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禮物 訂閱
新創如何擁抱 ESG,創出商機?

新創如何擁抱 ESG,創出商機?

May 06, 2022

當 ESG 成為企業永續經營的 DNA 時,新創如何擁抱ESG、創新商機?

# 把 ESG 變商機 # 小公司也能做永續 # 解決一件大公司做不到的議題

盧以玹

盧以玹 / 採訪編輯

採訪寫作

陳卓君

陳卓君 / 副總編輯

審訂

圖片來源 - unsplash

questionquestion

此次與談人

陳惠琳

陳惠琳

循環台灣基金會 執行長

陸孝立

陸孝立

勤業眾信副總經理

董敏筑

董敏筑

循環台灣基金會倡議總監

發生什麼事?

永續經營已是全球性共同目標,ESG 企業永續政策促使企業為了與國際接軌,不再一昧地追求亮麗財務表現而忽視環境、能源等社會議題。疫情成了一道警世鐘,把人們都團結起來,一起投資「更好的明天」。(金融時報

  • 在成衣產業,有 78% 的採購主管表示,到 2025 年,產品是否有「永續力」,將是促使消費者購買的一大決定性因素。 (麥肯錫
  • 許多公司總假設「要做永續,就要花更多錢」、「只有有錢大公司能做 ESG」,但國際作家 Andrew Winston 指出,其實不見得如此。老闆們不該把「永續」與「更高成本」劃上等號,而是「永續是投資」,例如改變既有的生產、供應鏈以減少碳足跡,帶動研發創新,達到永續。(哈佛商業評論
  • 未來,有做 ESG 的小企業逐漸組成一個「生態圈」,其中納入銀行、投資者、業師,就能產生一個「風險更低的投資招牌」, ESG 生態圈內的小公司,就得到更多資源、資金保障。(工商時報


新創如何實踐 ESG?

早期踏入 ESG 領域的小企業,很多是為了接到國際大廠的訂單。但如今,已有公司將核心價值、企業文化、產品服務等,都連結上 ESG。這種變革,不僅讓公司能得到穩定投資,也能得到顧客好的回饋。(詳見文末 勤業眾信副總陸孝立訪談)

  • 英國一家以「循環經濟模式」創立的製衣品牌 Teemill,不僅衣料用環保材質、工廠以再生能源發電、產品也都在收到訂單才製作、更鼓勵消費者在要丟棄前掃描衣服上的 QR 碼,主動收回舊衣以利再造。(金融時報
  • 小公司其實比大公司更容易做 ESG,因為大公司多是因既有商業模式而表現傑出,一夕間要改變十分困難,小公司更容易因應市場、趨勢,彈性調整。例如台灣的永續新創——好盒器,近期便成功協助麥當勞做在地永續經營。(詳見文末 循環台灣基金會執行長陳惠琳訪談)


未來會如何?

眼前的世代,在公司思考「怎麼鞏固企業特色、排除競爭對手」前,更重要的是「保持自家企業不要與社會價值、顧客信念、及工作夥伴的文化脫節」。對於新創來說,從大型企業實踐 ESG 的典範中,可以學習到如何將 ESG 變成企業永續經營的 DNA。

  • IKEA 執行長 Jesper Brodin 表示,當前要以永續價值改造社會,物流業、能源業、消費產業等,全都互相牽引,所以與各行各業都該一起合作,甚至與競爭對手一起,才能打造對未來的投資。(金融時報
  • 旗下有 Gucci、Balenciaga 等多家時尚品牌的開雲集團,鼓勵整個產業一起推動永續力。其執行長 François-Henri Pinault 表示,「做永續」並非在設計完服飾後,才添入環保材料製成,而是從最初構思產品時,就「以永續為核心」做設計發想。(彭博社

