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024)5 月 14 日,拜登政府宣布,將針對中國製造的太陽能面板所用電池,提升關稅從 25 %到 50 %。
也就是說,中國太陽能電池的進口稅將翻一倍,在美國銷售來自中國的太陽能電池,勢必會變成一門不划算的生意。
為什麼美國如此大動作調升關稅?
白宮表示,提高關稅是基於保護美國產業免受不公平競爭。因為中國政府對太陽能產業進行了大量補貼,導致中國企業的生產量,遠遠超過世界其他地區所能吸收的需求量,這些剩餘的中製產品,被以極低價格傾銷到市場上。
全球再生能源顧問公司伍德麥肯齊(Wood Mackenzie)報告,截至今年(2024)年初,中國約佔全球太陽能元件製造總產能的 80 %,控制了包括多晶矽、晶圓、電池和模組在內的關鍵材料和組件供應鏈的很大一部分。伍德麥肯齊公司也估計,到了 2026 年,中國很快將囊括超過全球 80 %以上的太陽能產能。
中國政府提供業者補貼、低息貸款和有利的土地政策,使中國公司能夠快速規模化並大幅降低成本。但中國政府過度的補貼,導致全球太陽能相關產品供應過剩,引發了全球價格暴跌,美國調高進口關稅以對,避免本土企業被低成本設備淹沒。
然而,中國擁有的不只是低成本和完整的供應鏈,還包含先進的技術,關稅無法撼動中國廠商在全球太陽能產業的主導地位。
能源產業與國家安全相關,太陽能又是綠能中技術相對成熟、家戶也能應用的綠能類別,美國對中國的強勢壓境,不可能無動於衷。
美國推出法案刺激國內市場
美國政府正試圖改變這種狀況,除了徵收高額關稅,也直接與中國交涉。今年 4 月,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訪問中國進行經濟對話時,就特別強調中國的產能過剩日益增長,已對全球經濟造成威脅,價格與生產模式都大幅出現轉變。
對外,美國以關稅壁壘防止中國太陽能產品傾銷;對內,則推行政策,鼓勵企業投資與民間需求。
2022 年 8 月,《降低通膨法案》(The Inflation Reduction Act, IRA)通過,是美國史上最大的氣候變遷支出法案,其中包含大量的政府補貼和減稅支持。在潔淨能源方面,太陽能項目可獲得 30 %聯邦投資稅收抵免,如果要獲得全額稅收抵免,選用的組件中至少有 40 %必須在美國製造,未強制規定所有受補貼的項目必須使用美國製造的產品。
該法案預計將有 750 萬個家庭,能夠在屋頂上安裝太陽能板,並享受 30 %稅收抵免。至 2030 年,總計將增設 9.5 億塊太陽能板,能大幅提升國內需求。
美國太陽能產業協會(Solar Energy Industries Association, SEIA)2022 年 9 月公布分析,在 IRA 通過後,美國整體太陽能供應鏈已宣布新增 155 吉瓦(GW)的產能,並有 14 座新建或擴建設施已宣布 65 吉瓦時(GWh)的儲能製造能力;且到了 2033 年,預計將額外創造 137,000 個工作崗位。
美國政府推動 IRA 後,確實對於太陽能產業成長發揮了關鍵作用,如果運用美國市場的強大內需能量,加上美國在技術演進上的快速跳躍,甚至可能重塑全球太陽能供應鏈。不過,過去幾十年來,美國在製造業上外包政策造成的製造能量落後,要快速超越中國目前的領先優勢,並不容易。
美國復甦太陽能產業的野心能順利實現嗎?這個問題的答案,要以動態的角度觀察。因為這不僅與美國政府的關稅政策密切相關,也取決於中國能否繼續以低廉的生產成本縱橫全球太陽能市場。
事實上,美中競逐全球太陽能產業王者的征戰,在 2008 年金融危機後便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