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什麼事?
2012 年,育成機構 Y Combinator 創辦人、矽谷創新育成教父 Paul Graham 在他的部落格說:「硬體的文藝復興時期來了。」這篇短文讓台灣新創圈漣漪不斷,作為硬體代工王國,台灣新創因此能乘勢而上嗎?9 年後「硬體文藝復興」再次火熱,不過,不是從矽谷的軟體新創核心圈發起,而是由美國政治中心華盛頓發起了。
- 2012 年,3D 印表機、Arduinos 開源硬體平台和群眾募資以炫目的方式,在硬體上披了一層軟體商業模式的外衣;那是網景創辦人 Marc Andressen 剛說完「軟體正在吃掉世界」的六個月後,軟體業是一夜致富的代名詞、是投資人和創業家趨之若鶩的神壇。
- 9 年後,軟體如 Andressen 說的吃掉整個世界,尤其是在 Covid-19 疫情的遠距衝擊下,無法以數位模式繼續商業營運或組織管理的企業,都在傾倒的危崖邊緣;同時, AI 演進和 5G 基礎建設成熟也讓督促硬體能量再進化,半導體新創加速器也在矽谷出現了。
- 2021 年,中國以軟體和數位平台消費撐起的高速成長,還來不及用硬體實力填補底層經濟支撐虛空的事實,和美國的霸權爭奪已經白熱化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在中美科技戰下,支撐美國90%以上高端製造的台灣,在接下來的軟硬整合創新賽上,來到了世界舞台中央。
與台灣攸關的硬體文藝復興
今年(2021)6 月美國國會通過創新與競爭法案(USICA),以二戰以來少見的政府介入特定產業發展的模式,在資金和政策上,全力推動美國掌握半導體晶片技術與製造供應鏈優勢,已掌握相應的 AI 人工智慧、5G 與太空領域的技術研發與商業化創新。
- USICA 法案不僅會影響包括「護國神山」台積電在內的台灣半導體產業,也高度影響台灣硬體供應鏈的全球位置和佈局;國際地緣關係大勢所趨,台灣從護國神山走向護國山群可能也會變成一種必然;台灣硬體產業對於多元創新的需求,就反應在企業創投近兩年投資新創成長中。
- 和 9 年前 Paul Graham 所言全然不同,因為國際政治情勢而興起、與台灣攸關的硬體文藝復興潮,對台灣新創生態圈的影響,是可預見的資源與機會優勢、同時也是國際鏈結的競爭賽。
- 隨著 USICA 政策推進,相關資源投入學界研發、產業界創新和排除中國的國際市場補貼,能快速鏈結這些資源的創業者,就站上成功的階梯,而在台灣的新創業者與國際鏈結的最快管道,可能就是在全球早已佈建綿密網絡的製造業巨人。
Anchor Taiwan 創辦人邱懷萱在《旭沙龍》的對談中說,「不用捨近求遠,把你軟體的產品賣進台灣的隱形冠軍或是企業。」在這一波全球硬體文藝復興中,台灣新創生態圈將迎來什麼樣的機會?請看我們的精彩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