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禮物 訂閱
<%if prop.topic_id !=0 %> <%/if%>
<%:prop.genus%> <%:~formatDate(prop.online_date, 'YYYY MMM DD' )%> <%:prop.titl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intro%>

add
新會員

<%:prop.email%>

add

<%:prop.title%>

episode15

podcastIcon Anchor Taiwan 邱懷萱:從全球趨勢看見跨境生意的機會

podcast30:40

ISSUE #015

Anchor Taiwan 邱懷萱:從全球趨勢看見跨境生意的機會

Oct 14, 2021

美國國會通過創新與競爭法案(USICA),會怎麼影響台灣新創生態圈?在這波源自中美科技戰的硬體文藝復興潮下,為什麼台灣新創鏈結國際的最佳方式,是往內探求?

# 硬體文藝復興 # 政府主導產業政策 # 美國創新與競爭法案(USICA)

stopwatch時間標記

00:00 Intro

04:30 為什麼跨境生意依舊困難?

09:43 怎麼看 Anchor Taiwan 的市場定位?

17:52 新創團隊要專注的是「Prodact」而非「Project」

20:43 Anchor Taiwan 選擇夥伴的標準

26:00 邱懷萱一路以來的創業心得分享

圖片來源 - 邱懷萱提供

questionquestion

此次與談人

邱懷萱

邱懷萱

Anchor Taiwan 創辦人

發生什麼事?

2012 年,育成機構 Y Combinator 創辦人、矽谷創新育成教父 Paul Graham 在他的部落格說:「硬體的文藝復興時期來了。」這篇短文讓台灣新創圈漣漪不斷,作為硬體代工王國,台灣新創因此能乘勢而上嗎?9 年後「硬體文藝復興」再次火熱,不過,不是從矽谷的軟體新創核心圈發起,而是由美國政治中心華盛頓發起了。

  • 2012 年,3D 印表機、Arduinos 開源硬體平台和群眾募資以炫目的方式,在硬體上披了一層軟體商業模式的外衣;那是網景創辦人 Marc Andressen 剛說完「軟體正在吃掉世界」的六個月後,軟體業是一夜致富的代名詞、是投資人和創業家趨之若鶩的神壇。
  • 9 年後,軟體如 Andressen 說的吃掉整個世界,尤其是在 Covid-19 疫情的遠距衝擊下,無法以數位模式繼續商業營運或組織管理的企業,都在傾倒的危崖邊緣;同時, AI 演進和 5G 基礎建設成熟也讓督促硬體能量再進化,半導體新創加速器也在矽谷出現了。
  • 2021 年,中國以軟體和數位平台消費撐起的高速成長,還來不及用硬體實力填補底層經濟支撐虛空的事實,和美國的霸權爭奪已經白熱化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在中美科技戰下,支撐美國90%以上高端製造的台灣,在接下來的軟硬整合創新賽上,來到了世界舞台中央。


與台灣攸關的硬體文藝復興

今年(2021)6 月美國國會通過創新與競爭法案(USICA),以二戰以來少見的政府介入特定產業發展的模式,在資金和政策上,全力推動美國掌握半導體晶片技術與製造供應鏈優勢,已掌握相應的 AI 人工智慧、5G 與太空領域的技術研發與商業化創新。

  • USICA 法案不僅會影響包括「護國神山」台積電在內的台灣半導體產業,也高度影響台灣硬體供應鏈的全球位置和佈局;國際地緣關係大勢所趨,台灣從護國神山走向護國山群可能也會變成一種必然;台灣硬體產業對於多元創新的需求,就反應在企業創投近兩年投資新創成長中。
  • 和 9 年前 Paul Graham 所言全然不同,因為國際政治情勢而興起、與台灣攸關的硬體文藝復興潮,對台灣新創生態圈的影響,是可預見的資源與機會優勢、同時也是國際鏈結的競爭賽
  • 隨著 USICA 政策推進,相關資源投入學界研發、產業界創新和排除中國的國際市場補貼,能快速鏈結這些資源的創業者,就站上成功的階梯,而在台灣的新創業者與國際鏈結的最快管道,可能就是在全球早已佈建綿密網絡的製造業巨人。

