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本文由威廉.羅茲(William R. Rhodes)和斯圖爾特.麥金托什(Stuart P. M. Mackintosh)共同撰寫。羅茲現年 88 歲,為美國最著名的銀行家之一,曾擔任花旗集團董事長、總裁兼執行長。2010 年,他從待了 53 年的花旗集團離開,創辦威廉.羅茲全球顧問公司(William R. Rhodes Global Advisers LLC),目前擔任該公司總裁。他著有《世界銀行家:來自全球金融前線的領導課》(Banker to the World: Leadership Lessons From the Front Lines of Global Finance)一書。
麥金托什為三十人小組(Group of Thirty,簡稱 G30)執行主任。三十人小組是一個非盈利性國際組織,由大型銀行負責人、部分國家的央行行長和金融領域專家組成,共 30 餘人,成立宗旨為加深對全球經濟的理解,探討公、私部門金融決策的後果。
(發自華盛頓特區)儘管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Janet L. Yellen)、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和其他幾位高級官員紛紛訪華,嘗試對話,美國和中國的關係仍舊緊張。雙方可能在大多數事情上都存在分歧,但保持對話仍構成地緣政治的重要一環。去年,當美國重要政治人物訪問台灣(編按: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羅伯.惠特曼(Rob Wittman)曾於 2023 年 8 月 31 日至 9 月 2 日率團訪問台灣,但根據上下文,作者指的更可能是 2022 年 8 月美國眾議院院長南西.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引發中國政府強烈抗議)和美國擊落中國間諜氣球時,溝通管道的中斷是危險和破壞性的,因為當敵對的雙方不彼此交涉,誤解和衝突的風險就會增加。
然而,2024 年過去一半了,對話愈發顯得無濟於事,無法彌合中、美之間深刻的分歧。隨著烏克蘭戰爭、國家安全顧慮和貿易緊張局勢演變為長期的僵局,這場重大的超級大國衝突似乎將持續下去,甚至可能惡化。在現在進行式的中、美脫鉤中,全球機構、論壇和解決方案將成為最大輸家,而區域聯盟的重要性將有所增加。
全球國際機構正在衰弱
我們看到一些明顯的衰弱跡象,出現在於華盛頓特區舉行的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春季會議上。國際貨幣和金融委員會(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and Financial Committee)沒有像往常一樣發表公報,因為中國及其盟友拒絕提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美國和歐洲的利益相關者,則希望承認這場戰爭及其影響。由此而生的沉默,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弗拉迪米爾.普丁(Vladimir Putin)的勝利。
G20 也變得更加分裂和低效。2008 至 2009 年,G20 領導人迅速協調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措施,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該集團如今缺乏應對危機和實現共同目標的集體意願。G20 固然仍在舉行年度峰會,技術專家也在某些領域取得了進展。但俄羅斯 2014 年入侵克里米亞後,該組織內部產生了裂痕,此後幾年更日益加深。結果是,G20 已不再是全球外交的主要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