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禮物 訂閱
<%if prop.topic_id !=0 %> <%/if%>
<%:prop.genus%> <%:~formatDate(prop.online_date, 'YYYY MMM DD' )%> <%:prop.titl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intro%>

add
新會員

<%:prop.email%>

add

<%:prop.title%>

「非典型就業」賦能媽媽,淡水旅學堂讓被忽略的女性歷史在新時代再現

EPISODE#50

旭沙龍

「非典型就業」賦能媽媽,淡水旅學堂讓被忽略的女性歷史在新時代再現

Dec 20, 2024 / 49:36

圖片來源|李琪提供

questionquestion

<%:prop.realname%>
<%if prop.email %>

<%:prop.email%>

<%else %>

<%:prop.realname%>

<%:prop.intro%>

<%/if%>
已有閱讀權限

經歷十年的全職媽媽生活後,李琪創立「旅學堂」,專注挖掘被忽視的女性歷史與聲音。她透過專業導覽培訓,為淡水媽媽們創造展現才能與潛力的機會,更幫助她們實現自我價值。「旅學堂」結合了「旅學」與「女學」的理念,為淡水文化發展注入嶄新的視角,彰顯地方創生與性別平等的雙重意義。

馬偕博士與夫人於 1884 年創立全台女子首學——淡水女學堂,起初甚至將原住民女性從宜蘭帶過來上學,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深深觸動李琪,在她心中埋下了種子。

  • 「大家都知道馬偕博士,卻很少人聽過他的太太張聰明女士。」李琪說,她不只是本土第一位女教師,也是全台首位環遊世界的女性,和馬偕博士赴加拿大時,還用英文演講。

  • 當李琪慢慢爬梳這段故事,感嘆著歷史上,女性的身影總是被消音。她被張聰明女士前瞻的思維鼓舞,了解到無論什麼身份年紀,只要想進步,都可以發掘自己優勢
    圖片來源:旅學堂提供

做在地媽媽的伯樂   引入非典型就業  

上述這段鮮少人提起的故事,是李琪做 10 年全職媽媽期間,與淡水在地媽媽們共同「旅」、「學」時所發現的寶藏歷史。她開始想為女性做點什麼,提倡「非典型就業模式」,讓闊別職場的媽媽們重拾自我。

  • 「媽媽接送孩子之外的空檔經常被浪費,但這段時間是可以被好好利用的。」李琪對淡水文化歷史的熟知,加上對女性議題的關注,促成她做婦女培力、淡水女路。作為獨具慧眼的伯樂,找到在地人才,再培育成導覽員。
  • 創業之路艱辛,好在有孩子作為李琪最佳助攻夥伴。小朋友常對他說:「媽媽,你如果再加入某些元素會更有趣。 」她相信,自己的孩子先喜歡,客人才會喜歡。
  • 雖沒有過去經驗可借鏡,但不同背景與能力的女性們,更能發揮不一樣的長處,她對團隊說:「不用擔心導覽的故事講不好,每個人都有可以發揮的地方。」李琪相信,把人擺在對的位置,就能發揮最大的影響力
    圖片來源:旅學堂提供

未來會如何?

經過 5 年努力,目前已培育 100 位導覽員,課程由李琪親自寫計畫、排課表與邀請,與講師溝通,並制定課前會議,讓講師內容客製化,聚焦針對婦女的內容。

    • 幾位優秀的媽媽夥伴,協助管理、行政與企劃,帶動更多夥伴一起往下一個階段。此外,導覽演出馬偕夫人相關的歷史劇與現代劇 ; 訪問阿給店老闆娘,了解阿給發明契機與演變。
    • 在李琪眼中,導覽員不只是一種樣子,於是開創《導覽也可以是導演》這堂關於紀錄片影像敘事導覽,邀請攝影師以不同角度傳授,也讓大家開啟眼界。
    • 「這些媽媽不是志工、不是義務免費工作,是具備專業的。」能讓媽媽們的價值被看見,就是李琪最大的成就與使命。圖片來源:旅學堂提供究竟她如何透過旅學堂 ,讓被消失的歷史再度重建光明,賦予女性們重返職場的新價值?讓我們透過「旅學堂」創辦人李琪,進一步分享她的心路歷程。

陪你從「科技+人文」視角,深入國際政經脈動

35元/週解鎖付費會員專屬內容

  • 成為付費會員,即可擁有:
  • ✓ 全站深度分析報導文章
  • ✓ 會員專屬 8 折活動報名優惠

已經是付費會員?登入繼續閱讀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聲歷其境

聲歷其境 / 特約合作

製作撰寫

張育寧

張育寧 / 總編輯

審訂

深度對談

question
question
10 年全職媽媽的華麗轉身 旅學堂是在什麼樣的機緣下誕生? 23 則對談comments 2024-12-18 17:33:02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Vicky,您認識美伶姐大概多久的時間?

