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什麼事?
為股東、投資者創造極大化利潤,是企業經營的核心。但隨著永續議題發燒,新世代企業經營者是如何看待?
- 根據 2022 年新世代調查,企業接班人認為,追求成長仍是首要之務。有 72% 的受訪者表示,在未來會持續增加企業對永續發展的投資,但截至目前,現在只有四分之一的經營者已經落實。(PwC)
- 既然永續已是企業認定的重要課題。在追求永續與利潤極大化,是否只能二選一?追求零碳排,就是不要成長嗎?
- 在解決氣候變遷的倡議中,出現「去成長」(Degrowth)的概念—從視「經濟成長」為政策優先,轉變為「接受 GDP 減少」作為拯救地球的先決條件。(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
- 然而,企業只追求成長或「去成長」都不能夠解決永續,唯一的成長路徑是將 GDP 成長與「依賴資源消耗、造成汙染」的生產模式脫鉤,透過創新走出可持續的成長路徑,否則會扼殺自己。(Forbes)
在永續前提下的企業創新模式
在數位時代,企業可採取不同的創新商業模式,獲得競爭優勢,同時達成永續。企業不再只是一昧追求利潤最大化,撈光一池魚,而是與社會成為共生關係,對社會是否負責決定了它能不能長久生存。
- 數據導向:Google 利用 AI (人工智慧)與 ML(機器學習)技術優化數據中心的能源使用,透過 Google Cloud 新碳智能計算平台,彈性轉移運作負載,並可執行跨區域、跨時段的運算轉換等,以便在更環保的時間和地點完成更多工作。(EE Times Taiwan)
- 數位經濟導向:透過 IT 與 OT 串接,數位化管理供應鏈。福斯集團推動的「TOGETHER - Strategy 2025」汽車永續計畫,建立單一數位平台(ODP, One Digital Platform),將福斯車輛與客戶、福斯運輸服務和合作夥伴聯繫起來組成數位生態系統,得以重組平台現有後端資源,以增強團隊的能力,並縮短上市時間。(IDC)
- 環境導向:Intel 曾公開宣示「不浪費任何一滴水」,在半導體製造中會耗的水資源,以經費資源補助解決城市漏水問題,或是針對水土保持不好的林地,投資植樹,提高土中的水含量。又例如台積電在南科,利用「以水換水」的模式,以付再生水的費用換取自來水使用,創造再生水永續利用。
如何創新打造永續未來?
- 視永續成為企業轉型契機:企業須跳脫傳統的代工思維,不只是被動地遵循達成永續供應鏈的規定,更要能從創新溢價(premium)的角度,推動永續,從代工轉型到微笑曲線的兩端。(詳見文末 勤業眾信風險管理諮詢資深執行副總經理溫紹群專訪)
- 挖掘永續潛力點:企業應該要關注的是當今環境、社會、治理的世界趨勢,優先重視與自身業務關聯性最高的永續議題,針對這些議題決定可以實踐的作為,帶來利己和利他的正面影響。(詳見文末 優樂地永續服務董事長朱竹元訪談)
- 打造公私協力機制:要因應氣候變遷,現在總體投資是遠遠不足。若這不足都要靠政府補齊,其實不太可能,需要公私協力,導用民間資源。(詳見文末 福爾摩沙氣候智慧服務創辦人曹榮軒訪談)
做為社會、城市的一份子,企業可以扮演什麼角色,以共生、互惠的方式達成永續?企業又需要什麼樣的城市政策,來達成整體社會、環境、經濟永續?以下《旭時報》與專家們的對談中,將深入探討企業在全球永續趨勢下,如何創新經營思維,帶動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