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什麼事?
氣候變遷正在引發另一波「氫」熱潮。 各國紛紛設立專法推動,也提供相關補貼,鼓勵業界發展相關應用,企業投資也不斷增長。
- 經濟學人報導,到 2030 年累計氫相關投資可達 5,000 億美元。摩根士丹利銀行估計,2050 年氫氣的年銷售額可達 6,000 億美元。(天下)
- 美國高盛(Goldman Sachs)報告剖析全球氫能產業長遠發展,點出各國為達成淨零碳排目標,預計將投資五兆美元,完善電解槽、儲氫設備等基礎設施;全球氫能相關應用的潛在產值,預估將從目前的 1,250 億美元(約新台幣 3.6 兆元),大舉跳升至 2050 年的 1 兆美元(約新台幣 29 兆元)。
- 2022 年 3 月底,國發會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宣示台灣未來能源結構將大幅調整,氫能源將被納入 12 項關鍵能源戰略,推動進口綠氫及餘電產製氫能,同時也將訂定《氫能管理專法》。
產業如何因應減排?
降低碳排,已經成為全球產業供應鏈的「必要」任務。高排碳量、不符環保規格的廠商,很可能被踢出供應鏈。「減碳」不僅攸關獲利,還攸關企業存亡。但隨著製造業回歸台灣,電力需求越來越大,如何有效運用電力,同時減少碳排放,並多元化能源來源,是政府與企業都必須面對的問題。
-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 2022 年 3 月 11 日於立法院接受立委質詢時指出,再生能源於 2025 年達20%,恐要延後 1、2 年才能達目標。且由於台灣用電量年年成長,再生能源除了太陽能、風力發電外,必須要將新的再生能源納入,氫能、地熱都將成為選項。(工商時報)
- 產業必須思考如何採購或產生綠電。基於能源的多樣化考量,取自於自然,低污染的氫能源將成為綠能新選項。
- 電力分散、自由化,企業與家庭自立供電,不足的部分再由統一電網取得,是很多國家都在走的方向。
- 很多國際大企業都自已創建綠電來源。除了向台電採購太陽能、風電等綠電以外,企業也可以考慮在頂樓設置太陽能發電、汽電共生儲能,或使用氫燃料電池,利用製程中產生的廢氫,搭配氫燃料電池與儲能設備,產生綠電。
未來會如何?
- 為了達到 2050 淨零碳排的目標,台灣現行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將更名為「氣候變遷因應法」,將淨零目標入法,並推動碳費、碳交易等項目,補助、獎勵執行溫室氣體減量工作事項、投資、研究及開發溫室氣體減量技術等。(關鍵評論)
- 台灣相關產業供應鏈已經形成,產、學、研界也組成「台灣氫能與燃料電池夥伴聯盟」、「台灣氫能產業發展聯盟」合作推動,目前是以運輸與氫能發電與儲能為主。(台灣氫能與燃料電池夥伴聯盟)
- 氫的供給是一個問題,全球目前提供的氫,大多從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發電,進行水電解產生。隨著再生能源的發展,以此進行水電解再產生的綠氫,也逐漸增加。
- 製造綠氫的成本下降、效率提升,是未來推動氫能源需要克服的問題。
- 舉例來說,日本東京大學等組成的研究團隊成功利用陽光照射,從水中分解出氫與氧的「光觸媒」作用,在 100 平方公尺大範圍實驗中,成功安全地分離出高純度氫,盼有助大量提供便宜的氫。(聯合報)
《旭時報》專訪成功大學能源科技與策略研究中心主任林大惠教授,與長期研究氫能的台灣經濟研究院一所副所長/台灣氫能與燃料電池夥伴聯盟執行長林若蓁博士,談談台灣氫能政策與未來相關綠能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