2024-12-18 17:27:55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李琪

李琪

旅學堂創辦人

很短,只是這兩、三個月很密集地和美伶姐碰面。其實過去因為認識很多地方創生的前輩,所以我一直都有在 follow 這些訊息,只不過以往我是坐在下方的聽眾,透過書籍了解美伶姐在做的事情,今年才終於鼓起勇氣加入地方創生基金會。

2024-12-18 17:28:09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想要請美伶姐介紹一下您眼中的 Vicky。

2024-12-18 17:28:19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陳美伶

陳美伶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

每年基金會都有和企業的媒合活動,今年很意外的是,企業對 DEI(Diversity 多元、Equity 公平、Inclusion 共融 )的重視,尤其是職場中的性別平等和女力議題。這件事促使我重新去梳理平台上的地方創生團隊,發現女性創業者和地方創生主理人所占的比例相當可觀。

2024-12-18 17:28:43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之所以選擇 Vicky,源自於一個契機。在擔任新北市政府「2024新北影響力」的評審時,李琪是其中一位被學者、專家人士舉薦的人,這些舉薦人深耕地方發展,對新北市非常了解,像是汪汪地瓜園的賴家華是上一屆的獲獎者,我很感謝新北市政府看見了這些地方創生團隊。我們看到很多團隊正在慢慢散發社會影響力,期待地方能夠共好。

2024-12-18 17:28:5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李琪的故事中有許多值得關注的亮點。她曾因成為全職媽媽而離開職場長達 10 年,但在這段時間後,她選擇以創業家的身份重返職場。這樣的決定一定經歷許多內心掙扎,但對於臺灣的女性來說,卻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指標。

2024-12-18 17:29:08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Vicky 創業多久了?簡單的介紹一下旅學堂在做什麼。

2024-12-18 17:29:18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李琪

李琪

旅學堂創辦人

大概是 5 、6 年,2019 年開始創立,恰巧經歷了疫情風波。

2024-12-18 17:29:3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2019 年是我開始思考「自我覺醒」的一年。當了 10 年的全職媽媽,帶著孩子在淡水到處遊玩、學習,開啟了我的旅學之路。旅學堂的開始,其實孩子對我的影響最大。當初嫁給先生成為淡水媳婦,淡水對我來說只是一個住的地方,我依然一直往臺北跑,甚至對淡水的感受有點負面。因為我要去臺北工作,淡水的交通不太方便,我相信很多的淡水居民也有類似感受。

2024-12-18 17:29:4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然而,當了全職媽媽以後,我的想法有了轉變。我覺得淡水太棒了,我終於有時間好好感受這塊土地。身為一個關不住的人,我找了一群媽媽朋友組成共學團,天天推著推車,帶著兩個孩子跑遍不同路線,用「旅」和「學」認識淡水。

2024-12-18 17:29:53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那時候小朋友年紀多大呢?

2024-12-18 17:30:0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李琪

李琪

旅學堂創辦人

在我的孩子 1 歲時,我就成為全職媽媽,後來又有了第二個孩子。所以其實從老大的 1 歲到 11 歲,我一路背著、推著到孩子會走、會跑,再到我們一起旅行,這 10 年給予了我許多養份。

2024-12-18 17:30:17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創業的歷程是怎麼發展出來的?

