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禮物 訂閱
<%if prop.topic_id !=0 %> <%/if%>
<%:prop.genus%> <%:~formatDate(prop.online_date, 'YYYY MMM DD' )%> <%:prop.titl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intro%>

add
新會員

<%:prop.email%>

add

<%:prop.title%>

企業「創新」轉型,城市發展與永續不只二選一

企業「創新」轉型,城市發展與永續不只二選一

Jul 20, 2022

做為社會、城市的一份子,企業追求成長的同時兼顧永續責任,已是必然趨勢。然而,企業該如何跳脫既有經營思維,不再只是被動符合 ESG 要件,而是積極打造出有價值的「永續」?從資金面、政策面,該如何引導企業永續創新?

# 經濟成長與永續不用二選一 # 創新轉型創造企業價值 # 企業需要穩定的政策

陳卓君

陳卓君 / 副總編輯

採訪寫作

張育寧

張育寧 / 總編輯

審訂

圖片來源 - Mario Cuadros, Pexels

questionquestion

<%:prop.realname%>
<%if prop.email %>

<%:prop.email%>

<%else %>

<%:prop.realname%>

<%:prop.intro%>

<%/if%>
已有閱讀權限

此次與談人

朱竹元

朱竹元

優樂地永續服務董事長

溫紹群

溫紹群

勤業眾信風險管理諮詢資深執行副總經理

曹榮軒

曹榮軒

福爾摩沙氣候智慧服務創辦人

發生什麼事?

為股東、投資者創造極大化利潤,是企業經營的核心。但隨著永續議題發燒,新世代企業經營者是如何看待?

  • 根據 2022 年新世代調查,企業接班人認為,追求成長仍是首要之務。有 72% 的受訪者表示,在未來會持續增加企業對永續發展的投資,但截至目前,現在只有四分之一的經營者已經落實。(PwC
  • 既然永續已是企業認定的重要課題。在追求永續與利潤極大化,是否只能二選一?追求零碳排,就是不要成長嗎?
    • 在解決氣候變遷的倡議中,出現「去成長」(Degrowth)的概念—從視「經濟成長」為政策優先,轉變為「接受 GDP 減少」作為拯救地球的先決條件。(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
    • 然而,企業只追求成長或「去成長」都不能夠解決永續,唯一的成長路徑是將 GDP 成長與「依賴資源消耗、造成汙染」的生產模式脫鉤,透過創新走出可持續的成長路徑,否則會扼殺自己。(Forbes

在永續前提下的企業創新模式

在數位時代,企業可採取不同的創新商業模式,獲得競爭優勢,同時達成永續。企業不再只是一昧追求利潤最大化,撈光一池魚,而是與社會成為共生關係,對社會是否負責決定了它能不能長久生存。

  • 數據導向:Google 利用 AI (人工智慧)與 ML(機器學習)技術優化數據中心的能源使用,透過 Google Cloud 新碳智能計算平台,彈性轉移運作負載,並可執行跨區域、跨時段的運算轉換等,以便在更環保的時間和地點完成更多工作。(EE Times Taiwan
  • 數位經濟導向:透過 IT 與 OT 串接,數位化管理供應鏈。福斯集團推動的「TOGETHER - Strategy 2025」汽車永續計畫,建立單一數位平台(ODP, One Digital Platform),將福斯車輛與客戶、福斯運輸服務和合作夥伴聯繫起來組成數位生態系統,得以重組平台現有後端資源,以增強團隊的能力,並縮短上市時間。(IDC
  • 環境導向:Intel 曾公開宣示「不浪費任何一滴水」,在半導體製造中會耗的水資源,以經費資源補助解決城市漏水問題,或是針對水土保持不好的林地,投資植樹,提高土中的水含量。又例如台積電在南科,利用「以水換水」的模式,以付再生水的費用換取自來水使用,創造再生水永續利用。

如何創新打造永續未來?

