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禮物 訂閱
<%if prop.topic_id !=0 %> <%/if%>
<%:prop.genus%> <%:~formatDate(prop.online_date, 'YYYY MMM DD' )%> <%:prop.titl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intro%>

add
新會員

<%:prop.email%>

add

<%:prop.title%>

香草野園透過體驗活動播下食農教育的種子,讓大眾從都市走進大溪田園

EPISODE#49

旭沙龍

香草野園透過體驗活動播下食農教育的種子,讓大眾從都市走進大溪田園

Dec 06, 2024 / 53:49

圖片來源|林詹梃提供

questionquestion

<%:prop.realname%>
<%if prop.email %>

<%:prop.email%>

<%else %>

<%:prop.realname%>

<%:prop.intro%>

<%/if%>
已有閱讀權限

經歷海外打拼後,林家三兄弟決定返鄉創辦「香草野園有機農場」,以有機與自然農法為核心理念打造園區。他們不斷反思農業的多樣性發展,進而涉足農業、林業、漁業與牧業等四大領域。面對氣候變遷與人口老化的雙重挑戰,他們以對家鄉和自然的熱愛為出發點,成立合作社直面產銷問題,並藉由體驗活動推廣食農教育,探索產業發展與地方生態共存的可能性。

嚮往出國的林詹梃,其在澳洲從事農作工作的哥哥打算前往印尼開餐廳,意外發現當地養殖業有發展機會,又考量到台灣地理位置近,便返台與兄弟們一起創業,成立香草野園。

  • 「我們的目的是讓園內充滿生物多樣性,創造生物、昆蟲、植物共存」林詹梃笑稱,香草二字,讓人誤以為是種香草的。但大家來到這裡,發現這是一個農、林、漁、牧共存之處

  • 由於食安問題嚴重,他們打算進入無毒水產、無毒養殖,與有農業經驗的大哥兵分二路,林詹梃與二哥在南部學習養殖。
  • 次級品丟棄可惜,於是他們養雞、養豬來處理農業廢棄品,將次級品蔬菜作為雞飼料,以自然農法來解眼前的問題,達成友善循環,更自此跨足畜牧業。
    圖片來源:香草野園提供

設置合作社   團結共創友善環境

香草野園位於中寮島,大溪河階地形的土質適合種植韭菜,然而「種韭菜是否一定要用農藥?」三兄弟思考良久,決定蓋溫室,將自家農地區隔開來,方能繼續秉持有機的核心理念

  • 「我們要跟農民溝通,為什麼他們需要農藥?」林詹梃說,農夫為維持產能、讓作物美觀,堅持噴灑。於是他們做實驗,以階段式的噴灑方式,協助將農藥使用量減少近 80 % ,僅需 20 % 就能維持產能,對環境有很大幫助
  • 有了共同理念,就能號召同業,整合50個農場成立「野農生產合作社」,聯合供應蔬菜,供貨標準是天然「有機」。與在地農友達到共同運銷,節省運輸與包裝成本,一起做品牌。
  • 後來,又因緣際會與米其林餐廳主廚交流,看見截然不同的角度。「農夫眼中的作物,是廚師眼中的食材,這可難倒了!」例如廚師為擺盤,要求特定公分數的葉子,甚至希望擺上螞蟻!雖然米其林餐廳雖然訂購菜量不多,卻是打開知名度的關鍵,他們因此參加媒合會,認識全聯、家樂福,以及藥膳空廚,進而有機會服務大眾蔬菜。
    圖片來源:香草野園提供

未來會如何?

