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發展神速的 21 世紀,癌症每年仍嘻笑似的,位居全球前幾大死因,玩弄人類於股掌間。癌症病患在無數診斷後,只得到「難以治療」的解答,醫生無法預估腫瘤進展,惡化情況更不在掌握之下,只能碰運氣。
世界需要癌症解方,非常需要。
有一群醫生、科學家、研究員,嘗試利用 AI 引入癌症醫學,利用機器學習、模型建構,讓癌症治療團隊精準識別癌症、客製化有效藥物治療,讓 AI 不只是坐在廚房中島上的語音助手 Alexa,也能進到醫院,擔任腫瘤科、放射科等醫師的最佳戰友。
AI 在癌症臨床治療的成果
先簡單介紹其中一種癌症的治療法:免疫治療。簡單來說,就是讓人體的免疫系統自行攻擊癌細胞,但因癌細胞身上帶有 PD-L1 物質可躲避被偵測,其中一種免疫療法是透過藥物阻斷癌細胞的躲避機制,稱為「免疫檢查點抑制(immune check point inhibitor)」。
然而,免疫療法的成效不彰,2019 年的研究指出,被推薦使用免疫療法的病人,僅有不到 30% 有反應,這對精力、時間有限的罹癌者可說是雪上加霜,因此在一定時間內成功使用合適療程,可說是治療癌症的一大痛點。
以下為 3 個 AI 在癌症治療的研究案例。
- 2019 年,德國德勒斯登工業大學的臨床醫生 Jakob Kather 開發模型,可檢測某項 DNA 的缺陷,此缺陷會影響到免疫治療的反應,成功率為 80%。
- 2021 年,英國劍橋大學醫學腫瘤學家 Carlos Caldas 開發模型,能預測乳癌對標準化療的反應,成功率高達 87%,今年開始臨床試驗。
- 2022 年,義大利米蘭的胸腔腫瘤學家 Arsela Prelaj 開發模型,識別「免疫檢查點抑制」療法是否能在肺癌患者身上發揮效用,研究後續受到歐盟資助。
將 AI 醫療模型商業化,是否成功?
IBM 在 2016 年推出全球首套 AI 癌症治療輔助治療系統 — Watson for Oncology,被全球 230 家醫院採用,服務超過 8 萬名癌症患者。
此系統由美國史隆凱特林紀念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MSK)訓練,匯集 300 多種醫學期刊、200 多本教科書,及將近 1,500 萬頁文件,為腫瘤科醫師針對不同治療方案、給藥指示提供建議。
這是醫學史上的一大躍進,但也收到不少批評聲音。佛羅里達州一家醫院的一名醫生在 2017 年拿到 IBM 的內部簡報後,狠批此系統是「一坨屎(a piece of shit)」,提到此系統給出「多個不安全、不正確的治療建議」。
對此批評,IBM 如此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