  • 視永續成為企業轉型契機:企業須跳脫傳統的代工思維,不只是被動地遵循達成永續供應鏈的規定,更要能從創新溢價(premium)的角度,推動永續,從代工轉型到微笑曲線的兩端。(詳見文末 勤業眾信風險管理諮詢資深執行副總經理溫紹群專訪)
  • 挖掘永續潛力點:企業應該要關注的是當今環境、社會、治理的世界趨勢,優先重視與自身業務關聯性最高的永續議題,針對這些議題決定可以實踐的作為,帶來利己和利他的正面影響。(詳見文末 優樂地永續服務董事長朱竹元訪談)
  • 打造公私協力機制:要因應氣候變遷,現在總體投資是遠遠不足。若這不足都要靠政府補齊,其實不太可能,需要公私協力,導用民間資源。(詳見文末 福爾摩沙氣候智慧服務創辦人曹榮軒訪談)

做為社會、城市的一份子,企業可以扮演什麼角色,以共生、互惠的方式達成永續?企業又需要什麼樣的城市政策,來達成整體社會、環境、經濟永續?以下《旭時報》與專家們的對談中,將深入探討企業在全球永續趨勢下,如何創新經營思維,帶動轉型?

陪你從「科技+人文」視角,深入國際政經脈動

35元/週解鎖付費會員專屬內容

  • 成為付費會員,即可擁有:
  • ✓ 全站深度分析報導文章
  • ✓ 會員專屬 8 折活動報名優惠

已經是付費會員?登入繼續閱讀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深度對談

question
question
企業落實 ESG 行動與永續的關聯為何? 1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曹榮軒

曹榮軒

福爾摩沙氣候智慧服務創辦人

永續談的是當代人類發展,不危及下一代發展權利,最好是經濟可行、技術可行。但以這個前提來說,經濟發展勢必還是會影響環境,需要精準的科學定義環境可以容受的能力,確認有哪些是我可以用或不能用的。

從用水來看,當梅雨季來,雨水充沛,水庫是滿的,在環境的容受能力足夠下,水資源是可以自由使用。但是像前幾年沒颱風、缺水的狀況,已經達到了環境容受能力的底線,若還是用一樣的用水方式,就難以符合永續的期待。這差別在於,對於大環境有沒有足夠的認知,若把時間拉長來看,水資源分配就會出現不足。

事實上,我們這一代把節能減碳做到極致,其實不會影響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會遇到什麼樣的氣候變遷。因為二氧化碳在大氣循環的時間很久,可能達到五十年或百年。現在我們面臨到的氣候變遷如熱浪等,是過去五十年、百年前所累積下來的,我們現在在承受。從個人、企業觀點來看,現在所做的,或許不會影響到自己,但是永續精神要做的,是為了下一代要有平等生存環境。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企業在經營思維上,該如何兼顧永續? 9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溫紹群

溫紹群

勤業眾信風險管理諮詢資深執行副總經理

永續是新的價值認定,過去企業可能只談 EPS,現在要談永續,包括環境、社會等。我從與歐洲、美國、新加坡不同國家的交流中,發現要能形成新的價值,除了供應鏈、生產鏈,還有社會認定。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所以在社會要形成一個共識,需要從小教育。現在年輕一代所認知的永續是從國小、國中就開始,跟我們不太一樣的。在企業也是,我們幫客戶建了一個制度,但有時候企業管理階層的想法會覺得應該要選最便宜的。所以要形成一個新的價值,不僅是談碳稅、碳費,還更深入到文化面,成為公司共識的過程。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曹榮軒

曹榮軒

福爾摩沙氣候智慧服務創辦人

企業在看落實 E、S、G 時,建議從好的公司治理來執行,讓外部環境與社會、內部治理是可以達到永續,這是企業從經營管理面上可以做到的。舉例來說,之前 Better Cotton Initiative(良好棉花發展協會)發表拒絕新疆棉聲明,組織旗下的 H&M、Adidas、NIKE 等被認為是反中國。但我覺得從 ESG 的角度來看這事件,當原料取得來源不永續時,就是風險。當企業用壓榨勞工取得原料時,儘管成本低,但是沒有人能保證未來三年或是更久的未來,都可以用這種方式取得原料。如果對企業會造成未來原物料供應不穩定或甚至斷鏈,是否現在就該採取行動?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ESG 的本質其實就是回到經營本質,讓企業思考,未來五年、十年世界會是什麼樣子?現在做的事情是否永續?產品是否符合未來世界的需求?所以我不認為是從「犧牲短期獲利來做永續」的角度來看,而是從長期經營角度來看,這決策行為就會與只看短期獲利是不同的。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朱竹元