一次米其林主廚與農夫的派對,主廚說:「用一個卡式爐跟一台家用烤箱,你想要我變什麼東西出來?」這樣的交流讓林詹梃延伸出新 idea ,規劃更多適合親子同樂的體驗活動,讓大朋友小朋友認識生產型的農場如何生產農作物。

    • 不過由於氣候變遷,天氣炎熱,團隊不得不往高海拔的地區移動,將基地從海拔 70 公尺,移動到約海拔 700 公尺,甚至 1000 公尺。
    • 此外,人口老化更是致命傷,平均年齡70歲的農夫遇上傳承與耕作問題。目前團隊內的本國籍青年大概是 6 個左右,但是流動率高。林詹梃頭疼的說:「很多對農業有熱忱的青年,試做半天以後就不見了。」
    • 未來,他們趨向於改變現在的消費模式,期盼大家能接受新鮮的農產品直接進到超市貨架上,減少環節,大幅減少農產品的浪費。圖片來源:香草野園提供究竟他如何整合農、林、漁、牧,讓香草野園成為友善的生產型農場?讓我們透過「香草野園」共同創辦人林詹梃進一步分享他的心路歷程。

陪你從「科技+人文」視角,深入國際政經脈動

35元/週解鎖付費會員專屬內容

  • 成為付費會員,即可擁有:
  • ✓ 全站深度分析報導文章
  • ✓ 會員專屬 8 折活動報名優惠

已經是付費會員?登入繼續閱讀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聲歷其境

聲歷其境 / 特約合作

製作撰寫

張育寧

張育寧 / 總編輯

審訂

深度對談

question
question
堅持不噴農藥、推動友善農法 林家三兄弟如何攜手打造「香草野園」? 24 則對談comments 2024-12-02 14:45:29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美伶姐,您認識的小蝦他們在做的事情是什麼?

2024-12-02 14:41:04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陳美伶

陳美伶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

我第一次見到他是在幾年前一場大溪的座談會,那時他仍是一個很可愛的小男生。他們三兄弟在國外生活過以後,選擇回到臺灣從事農作,原本希望朝有機和自然農法發展,但過程中充滿挑戰。以噴農藥舉例,其他農戶噴灑的農藥可能還是會飄入自家園子,影響有機驗證的結果。

2024-12-02 14:41:2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最近一次邀請小蝦和企業做 demo 時,我發現他的開場白有所變化。他詢問大家:「你有沒有在全聯吃過什麼東西?你有沒有在哪間大飯店吃過什麼菜?」接著揭曉:「這些都是我們家的產品。」我覺得很不簡單,短短幾年的時間,原來他們已經闖出了一片天地了。

2024-12-02 14:41:38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此外,我們基金會在疫情後積極推動與親子相關的體驗經濟,特別是食農與環境教育類別,香草野園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其實,團隊要在直轄市做地方創生很不容易,大眾會認為那不是偏鄉,已有足夠多的人潮。然而,我認為大溪的特殊之處在於,它仍保留許多農田,種植了各種作物,而不僅僅是我們熟悉的大溪老街或大溪豆乾。

2024-12-02 14:41:49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小蝦家種植的東西非常多,希望今天透過他的分享,能讓大家了解原來直轄市也還是有需要做地方創生的地方。

2024-12-02 14:41:59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小蝦,您可以跟我們介紹一下香草野園的位置嗎?它距離大溪老街有多遠呢?

2024-12-02 14:42:09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林詹梃

林詹梃

香草野園共同創辦人

我們位於大溪,但其實地理位置比較靠近雙北這一側。由於大漢溪將大溪分為左右兩區,許多人以為必須過橋才能到大溪,殊不知過橋前的那一區也是大溪。我們位於尚未過橋的區域,距離鶯歌較近,反而離大溪老街有一段距離,開車大概需要 20 分鐘左右才會到。

2024-12-02 14:42:21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自然農法的第一個原則是不耕作,不要翻土且不能使用化學肥料,同時要覆蓋一些作物殘渣,重點是多樣性種植,要非常講究土壤裡面的微生物重要性,可以為我們介紹一下您們打造的香草野園嗎?

2024-12-02 14:42:31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林詹梃

林詹梃

香草野園共同創辦人

初期的困擾是源於我們叫做香草野園,很多人會誤以為我們有賣香草,然而我們種植香草是為了園子內的生物多樣性。不管是生物、昆蟲或是植物,我們希望創造一個比較友善的環境,所以才取名叫香草野園。

2024-12-02 14:42:4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因為我們不使用化學農藥,我們透過種植天然的植栽去和昆蟲達到平衡,用比較友善的方式與他們共存。

2024-12-02 14:42:51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現在大概種了哪些作物?要在全聯和家樂福都能購買,代表供貨量與供應穩定性需要達到一定的要求,可不可以分享這個部分?

