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什麼事?
疫情打亂全球供需節奏、也帶出永續發展的重要性。代工鏈上的每個廠商,不像過往只需要專精「製造」本業,還需開始具前瞻性思維,整合上下游資、甚至導入新的科技手段,到營運流程裡。
- 當前製造產業的一大難題,在於需要「π 型人才」。每家公司都要「文武雙全」,除了懂該領域的 domain knowledge,還要會讀趨勢。等於一邊在做螺絲螺帽的同時,又要理解產業數據資料,相當困難。
- 對於一間很會做生產的企業,如台灣的乾拌麵製造公司,在疫情下受到波及時,若突然要開始研究「網路聲量」,包括累積數據庫、顧團隊做分析,其實難度很高。此時若能結合科技軟體,能事半功倍。
- 時局混亂之際,當局可以做的,或許不是硬生生的用錢扶植供應鏈,而是做到「知識擴散」,提供不同領域專業(如數據整合、網路趨勢分析)給各行前線、並整合傑出案例。做「產業改革的教練」,而非「哺育公司的媽媽」。
什麼是 Customer to Manufacturer?
過去產業多劃分為 B2B、B2C,所以製造端不一定清楚「消費者數據」,那數位轉型其實就該讓每個產業去思考這項課題,於是一個新選項誕生: Customer to Manufacturer,簡稱 C2M。
- 台灣快煮麵品牌「好食樂公司」多以實體經銷商鋪貨,過去僅知商品鋪在美國的華人超市。2021 在商研院輔導下,能據 Amazon 上的快煮麵、低卡健康麵數據,及 YouTube、Reddit 上的趨勢做分析、並做長期熱銷品鋪貨策略。
- 掌握數據後,等於直接掌握消費者端的市場需求,能縮短新品開發的時間。以快煮麵來說,過去開發時間需 3 個月,現在僅需 1 個月,最後新品上市也創下約 1430 萬的銷售業績。
在大環境震盪之際,當局應該給予多少的協助才合適?領頭的國際科技廠,又怎麼看台灣的供應鏈轉型?一起來聽經濟部工業局局長-呂正華、和微軟的智能工業雲亞太區總經理-葉怡君,勾勒出對下一步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