朱竹元

優樂地永續服務董事長

2005 年起,全球開始強調企業社會責任,但到 2010 年開始,講的是企業永續發展。在聯合國擬定的永續發展目標下,企業開始去思考什麼是企業的永續發展。

對企業來說,ESG 包含三個構面,但我認為最重要的、最務實的,還是在「G」公司治理。企業必須要在經營績效上有好的表現,這是企業以營利為目標的本質。但要有好的營運,必須要有好的公司治理為前提。以我自己在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累積二十多年的經驗,公司治理的目標,就是要把公司價值與股東權益的最大化。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公司治理好、有績效,就可以去談環境、社會永續可以怎麼做,應該側重的面向為何?有哪些議題是與公司核心營運相關?例如營建業在全球能耗上佔三成、在廢棄物上佔四成、在二氧化碳排放量佔全球 37% 左右。對於營建業來說,除了營運要做好,在建築工法上、建材上怎麼做選擇,可以做到綠建築,達到節能減碳?若公司治理沒做好,營收績效不好,想要去做 E、S 是真的很難。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溫紹群

溫紹群

勤業眾信風險管理諮詢資深執行副總經理

舉例來說,我有朋友在美國公司工作,只要在面試的過程中問應徵者:「結婚了沒?」,就違反「規定」,這違反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以創新達成永續,優勢為何? 1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溫紹群

溫紹群

勤業眾信風險管理諮詢資深執行副總經理

舉例來說,同樣的商品,在歐洲的價格相對台灣來說較高,為何歐洲消費者願意花錢購買?整體歐洲對於環境、勞工權益,是願意付出 premium(溢價):要追求更好的生活,就必須要付出一些代價。我認為這在台灣還沒有出現。於是台灣企業做 ESG 像是達到「門檻」,達到門檻,客戶並不會多付錢。在沒有 premium 的狀況下要如何做創新?在歐美,創新是可以拿到比較好的 premium,例如 Apple 的創新,產品售價偏高,仍獲得客戶青睞,覺得自己是使用的是頂尖的消費性產品,所以願意付出 premium。在台灣做減碳,符合減碳標準,但是客戶不會多付你錢。如果不會,那要怎麼做創新?

我覺得永續,是要集體行動。淨零碳排是目標,但在路徑中,如何產生新的價值,要有文化支撐。這個集體行動,就不會只有單一企業,包含政府、產業、個人等全方面,當氛圍形成,這創新商業模式才會產生誘因。把永續當作新的價值去追求,台灣企業是有機會升級的,朝向微笑曲線的兩端。但現在台灣還是常用代工思維,從供應鏈的角度來思考永續,以符合客戶要求為目標,但若不能思考創造新的價值,則喪失轉型升級的機會。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氣候變遷可能為企業永續經營的風險,該怎麼面對? 1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曹榮軒

曹榮軒

福爾摩沙氣候智慧服務創辦人

氣候變遷帶來的風險一定有,只是用什麼樣的方式出現,可以從兩個面向來看,一個是實體風險,一個是轉型風險。氣候變遷導致的缺水、風災等,都是實體風險。因為氣候變遷既存的風險,而衍生出的各項節能減碳的法令、供應鏈規範等出現,其實會為企業帶來轉型風險。

舉例來說,汽車產業在 面對 2030 各國要禁售純燃油車,這就是轉型風險。企業需要同時面對實體風險和轉型風險,藉由評估孰輕孰重,要怎麼做其實就很清楚。大環境對於未來永續目標採取的各項措施,都會影響當下企業營運策略,這是為何要立即因應轉型風險的原因。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從資金面上,如何鼓勵企業在永續路徑上投資? 1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溫紹群