2024-12-02 14:43:01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林詹梃

林詹梃

香草野園共同創辦人

我們主要種植一些常見的短期葉菜,但出貨並不僅限於香草野園一家。目前,我們已經整合 50 個農場組成合作社,並且聯合供應蔬菜。我也擔任合作社的理事主席。合作社的夥伴們目標一致,都希望能夠改善環境,因此我們以「有機」作為供貨的基礎標準。

2024-12-02 14:43:14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剛剛美伶姐有介紹您們是三兄弟一起創業,可不可以聊一下您們什麼時候開始做這件事情,起心動念是什麼?

2024-12-02 14:43:2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林詹梃

林詹梃

香草野園共同創辦人

大約 15 年前,我們萌生了創業的想法。當時哥哥已經出社會,我還不到 20 歲,其實我跟哥哥的年齡差距滿大的,差了快 10 歲。

2024-12-02 14:43:39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那時我一直很嚮往出國,爸媽對我相當支持,只希望我不做壞事就好,於是我自己打工存下機票錢,後來就到了日本。當時哥哥在澳洲從事農作相關工作,我們開始聯繫,他發現這個弟弟已經長大了,彼此能夠溝通了。

2024-12-02 14:43: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後來哥哥問我要不要一起創業。他結束澳洲工作以後前往印尼,原本打算在當地開餐廳,過程中發現印尼的養殖業有不錯的發展機會。同時,我爸爸提到他有位朋友是養殖業的老師傅。考量到臺灣的距離較近,我們決定先返臺了解養殖業的情況。這是我們跨足臺灣養殖業的起點。

2024-12-02 14:44:04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那個年代有滿嚴重的食安問題,於是我們打算跨入到無毒水產、無毒養殖。我們家裡剛好有兩分地,因此我們選擇兵分二路,有農業經驗的大哥運用這兩分地開始做嘗試,我和二哥則到南部學習養殖。我會南北跑,哪邊要農忙就往哪邊跑,農林漁牧都不放過學習的機會。

2024-12-02 14:44:14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此外,因為哥哥知道創業初期需要做一些風險規劃,再加上他在印尼有從事林業的經驗,於是第一年我們種植了 500 棵檀香,就算我們創業失敗,還能夠把這整片樹拿去販賣。

2024-12-02 14:44:25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總而言之,我們一步步從農業、林業跨到養殖業。後來,為了要處理農業廢棄物,我們選擇養雞和養豬,因此我們也涉足了一點畜牧業。我都會開玩笑說來到香草野園,其實可以看到農、林、漁、牧四大類產業。

2024-12-02 14:44:3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美伶姐,這個經歷好特別喔!我們好像沒有遇過這樣的團隊。

2024-12-02 14:44:5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陳美伶

陳美伶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

真的是滿特別的。此外,他們核心思維總是用最自然的方法解決碰到的問題。我記得聽他提過,許多一年產的蔬菜能夠上到市場,但次級品卻往往無法銷售。蔬菜因為容易腐爛,不像水果能夠去做果乾,因此大多會被當成垃圾處理,然而,他們卻將次級的蔬菜當作雞飼料,反而成為了一個很好的循環。

2024-12-02 14:45:01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坦白說到現在為止,大家還是會覺得從事農業很辛苦且風險很高,當時爸爸媽媽對您們從事農業有意見嗎?

2024-12-02 14:45:1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林詹梃

林詹梃

香草野園共同創辦人

風險的確很高,尤其初期跨到養殖時,真的是很驚人。

2024-12-02 14:45:21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其實爸媽從創業初期就滿支持我們的,從來沒有阻攔我們去做任何發展。我常開玩笑說,他們其實被我們拖累了。儘管他們都已經到退休的年紀,但是因為農業的人力緊缺,他們也被拉下水來一起參與,甚至現在已經變成一個家族企業了。

2024-12-02 14:45:29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從米其林餐廳再到與全聯、家樂福合作 香草野園如何走進大眾視野? 18 則對談comments 2024-12-02 14:48:56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當時怎麼設定您們的創業目標呢?