2024-12-18 17:30:27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李琪

李琪

旅學堂創辦人

其實我一直都不是一個害怕事情會發生的人。我覺得女性的覺醒就是在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契機之下,端看你要不要去接受它。

2024-12-18 17:30:48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我的契機是教會剛好釋出一個空間,原本他們希望結合我先生從事的文史導覽,可以幫他們培育導覽員,不過我一開始的想法是開一間文創商店,這一直是我過去的夢想。

2024-12-18 17:31:35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我非常喜歡文創,持續關注文化和創意的議題,這 10 年間我也自己做過許多手作作品,像是鉤針或髮飾,甚至也擺過市集。事實上這 10 年來,除了旅行以外,我真的一直在學習。孩子學跳舞、音樂或畫畫,我就跟著學習。我覺得我的學習歷程是沒有間斷的。

2024-12-18 17:31:4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在機緣下有了一個空間以後,我決定擔任主導者,邀請身邊很有才華的媽媽朋友們,一起來這個空間上課。

2024-12-18 17:31:5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有點像您把這個空間頂下來負責營運?

2024-12-18 17:32:07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李琪

李琪

旅學堂創辦人

對,先生負責外面的導覽,我就負責裡面。那時候教會真的提供了很多媒合資源,我結合自己的理想與先生的專業,兩人都可以在那個場域做一些小專案,恰巧這又可以和我過去從事的金融業有所連結。

2024-12-18 17:32:18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您本來在金融業是做哪方面的工作?

2024-12-18 17:32:29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李琪

李琪

旅學堂創辦人

我做績效管理。

2024-12-18 17:32:43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從全職媽媽到出來創業,這整個轉換過程當中,您如何做好心理調適?因為您剛剛特別提到覺醒這件事情。

2024-12-18 18:08:4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李琪

李琪

旅學堂創辦人

過去因為是陪伴孩子的角色,第一個總是先想到孩子,像是「學習」這件事情,我就會以孩子為重,我在陪伴的過程中順便學。然而,若談到「創業」,我一開始便定位要是能夠獲利的,而不是僅僅抱持著嘗試的心態,我很清楚我要走向自己的創業之路。

2024-12-18 17:33:0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挖掘淡水歷史中消失的女性聲音 如何透過「非典型就業」實現媽媽們的專業價值? 34 則對談comments 2024-12-18 17:41:32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這個空間現在提供的服務類型和營收主題大概是什麼?

2024-12-18 17:33:34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李琪

李琪

旅學堂創辦人

其實後來因為遇上疫情,教會也把空間收回去,我們因此從實體空間轉型為主題式內容設計的接案模式。

2024-12-18 17:33:47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陳美伶

陳美伶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

大家對淡水的印象多是淡水老街看夕陽、吃小吃,但其實淡水的歷史底蘊、文化深度是非常豐富的,為什麼 Vicky 選擇在淡水做有關女性的主題,想請你分享一下。

2024-12-18 17:34:0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李琪

李琪

旅學堂創辦人

在訂下名稱的時候,我想起曾聽過我先生分享很多淡水的故事,其中最觸動我的是——原來淡水是全臺灣女性教育的發源地,全台女子首學(淡水女學堂)在淡水。

2024-12-18 17:34:1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淡水女學堂是馬偕博士跟他的夫人張聰明女士於 1884 年創立,這很不得了,原來在一百多年就有一位漢人女子可以跟著先生一起創辦學校。當時的學堂其實也招不到學生,因此他們是從宜蘭將原住民的女性帶過來上學。

2024-12-18 17:34:2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這個故事在我心中埋下種子,思考如何將旅學和女學結合在一起。

2024-12-18 17:34:35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現在旅學堂的服務內容是什麼,有哪些人會去上課?

2024-12-18 17:34:44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李琪

李琪

旅學堂創辦人

我們是以旅遊為主的體驗服務。不只是提供導覽,我們是用主題式的方式串連起許多在地店家和職人,變成體驗式的服務。

2024-12-18 17:34:54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事實上,我們的 TA 是全年齡導向,當然路線會因為不同的參與者去做一些微調,但我希望設計出來的活動不是只有某一個族群可以參加。

2024-12-18 17:35:04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您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其中一條大家比較容易有共鳴跟有感受的路線,大概會怎麼走嗎?

