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OpenAI 已經從一個鮮為人知、致力於研究晦澀技術的非營利實驗室,發展成為一家世界知名的企業,OpenAI 的創始團隊是人類的人工智慧革命先驅、執行長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是這場格命的發言人。
這種成功,促使 OpenAI 分崩離析。
OpenAI 目前是一家非營利組織,擁有一家營利性子公司,投資者可以透過該子公司獲得一定比例的利潤,這是一種不尋常的設定,任何約定之外的額外利潤,都必須捐給非營利組織。
去年 11 月 OpenAI 堪比肥皂劇的政變之後快速成長 ,員工從當時的 770 人,增加到現在的 1,700 人,在營利化陣營奧特曼坐穩執行長位置後,今年 OpenAI 還任命了首位財務長和首席產品長,董事會中增加了具有企業和軍事背景的人。非營利實驗室的組織基調和文化,在過去一年中,迅速消失。
OpenAI 的營收也正在快速成長。今年初的年化營收是 20 億美元,現在的年化營收已經達到 40 億美元。去年 9 月政變發生前,OpenAI 的營利子公司(必須向非營利的董事會報告並負責)估值是 860 億美元,一年後的現在估值已經增加一倍來到 1500 億美元。
這就是為什麼 OpenAI 最終很難抗拒走向全面營利化的重整。人工智慧的研發需要更多錢,而非營利組織的規模和發展限制,無法讓有錢人願意把錢放進來。這讓 OpenAI 注定成為軟體產業史上,一個不能被忽略的要角,不只是其技術和產品,還有企業治理的獨特性。
 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現任微軟執行長,是推動微軟與 OpenAI 之間深度合作的關鍵人物。自2019年以來,微軟在納德拉的 領導下,向 OpenAI 投資 130 億美元,並將 OpenAI 的人工智能技術整合到微軟產品中,加速了 AI 技術在商業應用中的普及。奧特曼去年11月遭遇政變後,也是納德拉出面協助調解。預估 OpenAI 的組織重整,納德拉也會扮演要角。
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現任微軟執行長,是推動微軟與 OpenAI 之間深度合作的關鍵人物。自2019年以來,微軟在納德拉的 領導下,向 OpenAI 投資 130 億美元,並將 OpenAI 的人工智能技術整合到微軟產品中,加速了 AI 技術在商業應用中的普及。奧特曼去年11月遭遇政變後,也是納德拉出面協助調解。預估 OpenAI 的組織重整,納德拉也會扮演要角。
要公益又要能盈利,歷史上少有的商業案例
從非營利組織轉變為營利組織的情況,在過去的企業歷史中極少發生,尤其是對於這麼富有的組織來說。OpenAI 有兩年時間完成這一轉變。
OpenAI 營利化的計劃,是為了簡化公司的營運。但是,要實現這一目標將會非常複雜。
奧特曼目前正在籌集 65 億美元的資金投入,這筆錢將分別來自微軟(Microsoft)和 Nvidia ,以及風險資本公司 Thrive Capital 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nited Arab Emirates)一家國有機構 MGX。談判中的一個重要條款是,目前由慈善非營利組織管理(governed by a charitable nonprofit)的 OpenAI 必須在兩年內成為公益公司(public-benefit corporation)。這意味著,OpenAI 必須在創造社會價值的同時賺取利潤。如果做不到,投資者可能會收回他們的錢。
要做到這一點,OpenAI 必須應對至少兩個州的監管要求,確定如何在營利公司中分配股權,並與將繼續存在的非營利實體分割資產。這兩個州分別是 OpenAI 註冊所在的德拉瓦州(Delaware),以及 OpenAI 實際營運所在的加州。「這類交易極其複雜,涉及大量需要克服的法律和監管障礙,」投資公司 Hangar Management 的總法律顧問、專門從事技術和免稅組織的律師凱倫·布萊克史東(Karen Blackistone)說。
OpenAI 目前的組織結構長什麼樣?
OpenAI 成立於 2015 年,目的是安全開發人工智慧。四年後、2019 年,它成立了一個營利子公司,以幫助籌集更多資金。
非營利董事會目前控制著該子公司,並有權基於人道主義使命的原因對抗股東利益。在稅務申報的文件中,OpenAI 指出其各個部門均依法追求非營利使命,「例如在研究和部署工作中,遵循安全和廣泛受益的無妥協原則,不受利潤動機的影響。」
OpenAI 表示,它將繼續運營一個非營利組織,該組織將進行慈善工作並擁有營利公司的股份。
為什麼要做出這一改變? 去年秋天,執行長奧特曼被突然非營利董事會免職,儘管這僅持續了幾天,但是掌握營利子公司的投資者開始推動 OpenAI 轉變為一家更典型的公司組織。他們擔心,這種非典型的深奧結構,使得類似的動盪更容易再次發生,這對他們的投資極度不利。
如果 OpenAI 變成一個不受非營利組織管理的營利公司,投資者更容易分享 OpenAI 的成功。微軟向 OpenAI 的營利部門投入了 130 億美元,是 OpenAI 目前最大的外部股東。其他公司投資人,則通過私人交易,從 OpenAI 員工那裡購買股份。
目前的投資者技術上並不擁有 OpenAI 的股權。他們擁有的是公司未來任何利潤的分成比例,但 OpenAI 目前每年虧損數十億美元。在沒有改制的前提下,即使 OpenAI 真的發生營利,非營利董事會也有權限制投資者的利潤分成權利。所謂的營利化,就是讓這些投資人,擁有直接股權。
OpenAI 必須弄清楚,如何將微軟和其他現有投資者的利潤分成比例,轉化為重組公司中的直接股權。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美國監管機構已經審查微軟與 OpenAI 的關係,以及微軟是否有能力控制 OpenAI 。這家科技巨頭辯稱,其投資只讓它有資格分享潛在的利潤,但在新的結構下,如果微軟擁有 OpenAI 的直接股權,則可能引發進一步的反壟斷審查。
誰可以批准 OpenAI 的組織重整?目前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