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if prop.topic_id !=0 %> <%/if%>
<%:prop.genus%> <%:~formatDate(prop.online_date, 'YYYY MMM DD' )%> <%:prop.titl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intro%>

add
新會員

<%:prop.email%>

add

<%:prop.title%>

曾被預言全球最缺人才的台灣,「疫」錦還鄉有可能嗎?

ISSUE #031

曾被預言全球最缺人才的台灣,「疫」錦還鄉有可能嗎?

Feb 09, 2022

過去 30 年,「人才淨流出」一直是台灣長期所面臨的問題。自從疫情的發生,台灣因防疫有成名聲遠播,給予了許多海外工作者,一個回家的動力,疫情拯救了台灣人才流失的窘境嗎?「海漂族」是否有機會轉為「海歸派」?

# 科技島的危機 # 國外的月亮真的比較圓嗎? # 還是其實是台灣逼得他們非走不可?

王縈緹

王縈緹 / 採訪編輯

採訪寫作

張育寧

張育寧 / 總編輯

審訂

圖片來源 - pexels

questionquestion

此次與談人

Phini Yang

Phini Yang

生活市集人資長

鍾文雄

鍾文雄

104 人力銀行資深副總經理暨人資長

林祖嘉

林祖嘉

國家政策基金會經濟財政組召集人

呂正華

呂正華

經濟部工業局局長

發生什麼事?

2015 年牛津經濟研究院一份全球人才流動研究預測,讓台灣社會,尤其是跟人才政策有關的政府部門單位,相當困窘。這份研究說, 「 2021 年台灣將會是全球人才流失最嚴重的國家。」來到 2022 年的現在,2021 年的台灣人才市場,受到兩起預料之外的歷史性事件影響,反而對國內外人才都出現短期吸引力。

  • 2018 年由前美國總統川普發起的第一波中美貿易大戰,翻轉了這個預言;躲避中美斷鏈衝擊,台商陸續將資金、產線與人才遷回台灣。根據國發會統計,為協助台商返台行政院所推出的「歡迎臺商回臺投資行動方案」,截至110年12月底止,總計吸引254家台商投資約新臺幣10,384億元。
  • 2020 年從中國武漢開始的世紀全球大流行病 COVID-19, 促成了第二波翻轉預言的力量。首先,國人出國工作明顯減少,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的資料,疫情開始後,2020 年赴海外工作的國人數較 2019 年減少了 32.2 %,同時,內政部移民署的資料也顯示,2020 年約有近 26 萬的國人回台工作。
  • 其次,不少國際人才想到疫情相對和緩的台灣避難。國發會為招攬海外人才在 2018 年上路的「就業金卡」政策,成了這些國際「避疫人才」轉戰台灣的重要管道;「就業金卡」在疫情爆發後申請和核發數量暴增,統計至 2021 年 12 月底已累計發放近 4000 張,較 2019 年高出四倍,吸引許多矽谷人回流,如 Youtube 創辦人—陳士駿等。(國發會

但是,對台灣而言,更重要的問題是,這波短期吸引力,要如何翻轉為長期留才引擎?


台灣能「留住人才」嗎?

各國吸引國際人才的重要原因,不外乎薪資待遇較佳,例如 2019 前的香港、和新加坡等城市型國家,雖然疫情促使了一波海歸潮,但多數回台的人們都只是為了「短期避疫」,「向錢看」依舊是疫後時代的去留關鍵。

  • 人才流失的類型,打破以往都集中於科技業的印象,以台灣目前世界級的科技實力,及疫情的推波助瀾,「人才回流」確實正在發生,科技業不再是低薪主要威脅的對象,那些比不上他國的產業,才是我們該擔心的,若不解決低薪問題,人一旦出走了,要回來的可能可說是微乎其微。(詳見文末國家政策基金會 林祖嘉訪談)

    • 教師是人才缺口的其中一環,廣設大學造成的「學歷貶值」,加上「少子化」雪上加霜,教師資源供過於求,其中以赴無語言隔閡的中國為主。
    • 金融是另一個台灣極具前瞻性,卻也面臨人才嚴重流失的產業。台灣的金融行業仍比不上香港、新加玻等金融中心,高薪挖角的案例層出不窮。

在全球飽受疫情肆虐的 2021 年,台灣 GDP 成長率卻超過 6 %,是近十年來的最高峰,經濟成長亮眼,為何低薪依舊?