Anchor Taiwan 創辦人邱懷萱在《旭沙龍》的對談中說,「不用捨近求遠,把你軟體的產品賣進台灣的隱形冠軍或是企業。」在這一波全球硬體文藝復興中,台灣新創生態圈將迎來什麼樣的機會?請看我們的精彩對談。

陪你從「科技+人文」視角,深入國際政經脈動

35元/週解鎖付費會員專屬內容

  • 成為付費會員,即可擁有:
  • ✓ 全站深度分析報導文章
  • ✓ 會員專屬 8 折活動報名優惠

已經是付費會員?登入繼續閱讀

深度對談

question
question
硬體的文藝復興時代到來,為何跨境生意依舊困難重重? 14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我們看到的是 Google 這幾年併購了很多團隊,都是做純軟體、偏向 SaaS 型的服務,但是這不是台灣的強項,因為我們人口少,以及整個產業的社會資本結構並不是以軟體為主,因此會有種走不出去,跟不上趨勢的感覺。我們知道 Anchor Taiwan 在做的事情是串連國際上各種和新創相關的,不管是投資人、新創團隊,或者是一些經營者的 Know How 等等。針對我剛剛提到的趨勢,您們最近這兩年做了哪些改變,又提供了哪些服務?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邱懷萱

邱懷萱

Anchor Taiwan 創辦人

我想先分享一下,關於硬體和整個疫情以來的一個觀察。我覺得,我們正在一個硬體的文藝復興當中,因為在 2000 年之前,世界科技公司的主流原本是 Silicon Valley 的 Slilicon(這種硬體為重)與半導體,後來很長一段時間,大家在鎂光燈下看到的,或是去敲鐘的,都是 Facebook、Google、Amazon、Uber、Airbnb 這種軟體的公司。但是,硬體的時代又回來了,所有前沿技術像是區塊鏈、人工智慧、自駕車等都離不開硬體。未來不會是只有硬體,更重要的是怎麼樣讓「軟和硬」有一個最好的結合與功效。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在資本市場裡面,疫情以來也開始產生一些轉變。以去年來講,其實上一集有提到全球的資本市場,尤其早期的新創和募資仍舊是非常活絡的,上市這件事情也是一樣。其中,有一個例外是和中國有關的資金和在中國市場的募資,其實是開始慢慢下降的。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您是指,台灣的新創社群跟國際上其他的新創相關社群的連結不夠暢通?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邱懷萱

邱懷萱

Anchor Taiwan 創辦人

應該是說,其實這件事情我覺得不侷限在台灣。某種程度上,你去想像今天從美國要進軍日本,要落地新加坡,一樣充滿挑戰。即使是現在,資訊各方面已經這麼進步,但是這件事情仍舊非常困難。我很關心台灣,因為這是孕育我成為今日的我的地方,所以當然我想要去解決這件事情。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其實新創要出海,就看我們是不是能夠參與到整個全球的創新生態圈(除了新創以外也包含企業、投資人、政府等等)。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看到我們,會覺得 Anchor 看起來好像有一點像加速器,又很常辦活動,同時也做一點投資。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在美國募資的一些朋友,或者是說當地的基金端或新創端可能都已經感受到這個趨勢。第一,來自中國的資金愈來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搭建對外橋樑是 Anchor Taiwan獨特的商業模式? 8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Anchor Taiwan 是一個營利型公司,但您們在做的事情聽起來有點像是政府單位在推動的角色。我很好奇,如果我們從幾個不同的面向來檢查 Anchor Taiwan 的定位,我們怎麼去理解,最終你所對準的北極星,他的營利來源會是什麼?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邱懷萱

邱懷萱

Anchor Taiwan 創辦人

其實在做這件事情的過程中,的確一天到晚會有人跟我說:「這不是政府應該做的事嗎?」或者是會遇到非營利或基金會的長輩們說:「你們在做的事情,怎麼比我們還像基金會?到底有沒有在賺錢啊?」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坦白講,當初決定做這件事情時。我就決定要成爲我自己跟台灣的投資人,所以我先用我手上的資源來支持這件事情。我想要看到的世界是,當今天有一個市場機會,通常在矽谷這樣的地方,就會有一個創業家提出解決方式,然後相信並去實踐這件事情的人可以成功出場。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成為財富自由的人?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邱懷萱