2024-12-02 14:45:48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林詹梃

林詹梃

香草野園共同創辦人

核心理念其實是食安,我們期待產出安全的食物。此外,因為我自己很崇尚大自然,熱愛動物和昆蟲,因此為了不希望破壞地方生態,我們也反思生產過程如何和環境達到平衡。

2024-12-02 14:46:04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以這樣的想法出發,再加上哥哥的學姐是一位食材獵人,這讓我們有幸和米其林餐廳的主廚交流,因而跨入了米其林餐廳的領域。和這些主廚的交流經驗非常特別,這讓我發現儘管廚師和農夫都非常熟悉食物,但認識食物的角度卻截然不同。一個把它當成作物,一個則是當成食物,他們看的層面完全不一樣。

2024-12-02 14:46:15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您會跟廚師吵架嗎?可不可以舉一些例子?

2024-12-02 14:46:29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林詹梃

林詹梃

香草野園共同創辦人

我們會跟廚師溝通,當然也有過一點小爭執。譬如說,主廚有時候為了想要擺盤,他會要求只要兩片葉子或是特殊的公分數,但有可能這一株植物只有在小時候才是兩片葉子,所以我們會開始溝通,去理解為什麼他有這樣的要求。

2024-12-02 14:46:4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我們也會跟主廚討論客製化,讓他理解要產出作品需要多少時間和需要在什麼樣的季節,接著主廚再列到他的菜單中。透過和米其林主廚們的交流,我們開始有了一些能見度,讓更多人看見我們,並且邀請我們去擔任客座。

2024-12-02 14:46:53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做這件事的困難度高不高?

2024-12-02 14:47:04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林詹梃

林詹梃

香草野園共同創辦人

如果你把它想成困難,當然會很辛苦,我們是覺得滿有趣的,其實很難得可以為這樣子的客群服務,我們是滿榮幸的。

2024-12-02 14:47:14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可以舉一個最高或最難的要求嗎?

2024-12-02 14:47:25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林詹梃

林詹梃

香草野園共同創辦人

我們會和主廚有一個群組,曾經有主廚要求要在擺盤上放上真的螞蟻,或是他要求要 10 公分的芽菜莖。這其實滿困難的,因為要控制光照。

2024-12-02 14:47:3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這演變成我們的模式走向完全客製化,依據客戶的需求生產。我們會告知客人,這一批作物的育成率可能只有某個百分比,但其他的成本也要包含在內。

2024-12-02 14:47:4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有一個有趣的例子是在疫情前,當時我們服務的一間餐廳邀請全球前 50 強的主廚來臺灣擔任短期客座廚師,所以他們每個月會換菜單。我們每個月要陪著他們的主廚重新討論。

2024-12-02 14:47:5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這是不是您們創業成功的一個因素?其實有穩定的、有預算的客戶滿重要的,對不對?

2024-12-02 14:48:08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林詹梃

林詹梃

香草野園共同創辦人

老實說,這一類特殊餐廳的服務其實沒有賺錢,因為客座位數不多,他們叫的菜量也不會多。對我們來說,其實是一個打開知名度的過程,讓大眾認知到我們有能力提供這樣的服務。後來,我們也配合公部門參加媒合會,因此認識到了剛剛提到的全聯、家樂福和華膳空廚,開始去服務到大眾蔬菜的部分。

2024-12-02 14:48:18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美伶姐,這個流程真的很特別,好像是農業的一種新做法,他選擇的路徑沒有很好做,對不對?

