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官田區的大崎村,鄰近工程師八田與一興建嘉南大圳烏山頭水庫,以種植芒果、柳丁為經濟來源,近年則因村落人口外流與老化,現僅剩約 500 人左右。林建叡與羅婉慈從城鄉議題切入,將老屋注入新生命,將之發展成孩童天堂。
- 林建叡回憶,好像捏陶土的概念,不急不徐的將閒置老屋捏一點、調整一點,最後的嶄新樣貌,才被夫妻倆定義為「村落遊戲島」。這是結合崎嶇村落地型,將畸零的角落幻化成戶外與室內結合的遊戲基地,小朋友可以在此投玩石器,享受老房的雅緻。
- 不過,他發現孩子的天堂還缺個溜滑梯,便姑且一試,畫了草圖,問60歲的長輩說:「鄭大哥,你看遊戲島的地圖缺一個溜滑梯,我覺得這地方滿適合,可能實現嗎?」對方支持的回應「隨便你啊!」,促成了全台第一座老屋溜滑梯。
擁抱自我實現 落地深根水到渠成
別看現在落地深根、老屋活化的有聲有色,來自高雄的林建叡也不是一開始就篤定駐點台南,他說:「留下來是水到渠成,也是生活激盪順理成章的,而不是嚴肅的拍板定案說一定留下。」
- 研究所剛畢業,年紀輕,林建叡不想進入職場「安逸」。他說,當然也可以去上班,但已可想見20 、30 年後的樣子。那是我想要的嗎?還有沒有其他可能性?
- 相反的,林建叡在大崎看到的是機會。「環境特色、空間尺度和政策資源,都能伸展無限的創意」。他喜歡探索自己,看能否沒有邊界的長出不同的樣子。加上來自淡水的太太也篤定南移,兩人一起創業,感受到自我實現的力量。林建叡承認「這好像摸石頭過河,並不浪漫,但是自己想要的樣子。」
未來會如何?
大崎村落活化經驗的成功,讓不少地區想承襲相同模式。「觀念可複製,但內容很難」林建叡說,大崎村從基地開發到營運,都是一點一滴依照當地情勢而創新的模樣。若其他地區也想做遊戲島,前提是有營運團隊,再找他們做技轉。
- 林建叡認為,社區營造不是單純做公益而已,還需讓年輕人願意留下來的商業模式。「雖然我不是學商,但不得不面對這件事時,反而學到更多。」想盡辦法讓「社區營造」與「地方創生」有交集,而非兩條平行線,這是必須面對的課題。
- 一直變化創新很難,但轉念一想「沒辦法一直更新內容,就拓展客群基數」。他們將客群拓寬到台中以北,和桃園17玩 、Niceday等機構合作,吸引台北桃、園的客群南下,一同參與親子遊程與團課。
究竟他如何讓偏鄉成為親子與學校外訪的天堂?讓我們透過大崎村落創藝基地 主理人林建叡,進一步分享他的心路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