  • 台灣從 1997 年至 2007 年從未調整過薪資漲幅,即使政府現今每年都在上修最低薪資,但這 9 年的空窗期,使「低薪」問題變得難以解決,追也追不上國際。(焦點事件

    • 過去30 年來,經濟上的效益多落入股東及企業主的口袋,勞工並沒有雨露均霑,「財富差距」越來越大,累積至今有錢人持續炒股、炒房,藍灰領階級的勞工仍舊靠低薪過生活。(詳見文末 104 資深副總經理 鍾文雄訪談)
    • 即使履歷、經驗豐富,但企業請得起嗎?台商西進造成台灣中產階級空洞化、薪資凍漲,部分回流的人才得面臨,「高成低就、缺乏發揮的舞台」以及「薪資跟不上實力」的窘境。
  • 要快速解決低薪問題,產業必須提升競爭力,創新創業是各國維持產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然而,台灣的創新創業卻遭遇後天失調的窘境。

    • 西進政策,讓台灣傳統產業透過「轉移」到低人力成本的中國生產的模式,多了近 30 年延緩創新的空間;台灣的中小企業創新創業的需求降低,自然不利創業環境的突破。(報導者
    • Youtube 創辦人—陳士駿指出:「台灣有很多好工程師,很容易合作,但風險投資、創業投資很難找。」,相較其他歐美大國,台灣多以中小企業為主,市場的資源缺乏、政府繁複的作業手續,始終使國外募資、在台創業面臨重重困難。(自由財經
    • 隨著中國經濟成長,對低技術台商的需求降低,在中、美抵抗的大環境下,愈來愈多傳統產業退出中國回到台灣,雖然延緩多年,但台灣推動創新創業環境條件的壓力,將會愈來愈大。


未來會如何?

全球局勢順水推舟的給予了台灣一個「留才」助攻,國內各產業人力需求激增,科技、金融、教育等行業,都獲得了人才回流再生的機會。

  •  因台灣防疫有成,在出口以及生產的指數升高,也因為行政院推動的「投資臺灣三大方案」,使傳產的需求激增。甚至在勞動部 2022 年一月底的人力需求調查指出,製造業的需求量較於 2021 年 10 月高出了 3.3 萬人,其中又以電子業、金屬製品製造、機械設備為主。(詳見文末經濟部工業局局長 呂正華訪談)
  • 疫情之下,經濟靠電商市場求得一線生機,許多中小企業也迫於現況紛紛轉戰,不論貿易、拓銷都有賴數位轉型,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校長王錫福表示:「未來5年內,對於電商人才的缺口大約是15萬到20萬人。」(ETtoday財經雲)然而,人才市場的發展仍有很多挑戰。

人才外流最應該先著手解決的是什麼部分?為何台灣起薪低,房價高?請看《旭時報》與專家的深度對談。


member level
《旭時報》付費訂閱「56折早鳥價」!

每日只要3元,為自己預訂2024年「科技 + 人文」的國際趨勢洞察
(早鳥期間:現在-2024/03/31)

完整付費內容將於2024/4月隆重上線

深度對談

question
question
台灣真的有人才外流的現象嗎?什麼產業主要具有此現象? 4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鍾文雄

鍾文雄

104 人力銀行資深副總經理暨人資長

有的,台灣人才要留的傾向已經嚷嚷了好幾十年,從最近二、三十年的發展,台灣是亞洲四小龍裡薪資水準最低的,甚至大學生起薪不到香港的一半,香港的起薪大約落在 6 至 7 萬台幣之間,而新加坡約在 8 萬,韓國甚至已慢慢追上日本來到了 6 至 8 萬之間,再轉回看台灣,即使物價相較於這些國家確實比較低,但就比例來講,我們的薪資落差還是極高,因此人才外流的狀況主要還是源自於「低薪」,而...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林祖嘉

林祖嘉

國家政策基金會經濟財政組召集人

台灣外籍勞工一年引進的量,大約落在 60 幾萬人,大多從事家庭幫傭、建築工人等勞力為主的工作,相反的我們出去的人才,都集中在白領階級的職員,也就是我們所說「人才的高出低進」,主因還是牽涉到台灣「低薪」的問題,尤其以科技產業更為嚴重,因此近幾年台灣人,赴中國、香港、新加坡的人口比例提升許多,人才出走的狀況,教育佔了很大的部分,過去因...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鍾文雄

鍾文雄

104 人力銀行資深副總經理暨人資長

人才外流主要還是以高科技產業為主,如:資訊工程、軟體技術等,目前104上軟體工程師的職缺就維持高達2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您認為外流年齡多落在哪個區間?人都往去了? 3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鍾文雄

鍾文雄

104 人力銀行資深副總經理暨人資長

單以數量來講,還是赴中國的人口最多,疫情前估計高達了 100 萬人,在長江三角洲—上海、南京、杭州、蘇州這些地區,台灣人定居的比例大約就有 60 至 70 萬人,除了中國,日本企業也非常喜歡雇用台籍員工,除此之外美國、新加坡、香港、澳門等等地區對於台灣人才的應用都負有相當大的興趣。以年齡層來看...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林祖嘉

