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hare シェア
<%if prop.email %>
<%:prop.email%>
<%else %>
<%:prop.realname%>
<%:prop.intro%>
<%/if%>
已有閱讀權限
周建文的阿公因戰亂來台,1961 年在台南中西區落腳,創辦中醫診所和藥鋪。面對逐漸凋零的中藥家業,周建文成功轉型為藥膳盅品的專賣店,名列米其林必比登。後又結合祖輩史料打造中醫藥文物館益仁堂,首創中藥市集,凝聚街區能量,傳承家族歷史與中藥文化。
# 中醫世家
# 百年傳承博仁堂
# 順應創新潮流
此次與談人
作為中醫世家第六代,周建文從小背的書包就與眾不同,總瀰漫著中藥香。29 歲那年,父親見中藥產業凋零,動念想收起店舖轉租,從事科技業的周建文不捨祖傳家業就此結束,開始亟思尋找轉型的機會,回家接手家業。
- 中醫強調食補,周建文憶起阿公日日熬煮的廣東粥,便選以「食療」為核心,讓苦澀的中藥搖身一變,成為滋補美食。
- 中藥鋪變餐廳,起初和父親之間兩代觀念發生不少衝突和碰撞。家中珍藏上百片病人贈送給中醫師阿公的匾額,在周建文眼中,是餐廳裝潢點綴的特色,想要挑幾片來改裝成餐廳裡的餐桌,嚇壞了父親。硬著頭皮裝上後,卻發揮奇佳效果,成了博仁堂獨有的特色。
- 餐廳的食物,也是兩代琢磨探討的場域。周建文希望減低苦澀的藥味、以符合大眾味蕾,而父親則更重視食補的療效,認為良藥苦口。兩方都不願意妥協,最終,他與父母親三人一起研發,以純天然的甘草、桂枝輔佐,讓餐點散發自然的甜味,也使博仁堂因此榮獲米其林必比登肯定。
圖片來源:博仁堂提供
「走出去」 開創中藥市集與文物館
不過,振興中藥祖業並不容易,餐廳只是讓營運上軌道的第一步,周建文在接手第三年時遇上瓶頸期,怎麼「走出去」成了他的重要任務。當時,周建文觀察到,台南各式市集發展蓬勃,便邀中藥同業深入社區辦中藥展覽。同時,把家裡六代累積的史料、相關器具匯結成中醫藥的文物館—益仁堂。
- 「第一年僅有 3 家同業點頭答應」周建文坦言,起初市集計畫屢屢碰壁。結果首場成績很好,如今規模已達 50 家響應 ; 且不侷限藥房,與中藥相關像是佐以花椒、八角的餐飲業皆共襄盛舉。一句「你的攤位可以擺到我們家門口!」周建文知道,鄰里已從排斥轉為力挺。
- 某年颱風來襲,原本堆放在地下室逾百個匾額毀損了三塊,在整理過程中,周建文才發現,自己家的中醫在台南歷史上,服務過許多重要的人物。許多贈與者是赫赫有名的歷史人物,「白崇禧將軍竟曾給阿公治病,這在名人傳記裡看不到」。
- 於是,周建文將早年切藥、磨藥工具 ; 以及陳年書信都帶進文物館展示,讓人來體驗、遙想當年。周建文說「遇到難治的病,阿公就寫信問在國外的阿祖,」來來回回的家書,成了一部祖傳的中醫藥典。圖片來源:博仁堂提供
未來會如何?
「轉型需要順應時勢與潮流」周建文說,守住本業,也要嘗試開發新商品、與大通路合作。力求創新的心態,即使提供配方know how,他也不怕被取代。
- 博仁堂與 7-11 聯名合作,製作限定版仙楂洛神飲和冰糖桂花銀耳,夏季解暑又養顏美容,銷量很好。
- 周建文認為,不要忌諱與同行共好,並要隨時對社會趨勢保持高度敏銳。例如以自身藥膳結合其他藥房的餅乾、麵包,能ㄧ加一大於二,成長速度遠超過閉門造車。圖片來源:博仁堂提供
究竟他如何讓式微的中藥行轉型成功,又是如何串連街坊,讓醫生街再現風華?讓我們透過博仁堂 負責人周建文,進一步分享他的心路歷程。
陪你從「科技+人文」視角,深入國際政經脈動
35元/週解鎖付費會員專屬內容
- 成為付費會員,即可擁有:
- ✓ 全站深度分析報導文章
- ✓ 會員專屬 8 折活動報名優惠
已經是付費會員?登入繼續閱讀
00:00 Intro
01:13 中藥傳承困難,周建文為何選擇接手家業?
07:41 目前中藥產業的挑戰是?轉型成餐飲的起心動念
15:44 當經營遇到瓶頸,舉辦市集意外成凝聚街區的起點
19:59 透過阿公與阿祖的書信往來,如何看見中藥傳承的價值?
29:22 順應潮流打造「益仁堂」,盼吸引更多民眾認識中藥文化
32:12 不把供貨責任攬身上,小商家如何與 7-11 合作?
42:25 分享未來計畫:期待帶動其他藥房一起上通路
深度對談
將經營瓶頸轉換為「走出去」的能量 如何從一場中藥市集促進街坊交流,再現地方活力? 共 10 則對談comments 2024-09-26 10:19:15
分享 Share シェア
延伸閱讀 Read more
創立於 1950 年代的宏昇芽菜,誕生於種植豆芽菜的發源地-「豆菜庄」。在全盛時期,當地有一百多戶以種植豆芽菜、賣豆芽菜維生。而身為豆芽菜廠的第三代的洪正欣,原先在外商公司工作,因不忍家鄉芽菜產業逐漸沒落,決定返鄉翻轉大眾對芽菜的印象。他引進友善環境的有機農法,拒絕農藥與化肥,將最新鮮健康的美味豆芽菜直送餐桌,成功讓家族企業成為全台前兩大有機豆芽菜廠,增添豆芽菜的經濟價值。
2024-08-16 11:45:00
林廷瑀吸取父親數十年製茶經驗,結合自身藝術思維,透過自媒體經營和打造舒適的喝茶空間,將茶文化引向年輕市場,帶動臺灣茶的新風潮。
2024-01-05 11:50:00
座落於竹南火車站附近的「中山168」,是由頭份本地人徐嘉明、協同妻子莊雅婷 (Tina) 共同打造的文創基地。當年徐嘉明返鄉創業,思考怎麼傳承父親一生心血的鐘錶專業。他結合自身空間設計背景,重新翻修逾 60 年歷史的台鐵舊倉庫,結合空間、時間的元素創立品牌—「 1 多點」;意即客家話「幾點鐘了?」老倉庫翻新的鐘錶店,為旅人醞釀時間與老建物共創的溫度,如家的溫暖,吸引更多年輕力量,豐富竹南火車站的新樣貌。
2024-08-30 11: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