2024-12-02 14:48:28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陳美伶

陳美伶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

因為他很堅持朝有機的方向走,但在臺灣要做有機真的不容易。小農通常要自己去找出路,如果他們能夠去服務這樣一個特定族群,這還只是個起步,因為可能並不是特別賺錢,還是要有另外可以賺錢的事情。

2024-12-02 14:48:37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大家都誤以為米其林餐廳很賺錢。

2024-12-02 14:48:48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陳美伶

陳美伶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

(米其林餐廳)真的座位數很少。

2024-12-02 14:48:5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面對氣候變遷與農業人口老化挑戰 合作社的成立如何影響大溪農民的產銷? 25 則對談comments 2024-12-02 14:53:55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剛剛有提到您們已經成立合作社了,為什麼需要成立合作社?合作社的重要性是什麼呢?

2024-12-02 14:49:19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林詹梃

林詹梃

香草野園共同創辦人

我先講一下為什麼會成立合作社,我們的位置位於大漢溪的中寮島上,這座小島生產非常多的韭菜。因為我從小在這裡長大,這讓我誤以為全世界都在種植韭菜,直到開始跨入農業才破除這個誤解。

2024-12-02 14:49:3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我意識到大溪是一個重要的韭菜生產區,懷抱著好奇去參加在地博物館的計畫,才發現這是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大溪是河階地形,土質非常適合種植韭菜。然而,種植韭菜會使用農藥,這和我們的期待有所抵觸,再加上即使我們不使用農藥,周遭的農人還是繼續使用,同樣會影響到我們,最後才決定貸款蓋溫室,將自己的農地隔起來,眼不見為淨。

2024-12-02 14:49:4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後來我們持續思考「種韭菜是否一定要用農藥?」同時嘗試用自家田埂測試,發現其實不用農藥也長得出來,只是長得不好。

2024-12-02 14:49:51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沒那麼美嗎?

2024-12-02 14:50:0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林詹梃

林詹梃

香草野園共同創辦人

對,這會影響到銷售。我們反思後發現,如果你希望農夫做出改變,但卻會影響到他的生活或產能,他當然不願意做。但是我又很希望環境變好,因此我反而去理解他們為何使用農藥,以及農藥的重要性。

2024-12-02 14:50:17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其實問題不在於農藥本身,而在於使用它的人是否正確、適當且適量的使用。我後來和夥伴一起做了實驗,發現在某些階段需要少量使用,但某些階段則可以完全不使用農藥,也不會影響到產能。結果我們成功將農藥使用量減少了近 80%,僅需使用剩下的 20% 就能維持產能,不僅能對環境有很大幫助,也能夠節省農藥的費用。因為門檻降低了,農民的接受度會提高,願意努力嘗試朝有機的方向努力。

2024-12-02 14:50:28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這是我們成立合作社的原因,透過合作社一步步讓在地農友認知與接受,並且達到共同運銷。我們可以下降彼此的運輸成本、包裝等等,我們可以一起做品牌。

2024-12-02 14:50:49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合作社叫什麼名字?

2024-12-02 14:50:59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林詹梃

林詹梃

香草野園共同創辦人

野農生產合作社。

2024-12-02 14:51:11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您們花多久的時間讓大家願意加入?

2024-12-02 14:51:2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林詹梃

林詹梃

香草野園共同創辦人

我們是在 2020 年成立的,在此之前花了 4、5 年的時間累積基礎,後來才成立合作社。

2024-12-02 14:51:3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要去建立一個循環性的農法跟耕作模式,有沒有曾經遇過什麼挑戰?

2024-12-02 14:51:4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林詹梃

林詹梃

香草野園共同創辦人

氣候變遷,這是我們已經遇到的挑戰。以草莓來說,過去在這個季節明明已經開花結果,但因為天氣太熱而受到影響。事實上,我們也開始往高海拔的地區移動。基地是在大約海拔 70 公尺處,我在 5 年前就移動到大約海拔 700 公尺的位置。

2024-12-02 14:51:54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這邊不得不提到另一個挑戰是關於農業人口老化問題,目前農夫的平均年齡在 70 歲以上,再 10 年後這些農夫也許沒辦法繼續耕作,農地的閒置問題會越來越多。在這個狀況之下,我們去詢問長輩們是否有閒置的農地,才因此承租到海拔 700 公尺的農地。