溫紹群

勤業眾信風險管理諮詢資深執行副總經理

我看到真正有創新機會的,會是碳排大戶,例如水泥、鋼鐵、紡織業等。現在金融業若提供企業融資,貸款給沒有環保作為的企業,這是會降低金融機構評比。從去年 COP26 的氛圍觀察,就會發現此次峰會金融業主導性加強,這也是為什麼 2021 年年中起,淨零碳排的議題很火熱。如果說供應鏈對於環境保護的要求對廠商來說是炸彈,但金融界介入造成的影響就是原子彈,這會左右金融單位會不會放款給企業。綠貸、綠債其實都是希望透過資金引導碳排大戶往環保的角度發展。

所以金融單位會希望企業的投資,是投在生產製程的創新,例如新的設備帶來較低的空汙、改善製程降低碳排,需要專款專項使用,不是大水庫的概念。這有機會讓碳排大戶往創新的路去走。

但是這仍有風險,也觀察到歐洲在過去兩、三年,開始去檢視綠貸、綠債的成份,是否有漂綠的狀況。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要兼顧永續與成長,商業模式需要如何創新? 8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溫紹群

溫紹群

勤業眾信風險管理諮詢資深執行副總經理

企業追求永續,就要考量長期的經營風險。好的公司治理,尤其是董事會中能夠討論長期的永續發展策略,會是比較好的。舉例來說,過去企業要哪個國家或城市蓋廠,會哪邊便宜就哪邊去,但是近年來,企業開始選擇在美國、日本等地蓋廠,這些地方相對勞工、環境成本比較貴,為什麼?可能是因為地緣政治風險、貨運物流風險、氣候變遷風險等因素考量。畢竟蓋廠就是長期投資,這需要很多資料蒐集與分析,才能夠做決策。以台灣為例,遇到缺水,半導體和 PCB 產業都會受影響。這也是為什麼廠商需要自己內部成立研發團隊,去研究一滴水可以回收利用幾次,這個也是需要董事會支持,資金投入才有辦法達到創新。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除了災害可能帶來的風險,也要同時考量因為長期極端氣候、或甚至這幾年的疫情,導致新常態的出現,經營模式沒法再像過去一樣時,必須改變模式,例如原來是實體經營轉為線上,或是原來是做生產的,發現加了碳稅之後毛利變太低,而不做生產改做品牌。這也是為什麼企業需要去做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才能夠藉此權衡、調整、找到如何調整商業模式的機會、資產配置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曹榮軒

曹榮軒

福爾摩沙氣候智慧服務創辦人

企業首先要知道整體規範為何,例如碳排的規定為何?了解之後,才能在營運中找到新的模式,來符合規定。範疇一的碳排放量,是指直接燃燒化石燃料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範疇二是電力來源,是從火力發電或是風力發電,用了多少電就會有多少碳排。範疇三談的企業所使用的原料,或提供給客戶所使用的產品,所產生的碳排。現在談的減碳,多落在範疇一和二,範疇三開始受到重視。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範疇三其實就是重複計算,企業本身的範疇一可能是別人的範疇三,為什麼要這樣做?其實是透過這個方式來約束企業行為,在使用能源、採購、生產、投資時,都要去考慮碳排量是多少。這對企業來說的差異是什麼?例如企業使用照明設備所造成的碳排,屬於範疇二,但若是用新的經營模式,用租賃的方式來租照明設備,租賃服務供應商提供設備、裝設、甚至負擔電費。這好處是,供應商為了要達到減碳排,會把設備做得更符合減碳標準,且這個照明設備產生的碳排就不再是企業的範疇二,而是變成範疇三。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當知道碳排規範後,就會有因應的產業出現,產業則可以提供更專精的服務或產品。現在市場中出現的「綠色溢價」,消費者願意為了減碳多付的錢。台灣一年的碳排放量是2.6億噸,要達到淨零碳排,代表每年都有這麼大的市場規模,去做減碳排,突顯解決方案的價值。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朱竹元