以下為《旭時報》與多位專家深度訪談,探討新創、小公司該如何擁抱 ESG?而即將在 5 月 24-27 日,於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四樓舉辦的亞洲指標新創平台 InnoVEX,預計吸引全球新 創團隊來台尋找商機。同時間舉辦的「InnoVEX 2022 論壇」,將邀集海內外產業與學術界專 家,現場發表 5G、AI、電動車及運動科技等最新趨勢。其中《旭時報》承辦的「串連 ESG 與數位轉型」論壇,將深入探討如何重新定位台灣,成為全球創新產供應鏈的關鍵樞紐,加速 ESG 轉型,更多詳細活動訊息與報名方式,可至 InnoVEX 官網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深度對談

question
question
當公司規模很小時,也能做 ESG 嗎? 4 則對談comments 2y
陳惠琳

陳惠琳

循環台灣基金會 執行長

循環經濟裡,小公司角色是極端重要的!

循環經濟的運作其實很像大自然的生態系,靠的是生物之間彼此合作。就像大自然的生態,大自然裡生物會彼此合作,例如海葵跟小丑魚、白鷺鷥跟水牛。線性經濟裡稱的供應鏈、價值鏈,在循環經濟的產業生態系裡,我們稱為「供應網」,因為會需要不同企業的合作才能串起資源的循環。

一般小公司、新創公司在環境議題上,通常不會製造太多污染,因此若能專注提供 ESG 的產品、服務、商業模式,那就能為整個產業生態系解決更多問題。因為大企業的確有自己的任務要達成,中小企業比較彈性,就可以...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陸孝立

陸孝立

勤業眾信副總經理

以新創來說,我們的角度比較不像是跟他們說「怎麼把 ESG 做好」,因為新創首先是需要把規模長大、快速抓住市場機會,所以勤業眾信會覺得第一步,我們是協助做「媒合」——如統整資金方、客戶方資源的平台,並且協助財務、稅務、法務、等公司治理層面。

在國外,很多新創已經是以 ESG 為出發,但在台灣還沒有這麼多案例。在台灣,現在還是很多新創、中小企業依舊會覺得,ESG 是「有錢之後的事」,把 ESG 視為另一種「成本」、「加分項目」。不過也有走的比較前面的公司...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陳惠琳

陳惠琳

循環台灣基金會 執行長

只處理大企業身上的一件事。比如有些製造大廠需要用水以及處理使用後的水,就能由中、小企業專注來把「水循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台灣有新創、中小企業已經在嘗試提供 ESG 的永續服務嗎? 8 則對談comments 2y
董寧之

董寧之

廠商從「賣產品」變成「提供服務」,和客戶之間的關係也更緊密了。像「賣斷」的商業模式,通常只有在單次交易時知道客戶的需求;但如果是服務的話,可以增加和客戶接觸的機會,聽到顧客使用需求的變化、掌握市場端的使用經驗等,這些都是可以幫助廠商優化服務和產品設計的重要訊息。

新創企業協助大企業的故事,還有像是好盒器,他們在發展的是循環杯的租借平台,和許多商家、商圈合作來減少一次性飲料杯的使用。前陣子也和大型連鎖速食業者合作,推出「循環杯自助租還站」的試行計畫,協助大企業嘗試用新創的解決方案來和消費者互動,減少一次性用品。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陸孝立

陸孝立

勤業眾信副總經理

我們有個客戶是加工食品業裡的中小企業,他們也希望可以打進麥當勞等國際食品鏈裡,那這些跨國大企業接下來「淨零碳轉型」迫在眉睫,對原物料、生產製造鏈上的碳排、用電,標準會要求更高。

站在這些大品牌商的採購方來看,不管是用「蘿蔔或棍子」的要求供應鏈上游開始減碳,不如直接採納一家「已經能提供低碳原料」的廠商。所以...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陳惠琳

陳惠琳

循環台灣基金會 執行長

台灣其實很適合發展循環經濟,因為台灣的中、小企業滿靈活的,看到新的商機可以快速做嘗試。像飛利浦公司,在荷蘭史基浦機場導入了燈光服務(Lighting as a service),有一間台灣公司漾拓,也發現可以應用在台灣,把自己本來在賣燈具的模式,改成提供「燈光服務」。當企業想要做 ESG...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董敏筑

