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作者徐奇渊,是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經濟發展研究室主任,同時擔任中國大陸財政部顧問,主要研究中國經濟政策、人民幣匯率與國際化、國際金融政策。此篇文章針對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訪華言論探討,並加以研究分析中、美貿易戰期間,人民幣被低估、並讓中國出口競爭力更強的原因。
中、美貿易戰反而讓中國出口競爭力更強
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Janet L. Yellen)在 2024 年 4 月訪華期間表示:「當全球市場充斥著被人為壓價的中國商品時,美國和其他外國公司的生存能力就會出現問題」,並補充說,這與十年前的情況如出一轍。
關於耶倫所指責的,她說對了一半,中美貿易戰不但沒有削弱中國的出口,實際上中國出口競爭力反而更強了。
2023 年,中國全球出口總額約 14%,比 2017 年——中、美貿易戰開始前——高出了 1.3 個百分點。中國在凈出口方面的表現更為驚人,2023 年中國貿易順差是 8,230 億美元,幾乎是 2017 年的兩倍。
十多年前,人民幣(RMB)匯率低估是貿易順差的重要原因,與現在的狀況有些類似。研究顯示:2023 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低估了 16%,這使得當前的出口和貿易順差維持在高位。
為什麽說人民幣匯率低估了?從物價來看,過去兩年美國通脹率比中國高出了 10 個百分點。根據購買力平(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人民幣應該對美元升值 10%。但實際上相反,人民幣反而貶值了 11%。這意味著,人民幣對美元的低估程度達到了 21%。
當然,短期匯率更多受到利差影響,而非通脹率。因此可以使用計量經濟學方法,進一步納入利差、經濟增長等基本面因素,從而估算人民幣匯率的均衡水平。
研究結果發現,過去兩年人民幣的低估程度明顯大於東盟主要貨幣。與 2015 年至 2018 年美聯儲加息時期相比,近年來人民幣的低估程度也顯著增加了。
奇怪的是,並沒有數據表明中國政府在操縱匯率,即使美國也認同中國近年來並未有操縱貨幣的行為。就從這方面來看,現今的情況與十多年前大不相同。因為中國在過去這段時期,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取得了重要進展。因此,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性變得更加明顯。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人民幣仍被低估?
人民幣被低估的原因
從 2020 年和 2021 年的國際收支平衡來看,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的累計淨流入超過 4000 億美元,而 2022 年和 2023 年,這兩項的資金累計凈流出則超過了 5000 億美元。中國龐大的經常帳順差並未如預期般讓人民幣升值,這是因為這些巨大的資本外流使得匯率變動在調整貿易平衡方面無效。
這些資本外流並不能僅僅歸因於中美利差變化。事實上,資本外流主要是非經濟因素的結果,包括中國自身的一些政策,如對某些行業的打擊。意識到這一點,中國政府去年底開始將非經濟政策納入到了一致性評估框架當中。
更重要的是,近期中美緊張局勢升級導致美國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抑制對中國的投資,包括限制風險資本流入中國並誇大在中國旅行的風險,以及渲染中國周邊的地緣政治風險等。美國國會也在考慮立法進一步限制美國對中國的投資。這些因素共同加劇了資本外流,從而放大了人民幣低估的程度,進一步削弱了匯率調整對貿易順差的影響機制。
接下來將會怎麼發展
只要中美關系繼續緊張,人民幣匯率就更有可能維持低估,耶倫的抱怨恐怕就難以得到解決。當然,這種政治因素對匯率的扭曲,也將會延緩中國服務業部門的發展勢頭,從而阻礙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努力。
鑑於這一切,解決之道也顯而易見。為了雙方各自的利益,中國需要貫徹落實政策的一致性評估,美國則需要放寬對中國的限制政策。
(本文為 Project Syndicate 中文版獨家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