林祖嘉

國家政策基金會經濟財政組召集人

以大陸、香港、新加坡來講,大約落在 30 歲上下,稍有一點社會經歷,但依舊具有野心奮鬥、願意出去闖蕩的年輕族群為主。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鍾文雄

鍾文雄

104 人力銀行資深副總經理暨人資長

近年赴大陸的人年輕人越來越少,平均落在 35 歲至 40 歲之間;在 104 調查裡面,台灣人最想出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2020 年為就業金卡核發與發放的高峰,疫情是否促使人才回流?為了什麼回來? 3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鍾文雄

鍾文雄

104 人力銀行資深副總經理暨人資長

首先,相較於其他國家,台灣在疫情的掌控確實比他國好,因此就我們的調查,許多在中國或者他國的留學生,歸國的比例甚高;第二,優良的健保體系也是人口回流的誘因之一;第三,政府在吸引海外人才方面,也有實施一些積極的配套措施,如就業金卡政策提供了「租稅優惠」與補助。政府也鎖定了幾個產業,希望得以拉攏人才回國,如新創、科技、AI,教育類、晶圓產業也是主力之一,主要還是以白領階級的專業人士為主。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林祖嘉

林祖嘉

國家政策基金會經濟財政組召集人

疫情的衝擊下,幾乎各行各業都面臨經濟崩潰的窘境,除了醫療外,只要牽涉到「遠距」有關的軟硬體企業,都是目前少數發展性依舊維持在水平上的產業,如:手機、平板、面板、電腦等等,而台灣近幾十年剛好發展的核心,就是以「科技業」為主,因此這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可說是倍增,除了國內外,我們在國際上從印度等地,確實也有招攬一些IT人才進來。但我們必須去重視...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台灣的科技業薪資比,相較國際依舊是偏低的狀況,要吸引美國、日本等地的人才也相對困難;也因台積電將在美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疫情間海歸派多以短期「避疫」為主,我們要如何把握機會留才?最應該被著手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您認為政府目前對此最有利的政策為何? 3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鍾文雄

鍾文雄

104 人力銀行資深副總經理暨人資長

台灣在吸引高階人才的措施上,都保證他們有一定的薪資水準以及租稅優惠;若以長遠來看,最應該先被解決的問題還是在於「低薪」,特別是中部、南部還是有企業提供大學畢業生起薪 2 萬多元,甚至也有以基本工資在核薪的案例,政府也都知道大致情況,因此也可以看到政府幾乎每年都調整最低時薪及月薪的漲幅;再者,也應隨著台灣在新南向與國際化佈局及移動,培養更多符合時下產業的國際化人才。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林祖嘉

林祖嘉

國家政策基金會經濟財政組召集人

「低薪」依舊是最棘手該被處理的問題,台灣過去 20 年來薪水成長的幅度非常低,大約一年成長 1% 左右,雖然說通膨的問題大約一年也落在 1% ,但是相互抵銷的情況下,經過長年的累積,已變的難以追上國際,若薪資沒有很適當的成長,在吸引外國人才的誘因也會比較弱,除了薪水,操作面也該被重視,如...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挖角外國學者、技術工人進來時,通常不會是只有一人而是攜家帶眷,無論是眷屬護照、居住問題、就學需求、國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為何台灣的薪水緩慢成長,但房價卻越來越高? 3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鍾文雄

鍾文雄

104 人力銀行資深副總經理暨人資長

台灣這兩年的資金非常充沛,股價上漲高,股民、投資者、股東的口袋都有越來越深的趨勢,且台灣因疫情整體產業的經濟發展,其實在去年 GDP 成長率超過 6%,是近十年來的最高峰,但 30 年來,台灣在經濟上的效益都讓股東及企業主拿走了,勞工並沒有雨露均霑,也造成一個「財富差距」越來越大的現況,有錢人持續炒股、炒房,藍灰領階級的勞工持續拿著低薪過生活...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林祖嘉

林祖嘉

國家政策基金會經濟財政組召集人

台灣的經濟成長率,長久以來都是大於收入成長率,最大的關鍵在於:「資本的報酬收入,超過薪資收入。」,簡單來說若你是有資本、有股票、有房子的有錢人,那獲利就會越來越高,相反的藍灰領階級,因薪資緩速成長,購買力並無增加,也就是「財富分配的惡化」嚴重許多,,在美國房價所得比大約是 5 倍,但台灣平均已將近來到了10 倍,台北甚至可高達 15 倍,讓國民負擔越來越重。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鍾文雄

