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禮 收藏 Save 保存 已收藏 Saved 保存済み 分享 Share シェア 分享 Share シェア <%if prop.email %>
<%:prop.email%>
<%else %>
<%:prop.realname%>
<%:prop.intro%>
<%/if%>
已有閱讀權限
原本持續在中部推廣獨立影展的蓓蓓和順基,觀察到秋紅谷景觀生態公園身處都市的獨特位置,將永續教育作為核心理念,經營心之谷永續教育園區。從生態永續、文化永續與生命永續三個方向出發,讓永續不再只是空談,轉化為實際的行動,帶來永續新商機。
# 臺中市中心的都市之肺
# 永續的內在影響力
# 公私協力創造雙贏
此次與談人
收起列表 Collapse 展開列表 Collapse 心之谷永續教育園區執行長文蓓蓓與永續長蕭順基,原本致力在台中推廣影展,因緣際會爭取秋紅谷的招標營運,決定在高樓林立的都會區打造地方創生的場域,將心之谷作為永續教育的實踐場所。
坐落在台中七期蛋黃區的秋紅谷景觀生態公園,有「都市之肺」的美稱 。希望大家透過公園認識美麗的環境,讓都市的孩子有接觸大自然的機會,也讓壯世代能接觸永續的理念。 圖片來源:心之谷永續教育園區提供 將疫情化危機為轉機,成功永續轉型 原先預計邀請知名國際團隊進駐,卻剛好遇上疫情、使得資源和資金無法流入。於是蓓蓓和順基結盟臺中與臺灣在地團隊,一步步從做中學成長,找到心之谷的轉型之路。
心之谷永續教育園區在創立的第一年,就舉辦了超過 52 場以上的活動, 三年總計約 200 場,完全沒有因為疫情而減少。透過夫妻兩人的努力不懈,越來越多單位向心之谷租借場地舉辦活動,甚至邀請兩人到各地擔任講師,推廣心之谷的教育與永續理念。圖片來源:心之谷永續教育園區提供 未來會如何? 透過主動付出與接洽公部門,心之谷永續教育園區找到屬於自己的合作模式。 園區中可以看到臺中市政府捐贈的黑天鵝在公園中自在遨遊,也讓更多人看見良好的公私協力關係。
心之谷作為各類宣傳的核心場域,成功與臺中市政府9個局處合作,並積極爭取成為臺中市的藝術亮點,共創雙贏局面。 和公部門找到共同理念與核心價值,一步步建立夥伴關係,創造加乘效益。圖片來源:心之谷永續教育園區提供 原本被疫情打亂的計畫,文蓓蓓與蕭順基如何成功永續轉型帶來商機,成為台中都會區的永續教育場域?讓我們透過心之谷永續教育園區創辦人暨執行長 文蓓蓓,以及共同創辦人暨永續長 蕭順基進一步分享他們的心路歷程。 陪你從「科技+人文」視角,深入國際政經脈動
35元/週解鎖付費會員專屬內容 成為付費會員,即可擁有: ✓ 全站深度分析報導文章 ✓ 會員專屬 8 折活動報名優惠 已經是付費會員?登入繼續閱讀
00:00 Intro
01:40 位在臺中市中心,心之谷永續園區在做些什麼事情?
10:46 疫情打亂原本國際計畫,怎麼找到新的方向?
21:36 夢想和現實的拉扯,目前心之谷主要的營收方式是?
25:18 盼找到心安的力量,以哪三面向為教育核心價值?
37:47 從共同理念與價值發展夥伴關係,心之谷如何做到公私協力?
46:52 2022 年投入永續轉型,反而為園區帶來新商機?
深度對談 預計蓋大樓卻成為實踐教育與幸福的場域 心之谷如何將永續教育的理念帶進臺中市中心? 共 17 則對談 comments 2024-06-03 13:57:42
找回內心的安定才能有力量持續前進 心之谷從哪 3 個面向推廣永續教育? 共 18 則對談 comments 2024-06-03 14:12:58
認為秋紅谷的黑天鵝象徵要回到初心經營 主動付出和接洽建立起良好的公私協力關係? 共 27 則對談 comments 2024-06-03 14:18:48
投入永續轉型帶來新商機 心之谷成為公部門、廠商找尋低碳場地的首選? 共 6 則對談 comments 2024-06-03 14:20:02
送禮 收藏 Save 保存 已收藏 Saved 保存済み 分享 Share シェア 分享 Share シェア
延伸閱讀 Read more 面對苗栗銅鑼山林的快速開發,山山藝以文史和生態田野調查為基礎,設計相關體驗與課程等多元內容,成為向外推廣在地故事的品牌。未來朝著成立里山保育協會的目標邁進,繼續在有限時間內保存更多在地的自然美景與歷史文化。
2024-03-15 11:50:00
原先是一名工程師的黃雅聖,求學後離開家鄉後壁,因緣際會在家鄉幫忙代課後,開始關注起家鄉面臨的資源失衡問題。從課後輔導為起點,逐步籌組當地教育團隊並成立「璞育塾文創園區」, 最後延至到協助農業推廣與研發在地教材,為家鄉永續打下堅實根基。
2024-05-24 11:50:00
茶籽堂當初為了尋找苦茶樹契作的農地,卻意外為人口流失嚴重的宜蘭南澳,帶來了重生機會。藉由品牌經營結合地方所需,茶籽堂期盼連結美學、文化,打造生活風格生態圈,以吸引年輕人返鄉,促成地方永續發展。
2023-02-17 1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