2024-12-18 17:35:15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李琪

李琪

旅學堂創辦人

好啊!一般來到淡水老街,大家通常走到一個馬偕雕像就會掉頭回程,因為該吃的也吃飽了,只剩下看夕陽這一個行程。

2024-12-18 17:35:3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然而,我們的故事是從這裡開始。這個圓環叫做「漢洋交界」,老街的部分是漢人住的地方,有很多的廟宇,像龍山寺、清水巖祖師廟、福佑宮。從銅像往裡面走到馬偕街、真理街,則是洋人居住的地方。這一群洋人是因為國際通商而來,這與淡水的發展史有很大的關聯。

2024-12-18 17:35:4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在臺灣很少能清楚看見這樣的脈絡,這些古蹟其實隱藏著在地的文化和故事。從洋人區、馬偕上岸的故事作為起點,我們可以發現很多女性在過去被消音的地方。

2024-12-18 17:35:51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大家都知道馬偕博士,可是沒有人知道他的太太張聰明女士。張聰明女士是一位臺灣人,而且還是全臺灣第一個環遊世界的女性,她曾陪伴馬偕去加拿大兩次。

2024-12-18 17:36:0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過去的歷史不會記載女性做的事情,因為大家認為女性是依附著她的先生,她就是一個家庭主婦。可是當我們去爬梳歷史,女性被消音的故事其實非常精彩,像是張聰明女士是本土第一個女教師,甚至她還可以在加拿大用英文演講。這些事情臺灣人自己都不知道,我們這些住在淡水的女生也不知道,甚至馬階日記裡面寫到他太太的地方也寥寥可數。

2024-12-18 17:36:17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就我們現在來看,張聰明女士真的非常的前衛、前瞻,我們看到的是她自己的進步。我覺得這個故事能夠鼓勵很多的女性,無論你是在什麼樣的年紀或身份,只要想要進步,你都可以去發掘自己的優勢。

2024-12-18 17:37:03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陳美伶

陳美伶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

Vicky 在做的事情可以分為兩大塊,第一是對淡水的文化、歷史的梳理,特別是與女性相關的議題,第二個則是以女性為主的人才培育。這兩者是相互連結且不可偏廢的。

2024-12-18 17:37:14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李琪

李琪

旅學堂創辦人

婦女培力是我思考淡水女路的重點,我考慮的如何運用在地的人才成為導覽員,讓他們藉由講女路的故事,重新看見自己的潛能與發揮自身的價值。

2024-12-18 17:37:25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因為這也是您走過的路,對不對?

2024-12-18 17:37:3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李琪

李琪

旅學堂創辦人

對,我自己覺得在地媽媽們在接送孩子的空檔時間常被浪費掉,如果能夠讓媽媽們運用這個時間進入就業職場,這就是一個「非典型就業」的模式。

2024-12-18 17:37:5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其實淡水很適合做非典型就業,因為有旅行的商業資源,也有很多的故事素材,若能夠打造一個平台讓女性們發揮力量,這能夠帶動許多想要重返職場的婦女,藉由培力重建信心。

2024-12-18 17:38:0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這五年來從 1.0 的計畫到明年將提出的 5.0 計畫,我們跟著旅學堂逐步成長。除了原本很厲害的文史工作者以外,我們也已經將許多旅遊團的工作轉交給培育出的這些媽媽們。

2024-12-18 17:38:1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您目前培力了多少位(導覽員)?

2024-12-18 17:39:11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李琪

李琪

旅學堂創辦人

已經超過 100 個。

2024-12-18 17:39:24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就我了解,培力並不容易,要學習的內容滿多的,也要能夠跟大家互動溝通。

2024-12-18 17:39:35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李琪

李琪

旅學堂創辦人

對,而且課程都是我親自寫計畫、排課表和邀請老師。其中的重點是與講師溝通,因為我希望講師了解我們要做的事情,因此我們會開很多的課前會議,讓講師的內容是客製化且聚焦在針對婦女的內容。

2024-12-18 17:39:49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譬如說,像我們講說:「當導覽也可以是導演。」這堂課是關於如何用紀錄片影像敘事導覽,但邀請的講師是一位攝影師。儘管他不一定熟悉導覽這件事情,可是他會用不同視角開啟我們的眼界,這就比單一的導覽員培訓更有意思,也更能引起參與者的興趣。