2024-12-02 14:52:08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海拔越高,氣溫越低,對我們來說就更好、更穩定,然而近年我們發現氣候變遷也影響到海拔 700 公尺處,於是我們又跑到了大概海拔 1,000 公尺的地方。

2024-12-02 14:52:19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其實在這三個階段,我們是不斷擴充面積,從一開始的 0.2 分地到現在大約 16 公頃的農地,多虧越來越多的長輩協助和鄰居的熱心介紹,他們知道我們不使用農藥,也認為總比放著荒涼好,所以都很樂意租給我們,我們也因此很快的累積農地。

2024-12-02 14:52:3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您們有 16 公頃,需要再找人來幫忙顧嗎?

2024-12-02 14:52:41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林詹梃

林詹梃

香草野園共同創辦人

在疫情後,我們很有幸的申請到農業移工。團隊內的本國籍青年大概是 6 個左右,但是每年都一直進進出出。雖然很多人想要投入農業,但農業的門檻滿高的,因為要身體力行。

2024-12-02 14:52:53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像我常常面試到很多對於農業有熱忱的青年,可是他可能試做半天以後就不見了,因為從事農業很熱又很累。當然豐收的成就感很高,但是你還得先忍耐 3 個月才能迎接豐收。

2024-12-02 14:53:04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而且現在夏天真的好熱,這個問題其實滿嚴重的。

2024-12-02 14:53:15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陳美伶

陳美伶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

這已經是不可逆的,相信大家都已感受臺灣過去 5、6 年來的天氣變化,不只夏天變長、溫度變高,今年甚至到了 11 月仍舊有颱風。氣候變遷真的對我們的影響非常大,像是龍眼根本完全沒有生產了,因為全都開不了花。這是非常、非常嚴肅的一個議題,我相信第一線的小蝦一定感受最深。

2024-12-02 14:53:2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我認為第一個能做的事情是「不要有剩食,要去愛惜食物」,另外一個則是要想辦法「維持農業、維持糧食安全」,這也是永續發展裡面很重要的議題。我很欣賞香草野園,除了他們的生產方法對環境友善,他們也投入教育,讓孩子們走進田園。

2024-12-02 14:53:35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我覺得這個滿重要的,有教育才有辦法讓人真的去行動。

2024-12-02 14:53:45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陳美伶

陳美伶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

他們在做的是全面性的地方創生產業,除了造就了地方的整體發展,也讓中寮島能夠持續生生不息的生長,這是會讓人感動的。

2024-12-02 14:53:55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自農友與主廚的交流中獲得啟發 規劃體驗活動為讓大眾更重視食農教育? 27 則對談comments 2024-12-02 14:59:24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為什麼您們要做體驗?

2024-12-02 14:54:19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林詹梃

林詹梃

香草野園共同創辦人

一開始要做活動時,我的哥哥極度反對,他認為農事已經夠忙碌了。的確我有玩的心態在其中,但其實(做體驗活動)是哥哥給我的啟發,這也要談回我們與主廚的交流。

2024-12-02 14:54:34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有一次一位米其林二星的主廚帶著團隊來我們農場玩,主廚帶了酒和肉,我們負責蔬菜,我也找了一堆農夫帶著新鮮食物一起來,我們很 Chill 的開了個 Party。在過程中因為主廚的一句「用一個卡式爐跟一台家用烤箱,你想要我變什麼東西出來?」我們決定在農場中增加設備,甚至後來他們會在農場試菜。

2024-12-02 14:54:44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其實這是很有趣的,農友和主廚之間交流很好玩,接著我們開始去討論和規劃一些體驗活動,逐步將過去內部玩樂的活動衍生成體驗內容。後來我也有了小朋友,更期待對外讓大家來認識跟理解這件事情。

2024-12-02 14:54:55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因為農業因應著四季變換,我會在每一個季節去做測試,規劃出適合親子體驗的內容。其實除了玩樂以外,我們也期待能帶來富有知識性的內容,所以每次介紹我們的農場,我都會說:「今天大家來到這個農場,它其實是一個生產型的農場,並不是休閒農場。」我們期待的是讓大家來到這裡,認識生產型的農場到底是如何生產這些農作物。

2024-12-02 14:55:0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休閒型農場跟生產型農場有什麼不同?

