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加拿大的經濟已陷入困境。現在,由於美國總統川普出人以料之外的關稅政策,它正瀕臨衰退。
川普的關稅政策是一場無視國際規範的「貿易實驗」。原以為只是談判手段,卻在他的執政邏輯中成為既定政策。當外界還在揣測他會不會「說到做到」時,鋼鋁稅與汽車關稅接連落地,這種出其不意的策略雖贏得部分國內選民掌聲,卻讓全球貿易秩序深陷不確定與焦慮。
經過數月的關稅引發的憂慮之後,加拿大經濟開始出現崩潰危機,如何留住可能回國製造的美國汽車廠,成為加拿大政府的頭痛問題;加拿大目前的處境對很多與美國有深度貿易依賴關係的國家具有重要指標作用,很多人都在觀察加拿大的下一步。
經濟「輸血管」堵塞:貿易戰讓加拿大出口型體質無所遁形
加拿大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度極高,汽車、能源與金屬是對美國三大主力出口品項;不過,由於兩國歷史上的友好關係,讓這層依賴很少影響到加拿大政經穩定。回顧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第一任前,當時全球商品價格回升加上美國市場需求持續支撐,2016 至 2017 年間加拿大的經濟成長率(GDP)相對穩健,失業率也持續下降。
然而,COVID-19 疫情對加拿大產生深遠的影響。根據官方統計,加拿大過去五年經濟歷經劇烈波動。2019 年 GDP 成長率為 1.9%,2020 年因疫情重創帶來二戰以後的最大衰退,隨後在大規模財政與貨幣政策支持下,GDP 在 2021 年反彈至 4.5%,2023 年又快速放緩回到 1.1%。失業率方面,從疫情前的 5.7%,一度在 2020 年升至歷史高點 13.7%,至 2022 年降至 5.3%,但截至 2024 年底已回升至約 6.2%。
過去一年多加拿大經濟在缺乏政策刺激的情況下再次出現衰退現象,這與加拿大高度依賴國際貿易、特別是對美出口的結構密切相關。當全球需求轉弱、主要貿易夥伴採取保護主義措施,加拿大的製造、資源與服務出口便首當其衝。雖然土地面積大,但加拿大人口只有 4,200 萬左右,缺乏內需市場支撐與產業轉型彈性的結構性問題,在川普 2.0 展開序幕不到三個月就成為嚴重破口,經濟衰退速度加快,企業投資與民間消費同步轉弱,貿易戰壓力下加拿大經濟已經開始崩潰。
「川普效應」反轉民意:左翼自由黨民調翻紅、卡尼趁勢求勝
川普在 2017 年首次擔任美國總統期間,開始強調「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開啟對外貿易保護主義,當時他重啓《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的貿易談判,對加拿大鋼鋁與汽車課徵高額關稅,打破多年來穩定的美加貿易關係。川普也曾指控加拿大容許「大量芬太尼」流入美國,儘管美國官方資料並未支持此說法。
川普的關稅,讓加拿大左翼政黨自由黨民掉大幅上揚,出身加拿大央行的現任總理馬克‧卡尼趁勝追擊提前舉行大選,然而即使勝選,卡尼面對的加拿大經濟問題仍然嚴峻難解。圖為昨日他在自由黨競選集會上發表演說。(路透社)
2025 年川普重返白宮後,關稅攻勢再起,加拿大再度成為川普攻擊的首要目標,美國針對數十億加元的加拿大商品加徵新一輪進口稅。不過,真正引發加拿大朝野震動的,是他數度在公開場合暗示「加拿大本該是美國的一部分」,並主張美、加應整合經濟、共享資源。這類帶有併吞意涵的言論,被視為對加拿大主權的嚴重挑釁,各政黨均表達譴責,民眾反感情緒升高,也為正進行的聯邦大選增添更多民族與主權色彩。
現任總理馬克·卡尼(Mark Carney)出身偏左翼的自由黨(Liberal Party),在前總理賈斯廷·杜魯多(Justin Trudeau)因民調下滑請辭後接任總理職位。川普 2.0 對加拿大的政治情勢帶來劇烈影響。把原本偏向右翼的民意又再度推回左翼陣營。