2024-12-18 17:39:58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陳美伶

陳美伶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

其實在地的媽媽們對周遭的環境非常熟悉,若只是單純要他們去背下很多資料,這是無法帶來深度的感動。

2024-12-18 17:40:13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我相信當你還有機會回到職場,一定不希望做和以前一樣的事情,你會希望有所改變。Vicky 就是提供了一個改變的契機,讓大家能夠表現自我,發揮過往沒有發現的潛力,讓大家去實現以前沒有辦法實現的夢想。

2024-12-18 17:40:2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李琪

李琪

旅學堂創辦人

不用刻板的認為導覽員就是什麼樣子,而是要發揮我們自己的潛能。我們是如何集合這些地方媽媽們,並且發現他們本身的才能,這件事情要做得輕鬆、愉快又有意義。

2024-12-18 17:40:48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我覺得很有趣。淡水這幾年發展很快,但因為媽媽們在這裡生活,因此會有些他們才知道的事情,反而會因為您這樣的培力進來之後,讓這個地方的導覽視角變得更不一樣。

2024-12-18 17:41:01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李琪

李琪

旅學堂創辦人

其實我們不會只有講歷史,我們會講生活,生活很重要的是在這裡居住的人。像是求學一條街,過去這個區塊是馬偕博士的牛津學堂,但現在它演變成淡水很重要的求學一條街,從幼稚園可以一路唸到研究所,再加上這條路上也有很知名的阿給店,整個生活感馬上浮現眼前。

2024-12-18 17:41:14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這邊也要特別提到,我們的導覽不僅會演出馬偕夫人相關的歷史劇,更包含現代劇。我們去訪問阿給店的老闆娘,了解阿給是如何被發明,以及阿給與在地人的關係和價錢演變(從 2 塊半到如今的 45 塊)。這個過程會引發大眾興趣,大家會覺得原來阿給有這麼多故事,但我過去卻不知道。

2024-12-18 17:41:24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我覺得我們的力量是把平凡、生活化的事情變成有趣的體驗,甚至是會讓你想帶走這一個故事。

2024-12-18 17:41:3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在家庭與創業間尋求平衡 凝聚夥伴共識是過程中最大挑戰? 12 則對談comments 2024-12-18 17:44:49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您老公對於您做這件事情是支持的嗎?還是覺得您是競爭者?

2024-12-18 17:41:51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李琪

李琪

旅學堂創辦人

應該是五味雜陳。他覺得我原本應該是像張聰明這樣,默默的陪伴他的事業,結果突然蹦出了一個淡水女路,又突然的培力了 100 個人。不過他也是我們的講師。

2024-12-18 17:42:0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他本來就是文史工作者,所以他本來就熟悉,並且也在做類似的事情,可是和您的路線不一樣。

2024-12-18 17:42:1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李琪

李琪

旅學堂創辦人

走一模一樣的路,但是內容完全不一樣。我說他五味雜陳,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好像變弱勢了。但是其實不是的,我做的事情是讓過去被消音的聲音重新被聽見,這並不是指他原本講述的內容不重要。

2024-12-18 17:42:25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性平的意思不是今天有女生的聲音,男生就沒有聲音,而是重新找到平衡。其實這個部分的價值觀,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性平概念。

2024-12-18 17:42:34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您的小朋友怎麼看您在做的這些事情?

2024-12-18 17:42:44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李琪

李琪

旅學堂創辦人

其實我的孩子是很鼓勵我的。一個媽媽可以走出來,先生的支持很重要,當然他是有點被我半哄半騙,進而落入我的圈套,因此他就只好一直支持女路發展。不過我們彼此也有互相支持的部分,我也會支持他想發展的事情。我們是一直努力在找到平衡點。

2024-12-18 17:42:5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至於孩子的部分,他們在學習與成長的過程中,始終伴隨著我們的活動。他們不僅參與,還會提供建議,像是「媽媽,你如果再加入某些元素會更有趣。」

2024-12-18 17:43:0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其實我常常都在想的是「我的孩子要喜歡,我的客人才會喜歡」。如果年輕世代都覺得歷史離我好遙遠,在這裡生活的人都不想聽的話,我們又如何讓外國人、外地人去喜歡這個地方。

2024-12-18 17:43:15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這一路走下來,有什麼事情對您來說是比較大的挑戰跟困難嗎?