朱竹元

優樂地永續服務董事長

過去企業要做環境永續,想的可能都是符合環境相關法令規定,例如節能減碳,如果再做多一些社會面的,可能是去淨灘、關懷弱勢族群、捐助獎學金等,這些通常是企業採用的方式。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但我認為,現在的企業 ESG 應該要關注的是當今環境、社會、治理的世界趨勢,優先重視與自身業務關聯性最高的議題,針對這些議題決定可以實踐的作為,或該利用的工具,帶來利己和利他的正面影響。例如以營建業為例,從其營建的核心出發,在環境面可以思考如何在建造過程減汙降排,在社會上可以去思考如何降低對周邊利害關係人的干擾,或是在施工地點週邊人行道鋪上止滑設施、疏通該地區與周邊的地下水道等。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曹榮軒

曹榮軒

福爾摩沙氣候智慧服務創辦人

另一個例子是,如果企業為業務所購置的公務車,全部外包給運輸業者,如計程車車隊,把運輸的碳排放量轉移到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企業可以透過什麼方式找到創新的經營核心方式,與永續扣合? 2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朱竹元

朱竹元

優樂地永續服務董事長

全球企業在發展永續路徑時,會有以下幾種不同的階段。首先會是探索期,企業可以先檢視自身是否有「永續發展」的意識。第二階段是遵循期,盤點現在的營運、產品生產、服務模式等,有哪些是可以去實踐 ESG 的?企業在了解法規、產業做法後去遵循,若企業有永續意識並且導入經營策略,不僅免除未來可能因為不符永續價值而遭受裁罰,還能夠較未有永續意識的同業更具有競爭力。

第三階段是進入管理期,如何將永續導入到營運模式?從管理階層由上到下推動,讓各部門要去思考,在所負責的業務範圍中,要怎麼做才能達到永續?甚至對於供應鏈也要有一定的管理。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第四階段就進入轉型期,例如在製程上發現到可以更節能減碳的改進措施,透過由下而上的方式,應用到每個產品線。舉例來說,台達電製造的電源轉換器,透過提升轉換效率,不僅剛好與國際倡議的節能環保議題切合,也是讓他們的客戶能夠透過使用這個產品節能。第五階段則是策略期,把這些從永續出發的創新轉而成為經營策略、商業模式,最後就進入永續期。

企業可以先檢視自己目前是落在哪個時期,根據該時期所需具備的項目,一個個去檢視、補強,逐步向下一個階段邁進。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企業與城市永續發展政策上,可以如何相輔相成? 3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曹榮軒

曹榮軒

福爾摩沙氣候智慧服務創辦人

Intel 在前幾年有公開宣示:不浪費任何一滴水。在半導體製造中會耗的水資源,他們同時間利用經費資源,補助解決城市漏水問題,或是針對水土保持不好的林地,投資植樹,提高土中的水含量。另外一個例子是,2018 年水利法新增「逕流分擔與出流管制專章」,其中出流管制是針對土地開發者,需要共同分擔滯洪、蓄水責任,要自行吸收開發所增加的逕流。從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到,開發者需要有所做為,給下世代的人公平發展的機會。又例如台積電在南科,利用「以水換水」的模式,以付再生水的費用換取自來水使用,創造再生水永續利用。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很多研究報告都指出,要因應氣候變遷,現在總體投資是遠遠不足。這不足若都要靠政府補齊,其實不太可能,需要公私協力,導用民間資源。回到 Intel 的例子,看來應該是政府要去做抓漏水的,但是實際上是企業在做的,這改變過去思維。

企業其實面對永續的壓力比政府還要大,但是台灣企業身處全球大品牌的重要供應鏈的一員,企業內部規範都走在政府政策之前。假設 Intel 的例子應用在台積電上,就現有的政府規範或政策上是否真的能做到,這很難說。企業和政策之間怎麼建立溝通管道,是可以去深入思考的。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溫紹群

溫紹群

勤業眾信風險管理諮詢資深執行副總經理

我想從資金的角度來談,因為資金穩定性對於企業的穩定性很重要。台灣城市在發展上可以多著重在打造永續環境,相信可以吸引到國際資金來台灣投資、吸引企業來台灣落腳。對於企業來說,選擇這個環境生產、營運,所造成的碳成本可以降低,在面對 2050 淨碳排的目標,比較能調適好,長期風險比較低。