鍾文雄

104 人力銀行資深副總經理暨人資長

加上疫情,大家都無法出國,省了一筆國外旅遊的開銷,也讓部分人不敢搭乘大眾運輸交通工具,因此這兩年房市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傳統產業目前人才缺口的狀況?怎麼獲得越來越多人才? 4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呂正華

呂正華

經濟部工業局局長

人才缺口會受到少子化、年輕人轉往服務業,以及不同產業的競合而影響,我們可以從勞動部 2022 年一月底的人力需求調查來看,製造業的需求量較於 2021 年 10 月淨增加了 3.3 萬人,其中以電子業 7000 多人為首,再來是金屬製品製造約 6000 多人,以及機械設備製造約 3000 多人,其中原因可能是台商回台,又或者是中小企業加強投資等,再加上台灣防疫有成,在出口以及生產的指數升高,也因為行政院推動的「投資臺灣三大方案」,使傳產的需求激增...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Phini Yang

Phini Yang

生活市集人資長

科技以飛快速度進步著,像是自動駕駛電動車、無人機、智能機器人、智能家居等產品,各種智能設備、電子消費品百花齊放。上敘趨勢加上新冠疫情影響,帶動晶片需求大增,台灣半導體各家企業努力擴廠,每家皆喊出年徵千人工程師,造成台灣工程師大缺工。104人力銀行《半導體產業及人才白皮書》報告顯示,半導體產業徵才數創六年半以來新高,2021 年第二季平均每月徵才 2.77 萬人,年增幅高達 44.4%。 其他傳統產業逐漸注重數位轉型,透過...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呂正華

呂正華

經濟部工業局局長

近期我們聯合經濟部、教育部、勞動部合作的整合平台,針對人力公司做人才的供應強化,在教育部方面會與學校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電商的興起,在數位相關的人才轉型上,有遇到什麼困難嗎?該如何解決呢? 5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呂正華

呂正華

經濟部工業局局長

疫情下電子商務的需求確實更加明顯,在人出不去的情況下,各行各業都得依靠電商重新起步,其中就必許仰賴工具的導入,如:大數據的分析、影音的行銷等,政府也針對過去沒有接觸過電商的店家做轉型特訓,如經濟部工業局所屬的「觀光工廠」,從前設立的定義希望發展「前店後廠」的模式,但疫情下遊客的減少,工研院也與全台 100 多家觀光工廠...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林祖嘉

林祖嘉

國家政策基金會經濟財政組召集人

台灣大學的教育一直是以同儕教育為主,不會特別走向配合產業的方式執行,但現在越來越多半導體學院,直接瞄準培育專業人才,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若以這樣的方式,未來可以持續直接針對市場,培育需求人才,不論是電商、晶圓、ICT 產業等等,在大學裡廣設相關科系,提高學用配合的程度、教育供給可以有更具彈性的作法。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Phini Yang

Phini Yang

生活市集人資長

新冠疫情嚴重影響實體店面銷售數字,不少店家開始嘗試投入電子商務,掀起一波新熱潮。其他產業亦有不少公司開始導入數位轉型,期待能夠協助公司度過疫情難關。我自己觀察到許多實體老闆對電子商務理解不足,貿然投入資源與資金會很危險。電商不只是把商品放上網站的販賣行為,這觀念很危險,網路平台跟實體店面的經營方式是兩種完全不同商業思維。看似簡單的電子商務,重點在...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呂正華

呂正華

經濟部工業局局長

以開班授課的方式,教授社群媒體的經營、臉書的行銷,配合實作課程,幫業者在電商的轉型上有新的知識導入,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延伸閱讀 Read more

工作和生活的時代平衡:遠距雇用數位創新正在挑戰 HR 產業

工作和生活的時代平衡:遠距雇用數位創新正在挑戰 HR 產業

遠距趨勢為企業人力資源 HR 帶來數位創新壓力,這是一場跨國境、跨時區、跨藍白領的人才爭奪戰。

2021-07-06 00:00:00

台灣企業如何從傳統代工,邁向「智慧製造」?

台灣企業如何從傳統代工,邁向「智慧製造」?

不論龐大如台積電,或渺小如隱形冠軍,台灣一直是全球知名的「代工資優生」,但疫情下,所有產業都被迫轉型,製造業也不例外,不能再「一個口令、一個動作」,要開始整合供應鏈需求。眼前傳產逐步邁向智慧製造,第一步究竟該如何做?政府能給什麼協助?科技巨頭又怎麼看台灣進程?

2022-01-27 17:09:00

時間標記 Timestamp

EPEPISODE #旭沙龍-張育寧時間

EP #
邀請已成功寄出 Sucessfully s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