川普上任前,自由黨在杜魯多超過 9 年的長期執政下,面臨嚴峻挑戰,支持率持續下滑。多項民調顯示,偏右派的保守黨在彼得·波利耶夫(Pierre Poilievre)的領導下,支持率領先自由黨超過 20% ,顯示出明顯的優勢。然而,隨著川普 1 月底上任後各種威脅言論,加拿大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被激發,自由黨的支持率快速出現反彈,杜魯多離任前的強硬回應,包含對美國商品進行報復性關稅等一系列做法,使自由黨的支持率在短時間內顯著上升。卡尼曾任加拿大央行與英格蘭銀行行長,擁有深厚的經濟政策專業背景。根據 4 月初 Ipsos 最新民調,自由黨和卡尼的民調支持率上升至 46%,大幅領先保守黨的 34%。
對自由黨來說,這是維繫政權的絕佳機會,為鞏固其政治正當性,卡尼上任後迅速宣布提前舉行聯邦大選,時間定於 2025 年 4 月 28 日,目標就是趁勢奪回原本預期將失去的執政權。不過,不管自由黨目前的高民調能夠維繫多久,加拿大與關稅戰與經濟衰退壓力,對即將到來的大選帶來巨大的不確定因素。
怕美國汽車廠逃回國,加拿大提供美企「安家費」
在川普發動新一輪關稅後,加拿大經濟迅速轉弱。加拿大統計局報告指出,2025 年 3 月全國淨流失 33,000 個工作機會,為三年來最糟的單月數據。汽車業成為重災區之一,Stellantis 宣布其位於安大略溫莎的工廠將停產兩週,並暫時解僱 4,600 名員工。
加拿大央行在川普宣布「對等關稅」後的隔週一(4/7),公布 2025 年第 1 季商業展望報告,內容讓市場更恐慌。根據報告,高達 32% 的加拿大企業預期未來一年將進入衰退,企業凍結招聘、削減投資計畫,消費者對勞動市場的信心顯著減弱。企業普遍預期關稅將推升成本,並計畫轉嫁價格壓力給消費者,也會進一步抑制原本就已經疲弱的市場需求。
卡尼政府因此緊急祭出數十億加元低利貸款、稅收延緩與對年長者的稅賦減免等措施,以支撐經濟與穩定民心。加拿大人口最多的安大略省有超過 125,000 名汽車業員工,安大略省政府目前先推出總額 78 億美元的減稅方案,支援中小企業與汽車業勞工度過失業潮壓力。
為穩定產業、避免加拿大的美國汽車廠遷回本土,加拿大聯邦政府也在考慮,使否要對在加拿大設廠的美國汽車廠提供補貼,以緩解 25% 汽車進口關稅造成的壓力,並爭取在與美方談判前爭取喘息空間。
今年3月初加拿大安大略省奧沙瓦市(Oshawa)的美國通用汽車組裝廠。面對美國對汽車設定的 25% 高額關稅,加拿大政府正積極提供補貼,希望能留住美國汽車品牌在加拿大的工廠,以保住當地製造業就業工作機會。(路透社)
然而,加拿大對美報復性關稅亦為經濟前景投下陰影。卡尼表示,若美國對加拿大汽車祭出新一輪關稅,加拿大將對非 USMCA 的美國車輛課以對等稅率,預估可能會導致超過 67,000 輛進口車價格上升。迄今為止,加拿大已對逾 400 億美元的美國商品課徵 25% 關稅,範圍涵蓋葡萄酒、花生醬與家電等多項商品。
德傑丹金融集團(Desjardins Group)經濟學家羅伊斯·孟迪斯(Royce Mendes)分析指出,預期通膨壓力與金融穩定疑慮,將導致加拿大央行在 4 月 16 日的會議中維持基準利率不變,暫停自去年 6 月以來的降息循環,他認為:「除非金融市場出現明顯惡化,央行短期內難以再次降息。」這也表示,面對近在眼前的經濟危機,加拿大政府手中的政策工具空間非常小。
「連加拿大都撐不住了」:全球對自由市場信心再受挫
雖然加拿大並非全球最大經濟體,但作為重要的資源與製造出口國,若經濟持續衰退,將對全球貿易市場產生多重連鎖影響。
首先,北美供應鏈恐面臨中斷風險,加拿大與美、墨之間的汽車與工業組件產業高度整合,一旦本地製造業產能下滑,可能波及整個北美製造體系。其次,加拿大是全球第五大石油出口國,亦為金屬與農產品出口重鎮。其出口減弱或成本上升,可能推升全球原物料價格,或加劇市場波動。此外,若加元貶值壓力加劇,將影響資金流向與競爭國家出口定價,進一步擾動金融市場與商品價格。
更重要的是,加拿大經濟長期被視為制度健全的中型成熟經濟體,若連此類市場也無法抵禦貿易與政策衝擊,將動搖全球對自由貿易與經濟韌性的信心,對其他出口導向國(如韓國、德國、臺灣)也會形成心理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