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在就職後除了在國內閃電式的快速推進各種政策、在外交上也指派副總統凡斯(JD Vance)、國務卿馬可·盧比歐(Marco Rubio )快速與巴拿馬、中國、歐盟等地開啟談判,為川普 2.0 的美國外交定調。
然而對歐洲來說,衝擊多的令人眼花撩亂。首先,美國國防部長皮特·赫格塞斯(Pete Hegseth)說,美國不再是歐洲安全的「主要保障者」。數小時後,川普表示他將與俄羅斯就烏克蘭和歐洲問題展開會談。隨後,昨日(2 月 14 日)美國副總統凡斯在公開國際會議上對歐洲發起了猛烈的攻擊,實際上是在支持極右翼的德國選擇黨(A f D ),而此時距德國大選還有九天。歐洲許多領導人和官員幾十年來一直視美國為盟友,他們擔心歐洲的安全是否正在眼前崩潰。
面對棘手的烏克蘭戰爭,許多人擔心,川普的商人性格,讓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丁(Владими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Пути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他的目標:透過入侵,獲得他一直想要的東西。這個訊息直接表明,川普 2.0 的主要關注焦點將更集中在中國,美國無暇再耗費太多精神在歐陸,歐盟要有自己扛起來的準備。然而,歐盟有這樣的條件嗎?
川普自行開啟談判,讓歐洲官員措手不及。同一個時間,凡斯參加了在德國慕尼黑舉行的慕尼黑安全會議(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 MSC),他在會議中的演講,以相當激進批判的態度,告訴與會的歐盟各國代表們,他對歐洲「內部威脅」的擔憂,超過了對俄羅斯的擔憂。
演講過程氣氛嚴肅,許多與會的歐盟國家軍方高層,對於凡斯代表川普表達的強硬態度,顯得不自在與不滿,現場掌聲稀稀落落。然而,凡斯並不是沒有預期到這樣的反應,這場演講更像是,美國不願繼續在歐洲戰事上投資過多的通知。
這場會議的與會者,包括德國總理奧拉夫·蕭爾茨(Olaf Scholz)、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等重量級人物,歐盟領導人面前,凡斯最後軟硬兼俱的總結:「美國不會放棄其盟友,但歐洲必須更加獨立地承擔自身防禦責任。」
歐洲領導人對其發言反應不一,一些官員對美國的戰略立場表示擔憂,而另一些則認為這是對歐洲加強自主防衛的必要提醒。法國總統艾曼紐·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在演講隔天接受《金融時報》專訪,他警告歐洲:「川普的回歸是電擊式警鐘,歐洲須自主應對未來、積極支持烏克蘭。」
馬克宏:歐洲需加強自主防禦與經濟
馬克宏長期主張歐洲應該承擔更多安全責任,而非過度依賴美國與中國。他認為,川普的回歸,應促使歐盟加快投資於自身的國防與經濟發展,並警告歐洲若不行動,將難以維持國際地位,這意味著放棄歐盟在 1992 年首次達成的財政和貨幣框架,馬克宏說,「這個框架過時的。」
「這是歐洲加速行動與執行的時刻,」馬克宏表示,「我們別無選擇,因為已經沒有時間可以浪費。」然而,他的這一願景,能否獲得其他歐洲國家的支持仍是未知數,特別是由於法國國內政治陷入僵局,加上財政困難,使法國在國防投資與其他優先事項上受到限制,馬克宏即使想要讓法國增加國防預算、提升在歐盟防禦上的角色,他可能也會因為「管不動」而讓自己變得進退兩難、更遑論他想要藉此強化法國(以及他自己)在歐盟領導地位。
馬克宏在專訪中,表示他認同川普政府對於歐洲應負責烏克蘭安全的立場,認為這反映了美國外交政策的長期轉變,即逐步將重心從歐洲轉向亞太地區。他強調,美國的單邊主義並非始於川普,他回憶道,在拜登政府時期,法國並未事先收到任何關於澳英美(AUKUS)核潛艇協議或美國撤離阿富汗的通知,「川普對歐洲的訊息是:這是你們的責任,而我則說,是時候承擔起這個責任了,」馬克宏說。
2月 14 日,在俄羅斯進攻烏克蘭期間,烏克蘭頓內茨克地區第 68 獵兵旅的烏克蘭軍人在前線城鎮波克羅夫斯克附近的掩體中等待戰鬥工作。長時間的戰爭讓他們疲憊不堪。(路透社)
歐洲如何保障自身安全?
「現階段唯一的問題是普丁總統是否真誠、可持續、可信地願意在此基礎上同意停火。此後,就由烏克蘭人與俄羅斯進行談判了,」馬克宏說,並補充道:「我們都需要保持集體警惕。」問題是,烏克蘭問題的確屬於歐洲,歐洲領袖們不滿之餘,還是需要回應川普「如何降低對美國依賴」的靈魂拷問。
根據《經濟學人》的報導,儘管美國官員在公開場合言辭激烈,但他們與歐洲同行的私下會面卻十分友好且富有建設性。赫格塞斯向他的同行和北約盟友保證,美國不會立即改變在歐洲的軍事態勢,這讓一些人鬆了一口氣。凡斯模糊了赫格塞斯關於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底線。萬斯和盧比歐承諾,川普政府追求的不是「虛假和平」,長期持親俄觀點的國家情報總監塔爾西·加巴德 (Tulsi Gabbard) 熱情地強調了合作的重要性,以此安撫她的間諜首領同事們。一位參與談判的人士說,美國人正處於「傾聽模式」。
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認為,要真正威懾俄羅斯,必須要有 15 至 20 萬人的部隊、而且有美國的強大武力參與,才有可能實現。對此,馬克宏在專訪中表示,目前談論具體數字仍言之過早,並認為如此大規模的部署「難以實現」。這個回應也反應,假如歐盟領導人們無法就如何在烏克蘭戰爭上採取更具體有力的作為,那麼在川普的商人性格下,無利可圖且無法推進的談判,是否會催動他加速抽離歐洲戰事泥淖並付諸實施,仍然是一個不可知的風險。
烏克蘭戰事在未來一年的變化,也有可能是歐陸國際地緣政治佈局翻轉的時刻。
歐洲能放棄中國市場、美國武力和俄羅斯天然氣嗎?
馬克宏警告,當前世界正處於「極端戰略不確定性」的時代,這要求歐盟徹底反思自身的運作方式。他批評過去歐洲的戰略依賴模式已不可持續,包括依賴中國市場、依賴美國提供安全保護,以及依賴俄羅斯廉價天然氣。
「這種模式,忘了它吧,」馬克宏直言。
為了讓歐洲實現他所謂的「戰略覺醒」,馬克龍主張歐盟應放寬財政紀律,推動更靈活的經濟政策。他呼籲增加國防支出,並建立整合的歐洲軍事工業基礎,以擺脫對美國武器的依賴,「如果我們僅僅成為美國更大的武器客戶,那麼 20 年後,我們仍無法解決歐洲主權的問題,」馬克龍警告。
儘管馬克宏推動這些改革,他的政治時間卻所剩不多。他的總統任期將於 2027 年結束,而歐洲內部的民粹勢力與極右翼勢力正在崛起,使推動深遠變革更加困難。然而,馬克宏仍堅信歐洲可以克服挑戰。
「我依然相信,」他說,「我熱愛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與啟蒙哲學,這些思想塑造了我們的文明。我不認為它們過時了,反而,我們需要重新詮釋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