2024-12-02 14:55:19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林詹梃

林詹梃

香草野園共同創辦人

最直觀的不同是休閒農場會有大草皮,你可以自由的奔跑,你可以在上面玩各種體驗活動、戶外活動;生產型的農場不一樣,你看到的可能都是田埂,會給你一個手套去割韭菜,或者是你會看到溫室,你會看到很多專業生產的工具,甚至打田的機器、鏟子等等。

2024-12-02 14:55:31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可是一般農夫不喜歡人家去他的農園,因為怕你踩壞或是沒弄好,您們不擔心這件事嗎?

2024-12-02 14:55:5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林詹梃

林詹梃

香草野園共同創辦人

所以我們對外開放的基地只有現在這一區。這一區仍舊有生產的功能,但在開放體驗活動的情況下,當然產能難免會受到一些影響。比如,溫室的門若頻繁開關,可能會有蟲子跑進來。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對體驗活動並非不好的影響,其實若能容易看得到蟲,我們做食農教育時可以更容易去做解釋跟說明。

2024-12-02 14:56:07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舉例來說,我們有一個韭菜主題的活動,會帶著大家去割韭菜。很有趣的是,我在過程中會詢問大家:「你們會買剛才自己割下來的這一把韭菜嗎?」你覺得大家的回應是什麼?

2024-12-02 14:56:18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會吧?

2024-12-02 14:56:28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林詹梃

林詹梃

香草野園共同創辦人

大家的回應通常都是「不會買」,因為這一把菜上面有土,買到的韭菜都已經是洗乾淨的。這其實反應出一個被遺忘的細節,即使菜很新鮮,但如果沒有經過整理,消費者往往不願意購買,這是我們已經習慣的消費。

2024-12-02 14:56:38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其實農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叫「採收後處理」,你們知道這個部分是誰在負責嗎?

2024-12-02 14:56: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是農夫吧!

2024-12-02 14:56:59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林詹梃

林詹梃

香草野園共同創辦人

農夫已經很累了。其實這是一個產業,有人生產就要有人協助,所以通常要嘛是農夫的家人,要嘛是地方的鄰居,所以這就變成了一個產業。

2024-12-02 14:57:11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我們大溪附近很多家家戶戶是在協助整理韭菜,但這其實不符合勞基法。我們在這幾年做了很多實驗,深入了解產業的各個階段。我相信很多農產品都有採收後處理的問題,但其實這個產業也面臨人口老化的問題,因為現在主要挑韭菜者的平均年齡大多在 70 歲。

2024-12-02 14:57:19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我很少訪問過一個團隊遇到的挑戰是從業人口非常的老,10 年、20 年後的缺工問題會非常嚴重。

2024-12-02 14:57:3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林詹梃

林詹梃

香草野園共同創辦人

要嘛就是我們改變現在的消費模式。如果未來大家能接受新鮮的農產品直接進到超市貨架上,我們是不是就可以減少這一環節,並且大幅減少浪費。因為我們有時候是為了整理而整理,為了外表的美觀而丟棄可用的作物,這其實會造就非常多的浪費。

2024-12-02 14:57:41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我們在每一次的農業體驗裡面都會帶入反思的課題,目的是讓不同年齡層的大小朋友去感受和反思。

2024-12-02 14:57:5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您做這個體驗會賺錢嗎?

