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輩的舊觀念裡,送傘是忌諱。但從小在雨傘工廠長大的林冠瀚,則在「傘」字裡頭,看見「人」的情感。
- 他說:「為另一半撐傘,為孩子、毛孩、朋友撐傘,傘能連結人與人的關係。」林冠瀚自己就是為愛撐傘的代言人,父親做傘學徒時,親手作傘給媽媽,才締造後續幸福故事的開展。
- 林冠瀚原從事電腦工程。育嬰假期間,正逢家鄉農村再生計畫,他協助居民作社區紀錄、簡報與計畫。更認養古巷弄 40 幾年老房的廣場,和品牌設計的友人一起以傘和樹概念作佈置。
- 然而,當各地樹木被貨車運來,阿公以為他在胡搞,相當生氣!直到遊客爭相來打卡,他才跟朋友說「這我孫子做的喔!」。以前,林冠瀚的父親是空中飛人,現在他陪孩子好親近。一把傘,撐起四代同堂的愛,也牽起鄰里的羈絆。
製造外移 設計強項留台灣
不過,和美的雨傘產業早在 20 年前外移中國,價格與人力在台灣不佔優勢,那就所幸把設計留在台灣。
- 擁有高技術含量台灣紡織業,能製造出防水、防風、防曬等高機能、高品質的傘布。再結合青創藝術家合作設計文創雨傘,搭配天衣無縫,更能合辦畫展、做系列商品曝光。
- 而科技背景的林冠瀚強調,設計出來的傘不能只有美觀,還要兼具功能性。他傾聽顧客的心聲,製作出女生的小包包也能放下 16 公分迷你傘,吸引各界加入商品聯名的行列。
- 而最有互動性的,是顧客的手繪 DIY 雨傘教學,為親子、情侶共創回憶。當然顧客也能指定,將照片做成全彩圖案印製於傘上,想要漸層效果、或是大面積構圖都難不倒。
未來會如何?
如果當初「卡里善之樹」只單純做傘,帶動地方的效果恐無法這麼高。是因應整合資源系統與配套,才讓整個社區亮起來。例如,萬聖節期間,林冠瀚做了導覽團客的實境解謎遊戲,再至社區據點與阿公、阿嬤互動。
- 實境遊戲有聲有色,接下來,他們希望有 2.0 進擊版。結合裝置藝術,用奇步應用的line@取代人工導覽,以遊戲方式分享故事,讓更多人認識在地文化。
- 林冠瀚表示,位居北彰化的何美離台中很近,是交通樞紐的觀光匯集地,然而交流道下的路標都指向鹿港,遊客容易錯過和美,他希望北彰化、南彰化互相串聯與協助,成為良好的凝聚力。
- 「不讓和美只是一萬人來一次的地方,而是讓每個到和美的人願意再來一百次。」,回頭客拉高,在地生活體驗才能多采多姿。林冠瀚說:「我們的 Slogan 是:原來和美,這麼近。」 究竟他如何讓外移20年的傘業起死回生?讓我們來聽「卡里善之樹」館長林冠瀚的分享,了解他的心路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