2024-12-18 17:43:2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李琪

李琪

旅學堂創辦人

讓媽媽們覺醒這件事情,我需要當一個領頭羊,讓他們感到安全感和信任感,願意跨出來挑戰地方創生,我覺得這個共識是需要時間醞釀的。

2024-12-18 17:44:4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不過現在有幾位優秀的媽媽成為了我的夥伴,我會直接將案子 Pass 給他們。他們不只是導覽員,也開始協助管理、行政與企劃。當有新的夥伴成長並提升到更高的層次,就可以帶動更多的夥伴一起前往下一個階段,因為其實組建團隊真的很不容易。

2024-12-18 17:44:49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以伯樂自居探索團隊的多元可能性 對於未來發展有哪些想像與規劃? 23 則對談comments 2024-12-18 17:52:54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美伶姐,您這 3 年在做基金會的過程,其實也是帶著大家去往一個方向,或者是去找到一個共識,可不可以分享一下思考跟經驗?

2024-12-18 17:48:19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陳美伶

陳美伶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

我發掘團隊的方向其實還滿廣的。有時候是擔任評審時,我看到了一些不錯的團隊,在與他們深入互動、交流以後,我會邀請他們加入基金會的平台。因為加入平台以後,他們能夠因此認識許多夥伴,彼此互相學習,即便在做的內容不同,也能夠互補或是相互加乘。

2024-12-18 17:48:37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也有一些夥伴是比較主動的來找我,希望我能夠去認識他們的團隊。坦白講,並不是與地方沾上一點邊就是地方創生,我們還是強調的是你的初心,不論是回鄉或移居,你在這個地方想做這件事情的初心是什麼。

2024-12-18 17:48:48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更重要的是李琪提到的——必須要能夠賺錢,這個東西要是能夠變現的。這也是地方創生跟過去很多的國家計畫不一樣的地方,所以我不太贊成一直拿政府的案子。當然標案若能與本業結合,這是可以互相幫襯。但若只是去幫助公部門追求業績、滿足他們的 KPI,我覺得這對團隊來說很可惜,因為時間就被浪費了,我還是比較希望大家回到本心,去思考自己想做的事情。

2024-12-18 17:49:0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環境變化不會動搖初心和本心,你才能夠做到永續。永續的層面其實很廣,不只是關乎環境,文化、企業的財力也要永續,若大家能關注到每一個面向的永續,我想會非常好。

2024-12-18 17:49:1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事實上,觀察臺灣的人口結構,明年 45 歲以上的人口數會達到 51% 。我覺得就不要再去講中高齡就業,這是全民都要面臨的新生活方式。根據國發會的預估,臺灣將在 2028 年失去人口紅利,我們可能要打破過去的那些思維,不是在某個年齡就必須離開職場,而是依據自己的能力、自己的體力調整,甚至你也可以工作到人生的最後一天。

2024-12-18 17:49:23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剛剛 Vicky 有提到一個專有名詞叫「非典型就業」,其實這是非常重要的,不論是斜槓或是零工經濟學,還是有很多方式能讓社會生產力維持到一定的能量。

2024-12-18 17:49:34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此外,臺灣的教育普及,在男女平權的意識上已經達到很不錯的水準,更應該在此時鼓勵女性充分去實踐夢想。女性的特質要被看見,而且要鋪成更多、更多的機會。Vicky 也曾跟我分享,新北市一直把提升性平、女力的部分當成很重要的施政目標,這也會讓他們這樣的團隊更有著力點。

2024-12-18 17:49:4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李琪

李琪

旅學堂創辦人

像現在參與基金會或者是政府的計畫,其實都是在支持我去做這件我想做的事情。我一直灌輸大家的是,這些媽媽不是志工,他們不是義務工作、免費工作,他們是具備專業的。

2024-12-18 17:49:59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透過這樣的模式,讓媽媽們不僅感受到自己的價值被看見,還能有實際的經濟回報。當有了經濟能力,就能夠增加自己的底氣。回想創業初期,其實我也很害羞,常常躲在先生的背後,幫他擦桌子、倒水,但隨著時間推移,我逐漸意識到這樣的做法是不太對勁的。

2024-12-18 17:50:15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您說的覺醒,可能就是在這個過程慢慢體會到的。

2024-12-18 17:50:2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李琪

李琪

旅學堂創辦人

就是我身為創辦人,但是怎麼還是在幫忙做一些雜事, 協助先生而已。

2024-12-18 17:50:47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後來真的很感謝政府有看見旅學堂,這也要歸功於公司名稱取得很好,讓他們很一目了然知道我們在做的事情。

2024-12-18 17:50:59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因為您是這兩、三個月開始比較積極的聯繫外部的資源和合作機會,接下來在發展上有哪些可能的合作發展呢?

