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什麼事?
永續經營已是全球性共同目標,ESG 企業永續政策促使企業為了與國際接軌,不再一昧地追求亮麗財務表現而忽視環境、能源等社會議題。疫情成了一道警世鐘,把人們都團結起來,一起投資「更好的明天」。(金融時報)
- 在成衣產業,有 78% 的採購主管表示,到 2025 年,產品是否有「永續力」,將是促使消費者購買的一大決定性因素。 (麥肯錫)
- 許多公司總假設「要做永續,就要花更多錢」、「只有有錢大公司能做 ESG」,但國際作家 Andrew Winston 指出,其實不見得如此。老闆們不該把「永續」與「更高成本」劃上等號,而是「永續是投資」,例如改變既有的生產、供應鏈以減少碳足跡,帶動研發創新,達到永續。(哈佛商業評論)
- 未來,有做 ESG 的小企業逐漸組成一個「生態圈」,其中納入銀行、投資者、業師,就能產生一個「風險更低的投資招牌」, ESG 生態圈內的小公司,就得到更多資源、資金保障。(工商時報)
新創如何實踐 ESG?
早期踏入 ESG 領域的小企業,很多是為了接到國際大廠的訂單。但如今,已有公司將核心價值、企業文化、產品服務等,都連結上 ESG。這種變革,不僅讓公司能得到穩定投資,也能得到顧客好的回饋。(詳見文末 勤業眾信副總陸孝立訪談)
- 英國一家以「循環經濟模式」創立的製衣品牌 Teemill,不僅衣料用環保材質、工廠以再生能源發電、產品也都在收到訂單才製作、更鼓勵消費者在要丟棄前掃描衣服上的 QR 碼,主動收回舊衣以利再造。(金融時報)
- 小公司其實比大公司更容易做 ESG,因為大公司多是因既有商業模式而表現傑出,一夕間要改變十分困難,小公司更容易因應市場、趨勢,彈性調整。例如台灣的永續新創——好盒器,近期便成功協助麥當勞做在地永續經營。(詳見文末 循環台灣基金會執行長陳惠琳訪談)
未來會如何?
眼前的世代,在公司思考「怎麼鞏固企業特色、排除競爭對手」前,更重要的是「保持自家企業不要與社會價值、顧客信念、及工作夥伴的文化脫節」。對於新創來說,從大型企業實踐 ESG 的典範中,可以學習到如何將 ESG 變成企業永續經營的 DNA。
- IKEA 執行長 Jesper Brodin 表示,當前要以永續價值改造社會,物流業、能源業、消費產業等,全都互相牽引,所以與各行各業都該一起合作,甚至與競爭對手一起,才能打造對未來的投資。(金融時報)
- 旗下有 Gucci、Balenciaga 等多家時尚品牌的開雲集團,鼓勵整個產業一起推動永續力。其執行長 François-Henri Pinault 表示,「做永續」並非在設計完服飾後,才添入環保材料製成,而是從最初構思產品時,就「以永續為核心」做設計發想。(彭博社)
以下為《旭時報》與多位專家深度訪談,探討新創、小公司該如何擁抱 ESG?而即將在 5 月 24-27 日,於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四樓舉辦的亞洲指標新創平台 InnoVEX,預計吸引全球新 創團隊來台尋找商機。同時間舉辦的「InnoVEX 2022 論壇」,將邀集海內外產業與學術界專 家,現場發表 5G、AI、電動車及運動科技等最新趨勢。其中《旭時報》承辦的「串連 ESG 與數位轉型」論壇,將深入探討如何重新定位台灣,成為全球創新產供應鏈的關鍵樞紐,加速 ESG 轉型,更多詳細活動訊息與報名方式,可至 InnoVEX 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