邱懷萱

Anchor Taiwan 創辦人

對,我那時候的想像是,希望這件事情可以發展出商業模式。所以那時候,我選擇先用我的一些資源來 Kick off 這件事情,除了相信,並且願意去承擔長期、後期才能盈利的這個模式,不要在早期的時候,就完全的以「營利」為目標。我希望看到的是,長期可以變成「可持續性」的商業模式。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回歸到我們實際上經營的方式,雖然我是自願來支持這件事,但是畢竟個人財力有限,必須要去思考怎麼樣才能擴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要 Product 不要 Project!新創團隊有哪些盲點? 6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我覺得我觀察到幾個現象,首先,是 AIoT 的趨勢。我們 2015 年時會認為落地的可能性還有點遙遠,因為當時演算法尚未成熟,在 Edge 端的晶片演算能力沒有那麼強,所以我們對 AIoT 的實現落地沒有太多想像。但我覺得今年之後,很明顯在接下來兩到三年之內,越來越多產品會一直出現。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我非常認同剛剛您講到的,軟硬整合其實現在全球稀缺,但這個整合能力其實是台灣的一個強項。另外,還有一個東西是被過度忽略的,就是您剛剛談到的 Business relationship,我們跟全球市場的關聯性是什麼?我們面對 AIoT 的新的趨勢的市場成長,台灣要如何跟全球市場產生連結?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邱懷萱

邱懷萱

Anchor Taiwan 創辦人

從過去到現在, edge 端也好、演算法也好,我實際上遇到很多的 AI 新創要進到大公司裡面,做的東西多少有點類似。那你說哪一家演算法真的比別人好到哪裡嗎?這是很難說的。但目前以我現在在看台灣要落地的,最大的一個癥結點是,沒有資料或是數據不理想。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講到台灣的新創,我覺得有些時候真的不需要捨近求遠,你可以先把你軟體的產品賣進台灣的隱形冠軍或是企業。然而,很多時候,當新創想要賣進大公司,他們就希望可以做一個 POC(概念性驗證),有了與某某大企業合作的經驗,就會有更多其他商機的可能。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幾年前大家可能不太有這樣的概念,但到現在一步一步,漸漸會知道在蒐集數據的時候可以怎麼蒐集,之後才可以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鎖定理念相近的團隊,選擇合作夥伴自有一套標準? 8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接續 Elisa 剛才說的,Anchor Taiwan 團隊從 2017 年設立到現在,事實上,您們在做的事情也不停演化。我覺得是 Anchor Taiwan 看到一個機會,所以出現了一個連接的角色;另外,我認為則是和您過去在矽谷跟在香港的工作經驗有關,您看到了金融市場的和整個新創生態圈的連結,從而找到了Anchor Taiwan 可以去扮演的角色。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我覺得您們比較就像是在各個不同的部分去做串接,而且串接的角色跟定位是會隨著時間的變動而變動的,我最好奇的一件事情是,您是如何組建您的團隊?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邱懷萱

邱懷萱

Anchor Taiwan 創辦人

其實 Anchor 的組成一直都是非常特別的,我們的核心團隊一直都非常的 Lean ,我的想像是,未來的世界一定要有非常多跨域跨界的合作。如果去觀察 Anchor 的模式,一直以來我們不管是活動也好、Project 也好,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去找相關的策略合作夥伴,即使我們是可以完全獨當一面自己做。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這些策略合作夥伴跟我們之間的關係,是我們各自帶進我們最有優勢和資源的地方。比如說,我自己不喜歡帶一個很大的團隊,這可能和我的性格和想要怎麼經營公司有關。因此,你可以看到,大部分我們的合作單位,他們的團隊規模都比我們大非常多。但是我們的優勢是,我們有很強大的國際 BD 能力,我們有很強大的國際 Network,我們有跟新創串聯的 Ecosystem。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所以我們帶進的是策略與策展方面的合作。我們怎麼樣透過一個活動去促成一個對話,去促成商業上面的拓展,甚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保持謙遜,但對自己有信心」走過從零到有的創業路 6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我最近很常在思考的問題是,以後全球世界的產業分工關係到底會發生什麼改變?事實上,您在做的事情,某個程度就是在跟著全球的變動在做轉型或演化。我們剛有提到蠻多的因素。首先,中美貿易造成地緣政治的變化,而台灣就在那個前沿上。不管是實際上的空間地理位置,或是在產業分工上,我們真的就在那個前沿上;事實上,台灣本身也遇到產業升級、轉型,這些世代之間的調整關卡。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您剛剛提到,我們現在在一個「天時跟地利」,那我們怎麼樣去創造「人和」?如果今天有一個團隊,他也許是在做 AIoT 的產品研發,又或者他是 AI 的相關的軟體研發者,他怎麼樣去思考去接觸這些台灣既有的傳統產業、電子產業的巨人們?如果他想要站上巨人的肩膀,他怎麼開始那一步?也許對滿多人來說,他不是不願意,他是不得其門而入,您會給他們什麼樣的建議?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邱懷萱