2024-12-18 17:51:1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李琪

李琪

旅學堂創辦人

參與了基金會之後,我了解到美伶姐的做法與一般政府政策推行有所不同,是真的在協助地方永續的發展。

2024-12-18 17:51:23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我們要好好的珍惜美伶姐給我們的機會,好好地善用媒合會、演講或是平台的資源,並且去調整自己的體質,我覺得會發揮更大的效益。

2024-12-18 17:51:3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您怎麼想像您的創業題目在未來的發展?

2024-12-18 17:51:47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李琪

李琪

旅學堂創辦人

其實我是企業背景出身,還是希望從公司治理這一塊的角度思考,因為從工作室要走到企業的話,還需要很長的一段路。

2024-12-18 17:52:0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除了旅學堂以外,我也投入時間在公益上,其實我的時間分配不是那麼像一個創業家,不論是家庭生活或是工作,我仍在找尋平衡,這也是我的下一步(目標)。

2024-12-18 17:52:11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如果未來能夠發揮 Vicky 的影響力,我期待的不是財務數字,而是怎麼樣共好。我想透過分享經驗,讓大家知道創業其實沒有那麼難,或者是原來我身邊就有資源,我只是自己沒有發現。

2024-12-18 17:52:24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您們其實也還在持續挖掘可能的答案,而且我猜這裡面是沒有標準答案的。

2024-12-18 17:52:34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李琪

李琪

旅學堂創辦人

對,過去完全沒有任何的經驗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做。每個人的背景、能力各方面都不一樣,其實我覺得把人擺對位置很重要,我也曾告訴我的團隊:「你們不用擔心你們講不好,因為你們一定有可以發揮的地方。」

2024-12-18 17:52:4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其實在我的團隊裡面,我可能要扮演伯樂的角色,我要讓大家的能力擺在對的位置,並且發揮出最大的影響力。

2024-12-18 17:52:54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分享 Share シェア

facebooklinetwitterlinkedin

延伸閱讀 Read more

傳承百年薈萃,凝聚街區能量,博仁堂讓傳統中藥行再現風華

傳承百年薈萃,凝聚街區能量,博仁堂讓傳統中藥行再現風華

周建文的阿公因戰亂來台,1961 年在台南中西區落腳,創辦中醫診所和藥鋪。面對逐漸凋零的中藥家業,周建文成功轉型為藥膳盅品的專賣店,名列米其林必比登。後又結合祖輩史料打造中醫藥文物館益仁堂,首創中藥市集,凝聚街區能量,傳承家族歷史與中藥文化。

2024-09-27 11:55:00

從垃圾堆長出來的螢火蟲書屋,點亮石碇永續在地

從垃圾堆長出來的螢火蟲書屋,點亮石碇永續在地

營火蟲書屋創辦人葉家豪獨自從替家鄉石碇淨山開始,一步步匯集在地力量建造一個由老厝打造的地方教育基地,藉由教育推廣生態教育,並結合農業專長遠赴日本學習種菇技術,開發具備在地特色的農產品,成功活化在地經濟。未來盼能持續推動石碇的永續與共好價值,為家鄉盡一份心力,更成為其他鄉鎮未來實行地方創生的最好典範。

2024-05-10 11:55:00

刻畫家鄉米倉風景,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以教育翻轉台南後壁

刻畫家鄉米倉風景,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以教育翻轉台南後壁

原先是一名工程師的黃雅聖,求學後離開家鄉後壁,因緣際會在家鄉幫忙代課後,開始關注起家鄉面臨的資源失衡問題。從課後輔導為起點,逐步籌組當地教育團隊並成立「璞育塾文創園區」, 最後延至到協助農業推廣與研發在地教材,為家鄉永續打下堅實根基。

2024-05-24 11:50:00

時間標記 Timestamp

EPEPISODE #旭沙龍-張育寧時間

EP #
邀請已成功寄出 Sucessfully s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