2024-12-02 14:58:09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林詹梃

林詹梃

香草野園共同創辦人

我哥也問過一樣的問題,其實體驗目前整體上是打平的,不過我當然會期待未來能夠賺錢。畢竟大家逐漸重視食農教育,相信未來量體若能有所提升,這應該是可以賺錢的。

2024-12-02 14:58:2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陳美伶

陳美伶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

體驗經濟是一個新的經濟模式,知識含金量非常高且涵蓋面非常的廣,有一些是你在課本上、書本上學不到,或是你在生活中或者過去的人生經驗也體會不到的。你唯有踏進那一個場域,才能夠完整的去理解裡面的眉角,那種收穫是非常大的。

2024-12-02 14:58:3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既然價值這麼高,那麼價格應當接近它的價值,然而目前的定價方式多是以時間來計算,比如每小時多少錢。我認為這是不對的。觀念的轉換需要大力的倡議跟推動,未來我們要慢慢轉變這樣的認知,在面對氣候變遷和數位時代來臨的考驗之下,將體驗經濟視為臺灣未來的一部分,並且讓外國人更深入了解臺灣的核心文化和內容,我相信價格便能夠有所提升,讓他們有更好的收入,那大家就會更願意留在地方,能夠獲得更多幸福。

2024-12-02 14:58:4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創業 15 年的時間,從不到 20 歲到現在成為 3 個孩子的爸爸,有沒有一些新的體會與心境,接下來還有哪些要投入精力去做的目標?

2024-12-02 14:58:55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林詹梃

林詹梃

香草野園共同創辦人

我其實還是一樣的初衷,從小我就很喜歡大自然,直到現在我也依舊帶著孩子去接近大自然。小時候我很喜歡停電,尤其是夏天一停電,大家會因為太熱而往戶外移動,戶外都是螢火蟲、蟲鳴鳥叫,沒有路燈也沒有任何的干擾,你可以很悠然自得的看星星,那種感覺讓我覺得很舒服。但是現在如果停電,你只會感覺到很熱,走到戶外什麼也看不到,這對我來說非常可惜,我很希望孩子能體會我小時候對停電的感受。

2024-12-02 14:59:04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如果想預定體驗活動,要去哪裡找您們的資訊呢?

2024-12-02 14:59:13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林詹梃

林詹梃

香草野園共同創辦人

直接搜尋香草野園。最近有香草漢堡排的活動,下一季則是草莓季。

2024-12-02 14:59:24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分享 Share シェア

facebooklinetwitterlinkedin

延伸閱讀 Read more

用「魚」串連起海洋與人的連結,洄遊吧在七星潭深化食魚教育推廣

用「魚」串連起海洋與人的連結,洄遊吧在七星潭深化食魚教育推廣

原先家族從事漁業的紋綺,發現大家雖然身處在海島臺灣,卻有很多人不認識大海;於是她決定透過「魚」讓大家認識這片海洋與七星潭,把永續海洋的概念融入傳統漁業,成立洄遊吧向大眾推廣食魚教育,喚起人們對海洋資源的珍惜與保育。

2024-06-21 11:30:00

靠近海洋來一場鯨豚奇遇,多羅滿賞鯨以海島子民視角開闢獨特遊程

靠近海洋來一場鯨豚奇遇,多羅滿賞鯨以海島子民視角開闢獨特遊程

多羅滿是花蓮港的第一家賞鯨公司,由一群熱愛環境、友善這塊土地的人們創立。而過去在花蓮旅遊業待過一段時間的世明,帶著過去的行銷經驗到多羅滿賞鯨,推廣花蓮特有的海洋與鯨豚教育,希望讓身為海島子民的我們,以嶄新的視角重新認識這片屬於我們的海洋。

2024-07-05 11:30:00

傳承百年薈萃,凝聚街區能量,博仁堂讓傳統中藥行再現風華

傳承百年薈萃,凝聚街區能量,博仁堂讓傳統中藥行再現風華

周建文的阿公因戰亂來台,1961 年在台南中西區落腳,創辦中醫診所和藥鋪。面對逐漸凋零的中藥家業,周建文成功轉型為藥膳盅品的專賣店,名列米其林必比登。後又結合祖輩史料打造中醫藥文物館益仁堂,首創中藥市集,凝聚街區能量,傳承家族歷史與中藥文化。

2024-09-27 11:55:00

時間標記 Timestamp

EPEPISODE #旭沙龍-張育寧時間

EP #
邀請已成功寄出 Sucessfully s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