法國:當心來自美國的「覺醒主義」

法國有著全歐洲最大的穆斯林和猶太社群,中東衝突經常引發國內緊張局勢。近期受到美國高校的啟發,挺巴示威已經在至少 20 所法國大學爆發。5 月 3 日,法國警方「和平地」從培養未來政治菁英的巴黎政治學院(Sciences Po)驅離了數十名學生。

主流法國社會將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議活動,視作「覺醒主義」(Wokisme)荼毒年輕人的可怕結果。法語「Wokisme」一詞源於英語「woke」(覺醒),這個 2021 年左右興起的詞彙,混雜了對本土伊斯蘭極端主義和對美國文化霸權的恐懼。一方面,在法國右翼眼中,左翼和伊斯蘭狂熱分子有著危險的結盟,兩者共同發起針對人權、自由、科學、民主、世俗主義等歐洲進步價值的反對運動;另一方面,法國人將政治正確文化、黑人的命也是命,甚至 MeToo 運動看作「大西洋彼岸的」事情,試圖防堵這樣一種美國文化的入侵

這次的挺巴學潮,既帶有「源於美國」的原罪,又牽涉到和伊斯蘭世界的衝突,因此在法國引發強烈批評。

  • 右翼共和黨的巴黎大區議會主席佩克萊斯(Valérie Pécresse)於 4 月 29 日宣布,她將暫停「抗議溫床」巴黎政治學院的部分補助,並指控挺巴示威者是「一個支持反猶主義仇恨的激進少數派,且正在被 LFI(編按:指左翼民粹主義的「不屈法國」黨)及其伊斯蘭左翼盟友所利用。」
  • 法國總理艾塔爾(Gabriel Attal)表示,學生永遠不會被授予「封鎖(校園)的權力」,並將抗議活動歸咎於「一個活躍的、危險的少數群體」,該群體正嘗試「強制推行」一種「來自大西洋彼岸的意識形態」。

中國:危險的學潮

陪你從「科技+人文」視角,深入國際政經脈動

35元/週解鎖付費會員專屬內容

  • 成為付費會員,即可擁有:
  • ✓ 全站深度分析報導文章
  • ✓ 會員專屬 8 折活動報名優惠

已經是付費會員?登入繼續閱讀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吳政霆

吳政霆 / 研究員

採訪寫作

張育寧

張育寧 / 總編輯

審訂

分享 Share シェア

facebooklinetwitterlinkedin

延伸閱讀 Read more

誰的「種族滅絕」?美國大學學潮,與以巴問題的記憶政治

誰的「種族滅絕」?美國大學學潮,與以巴問題的記憶政治

2024 年 4 月 17 日至今,挺巴勒斯坦學潮在全美超過 80 所大學遍地開花。學生們在校園內搭建營地,要求學校從參與以色列軍事行動的企業中撤資,拒絕做種族滅絕的共犯。然而,在遙遠的加薩走廊,一場「種族滅絕」是否真的正在發生?以巴問題的根源,又該追溯到哪個時刻?

2024-05-09 10:06:00

沒有世界潮流,只有各走各路:法國擁核、德國反核背後的政治經濟角力

沒有世界潮流,只有各走各路:法國擁核、德國反核背後的政治經濟角力

能源價值的選擇,是當代國際政治經濟的難題。近年來,歐盟各國在核能議題上,已分裂為由法、德兩國領導的對立陣營。法國之所以擁核、德國之所以反核,背後都有著複雜的政策考量和文化歷史原因。是否發展核能,從來都是政治問題,不存在所謂的「世界潮流」。

2024-01-05 10:35:00

中國公民力量覺醒,白紙革命是民主化契機?

中國公民力量覺醒,白紙革命是民主化契機?

從香港反送中事件,可見中國政府的強力社會監控,一有人民抗爭,就是鎮壓。即使如此,在 2022 年底,為何仍有中國人民願意走上街頭,高舉白紙抗議,掀起白紙革命?這會是中國民主化的機會嗎?

2023-04-18 10:30:00

時間標記 Timestamp

EPEPISODE #旭沙龍-張育寧時間

EP #
邀請已成功寄出 Sucessfully s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