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什麼事?
疫情風暴的「重災區」之一,旅遊產業經歷一輪適者生存的殘酷考驗;在台灣,2020 年雖然國旅大爆發,但旅遊總支出仍然負成長 15.54%,減少近新台幣 450 億。
- 原本面向國際客的旅遊電商新創 KKday 面臨突如其來的重創,在一片看衰中反而逆勢成長,去年 3 月 7,500 萬美元的 C 輪募資計畫卻能如期進行。
- 從高峰跌到谷底:2019 年,KKday 送客量突破 800 萬人次,營收破新高。隔年的疫情,卻讓KKday業績瞬間歸零,國境封鎖正好打在KKday的命脈「跨境旅行」市場上。
- 不想死就得從零開始:從危機中窺探商機, KKday 快速把 500 人的大型組織打散轉乘「微組織」,讓每一個 5 至 6 人的小團隊都變成一個小型商業發展小組,以游擊隊方式開展新服務;在旅遊業倒閉潮中,成為少數「不裁員」的企業。
數位原生旅遊新創:疫情後的新物種
「 COVID-19 是推動數位化轉型最強的推手」—— 相對於旅遊同業, KKday 穩佔的優勢,就是數位原生的基因特質。平均年齡 29 歲不到的組織型態,讓 KKday 的游擊化突變快速推動。
- 順勢加速供應鏈數位化:KKday 全力發展行程預約平台「rezio」,串連日本、台灣的民宿等業者串連庫存、即時訂單、後台金流等項目,並趁機成功串連南韓市場。
- API 串接規模最大化:在市場低潮空擋,KKday 善用研發人力空檔提供客製化 API,極大化預訂管理系統與旅宿業的網絡規模, 提升成單量及跨通路訂單處理效率;待疫情趨緩,KKday 有機會快速承接。
去年底的 C 輪募資投資人,包含 Cool Japan Fund、Monk’s Hill Ventures、MindWorks Capital、達盈管顧、中華開發資本與國發基金等;投資人看重的,可能不只是 KKday 迅速因應危機有效控制虧損的能力,而是他們在疫情趨緩後,可能會因為這段期間的突變,而成為業內強勢新物種的機會和潛力。
亞洲最大、以深度旅遊為主的電商平台 KKday 不但沒被疫情打敗,還讓組織順利轉型?邀請到 KKday 營銷長黃昭瑛 Yuki 來分享扭轉逆境的關鍵,讓台灣的服務得以透過線上跟全世界交流,請聽《旭沙龍》本週的精彩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