董敏筑

循環台灣基金會倡議總監

廠商從「賣產品」變成「提供服務」,和客戶之間的關係也更緊密了。像「賣斷」的商業模式,通常只有在單次交易時知道客戶的需求;但如果是服務的話,可以增加和客戶接觸的機會,聽到顧客使用需求的變化、掌握市場端的使用經驗等,這些都是可以幫助廠商...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陳惠琳

陳惠琳

循環台灣基金會 執行長

再以台灣最知名、最顯著的半導體產業來說,製造過程在切削晶圓時,邊角剩下很多不用的矽,可能會被當廢棄物變成污泥等,但矽其實可以作為鞋子、籃球、瑜珈墊等的原料。光宇材料回收大企業剩下的矽,純化後,再回用給半導體公司,做成他們無塵室的地板、特殊鞋子等;另外在矽污泥處理過程中,還會產生氫氣,可以再回用到工業用途,讓製造大廠使用做為綠能,這就是大小企業合作促成資源的循環。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陸孝立

陸孝立

勤業眾信副總經理

相對過去只是法遵上配合多少做一些 ESG 領域的議題,現在中小企業已經「把 ESG 變成武器」,接下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台灣中、小產業來說,要做 ESG,目前最缺的資源或思維是什麼?各角色需要做什麼? 4 則對談comments 2y
陸孝立

陸孝立

勤業眾信副總經理

可以發現我們辦了很多宣導、培育的相關課程,就是因為大家普遍對 ESG 的認知會覺得這是「大企業玩的東西」、「多一層的成本」。所以第一,大家可以調整的是「觀念認知」。認知 ESG 不只是行銷工具,是個能讓企業跟市場上競爭對手產生差異化的重要手段,而且這個差異,絕對是對所有 to B 客戶有感的...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陳惠琳

陳惠琳

循環台灣基金會 執行長

會需要大企業願意釋放更多資源來跟中、小企業合作。大企業在做決策、導入新模式時可能比較慢、比較不具彈性,那就可以多和靈活的小公司合作。另外像是國外,有許多投資循環經濟的基金,以創投到私募基金的方式,投入支持循環經濟的解決方案...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陸孝立

陸孝立

勤業眾信副總經理

第二,是現在金融業也很積極在做責任投資、永續投資,有一定的 KPI,當你把 ESG 做好,對商品、服
2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分享 Share シェア

facebooklinetwitterlinkedin

延伸閱讀 Read more

「做 ESG」到底是在做什麼?評分為什麼百百種?

「做 ESG」到底是在做什麼?評分為什麼百百種?

ESG 議題從年初開始,就在台灣快速延燒,不只跨國公司在做,中小企業為了接訂單,也在加緊腳步。《經濟學人》指,2021 平均一天就有兩支 ESG 基金誕生,儼如 ESG 戰國時代。但「做 ESG」到底是什麼意思?

December 01 2021

ESG 只是一場行銷軍備戰嗎?

ESG 只是一場行銷軍備戰嗎?

在疫情狂潮下,ESG 相關領域的市場資金,飆破 35 兆美元,但究竟拿到 ESG 資源的企業,真的有「拿去做永續」嗎?還是會以「買一片森林、種一千棵樹」等買廣告的手段來做?

February 08 2022

ESG 基金是不是「漂綠」產品?

ESG 基金是不是「漂綠」產品?

台灣 ESG 基金市場規模,在 2020 就飆近 30 億美元,年增率全亞洲第一;在 2021,全球平均一天,就有兩支 ESG 基金誕生。但國際評論認為,所謂「有道德的投資」看似⽐以往容易,但有沒有「真的在經營永續力」,似乎⽐過往更難得知了......

March 01 2022

時間標記 Timestamp

EPEPISODE #旭沙龍-張育寧時間

EP #
邀請已成功寄出 Sucessfully s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