邱懷萱

Anchor Taiwan 創辦人

隔行如隔山,真的不敢說是建議。有一些相關的連結是我們可以幫忙推一把的,但是其實各個領域中,都還是有他們各自的”眉角”,以及我希望他們比我更了解的 Domain know-how。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如果是一般宏觀一點來說的話,我倒是有幾點建議。第一,可能比較少人在聊,但我覺得很重要的是「Stay humble,但要對自己有信心」。尤其是我開始做 Anchor 之後,我發現其實台灣是一個高度沒有文化自信的地方,當然矽谷很棒,以色列很棒,其他地方很棒,但是台灣也很棒。重點是,世界上沒有任何的地方是完美的,我們可以做的是,怎麼樣去「放大優勢」,讓我們站在我們優勢上往前走。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第二個想分享的是,走舊的路去不了新地方。前陣子我因為某一件事情,必須要去郵局開戶,在郵局時要填寫你的職業別是什麼,我發現真的很難從中選一個我的職業別,因為這是一個新的東西,是很難被定義的。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我自己的心得是,在有限的資源之下,必須要想怎麼樣在這樣的框架之下去打造一個新的戰場,很多時候要用新的方式。舉例來說,做 BD 的時候,有沒有可能是用更多的創意進行思考。這是我覺得可以應用到新創大大小小面向上面的,有可能這些事情別人沒有試過,可是值得做、值得試,是不是可能我們做一做之後, Tipping point 會出現,或是找到更多可能性?這是我們一直很相信的,也想分享給其他在路上努力的朋友們。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分享

facebooklinetwitterlinkedin

延伸閱讀 Read more

Anchor Taiwan 邱懷萱:新創站上巨人肩膀的絕佳時刻

Anchor Taiwan 邱懷萱:新創站上巨人肩膀的絕佳時刻

由世界前 30 大超級玩家主導的新世界,台灣的機會在哪裡?新創可以不管優勢,從零開始打掉重練,也可以選擇衡量台灣優勢,站上巨人肩膀,靈活應用後,一起跟上全球經濟創新加速引擎。

2021-10-07 11:00:00

誰說台灣人沒有能力做國際化軟體平台?

誰說台灣人沒有能力做國際化軟體平台?

走向人類還沒到達的 AI 應用未墾荒地,成為制定遊戲規則的人。耐能智慧 Kneo 平台,如何短短一年內累積 2 萬 5 千個開發者?如何有機會成為第一個台灣打造的國際型應用平台?

2021-09-10 17:01:00

好物飛行創辦人江艦城:創業首要條件不是錢,是勇氣!

好物飛行創辦人江艦城:創業首要條件不是錢,是勇氣!

疫情讓原本趨於成熟的電子商務產業,再度進入一波新的成長生命週期;以電商為目標市場的台灣新創,要如何獲得投資人青睞,成功募資?如何在提升估值的同時,維持原始股東持股比例?

2021-09-30 14:12:00

【旭沙龍-張育寧時間】耐能科技執行長劉峻誠: AI 將無所不在,我想打造的是一個新產業

【旭沙龍-張育寧時間】耐能科技執行長劉峻誠: AI 將無所不在,我想打造的是一個新產業

在台積電穩站 CPU 王者地位的同時,新興邊緣 AI 晶片市場的創新之火也以燎原之勢蔓延;其中,來自台灣的新創耐能智慧透過驚艷業界的「可重組晶片架構」,短短六年間獲得市場矚目,這個終端邊緣 AI 新領域的新王者,要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迎戰國際大廠?

2021-09-03 03:30:00

時間標記 Timestamp

EPEPISODE #旭沙龍-張育寧時間

EP #
邀請已成功寄出 Sucessfully s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