對於追求長期投資、穩定報酬的資金持有者來說,這是會特別關注的,例如挪威主權基金、退休基金,這也是一般企業比較喜愛的投資者。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城市政策上如何助力企業達成永續? 4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溫紹群

溫紹群

勤業眾信風險管理諮詢資深執行副總經理

為了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其實公部門花了很多資源協助企業碳盤查,這是要達到減碳前,先必須要知道碳排在哪裡。接下來的三到五年,可以預期到,企業內部的各部門需要針對減碳排有因應對策,例如 IT 部門是否要用雲端?生產設備是否需要汰換?政策上就需要設備汰換的投資抵減,一方面達到 2050 淨零碳排目標,另一方面也帶動設備需求。

未來也可能因此有更多新的商業模式,例如設備過去是用買斷的方式,未來可以改為採購租賃服務,甚或設備聯網提供更前瞻的能源管理或預防報修的服務。我相信這是能夠讓台灣企業升級的機會。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朱竹元

朱竹元

優樂地永續服務董事長

友善的城市產業發展政策,是企業需要的。儘管台灣地小,大部分的法令都是中央制定,但我認為,地方政府在完善該城市的產業發展政策上,是可以努力的,例如對於永續的企業提供扶持計畫措施,只要企業的服務或產品是可以幫助城市低碳、低碳轉型的,政府可以「持續地」(Sustainably)提供補助、扶持計畫措施鼓勵企業實踐「永續」 (Sustainability),讓企業提供的永續產品和服務,可以為城市居民或其他利害關係者所用,達到共好。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再來是,企業需要的是具有前瞻性、安定性的法令環境。中央雖然制定了主要的法令,但在城市層面來說,可以著力於地方自治法令的制定。例如面對全球 2050 淨零目標,台灣在 2022 年三月宣布台灣的 2050 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各城市也不能迴避這個議題,台北市也發表了「台北市 2050 淨零行動白皮書」,提出屬於台北市的三大淨零核心關鍵路徑(智慧零碳建築、綠運輸低碳交通及全循環零廢棄),並提出這些路徑的做法和措施,連帶引導、扶持產業。但現實上,企業會面臨政策朝令夕改,或是人走政息。這部分應該是要朝提供安定的法令環境落實,讓企業在永續上有所依循、保障。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同時,城市需提供企業永續發展的基礎設施,例如永續的交通、建設、能源佈建,也能有利於人才匯集。中央有能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分享 Share シェア

facebooklinetwitterlinkedin

延伸閱讀 Read more

全球碳排最大戶,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永續城市政策?

全球碳排最大戶,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永續城市政策?

極端氣候頻繁出現,永續,已是鋪天蓋地的熱門議題,ESG 變成商業界最受歡迎關鍵字。然而,我們似乎都忽略全球碳排放、廢棄物大戶 ─ 「城市」的責任。2022 地方縣市長選舉年,《旭時報》陪您探討,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城市永續政策?

2022-07-06 12:30:00

環境永續和經濟發展不再是零和遊戲

環境永續和經濟發展不再是零和遊戲

IOT 物聯網技術應用快速成熟,製造業在永續經營上擁有特殊地位

Microsoft

「永續力」是如何被計算的?

「永續力」是如何被計算的?

摩根士丹利的永續投資長分析:到底該怎麼用金錢衡量永續發展?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

邁向淨零非「綠色轉型」不可,台灣行不行?

邁向淨零非「綠色轉型」不可,台灣行不行?

針對氣候變遷議題,全球政府和企業皆大力投資「綠色轉型」。改變下必有壓力,但提早做好佈局,轉型的背後亦有商機,甚至能加強競爭力。台灣企業如何跨出轉型第一步?該如何解決挑戰、採取行動?

2022-07-14 12:00:00

淨零碳排來得比想像快!零碳轉型台灣能怎麼做?

淨零碳排來得比想像快!零碳轉型台灣能怎麼做?

地球暖化持續升溫,攝氏 1.5 度成為人類能否存續的關鍵數字。為避免氣候持續惡化,2050 年達到淨零碳排是唯一途徑。這目標看似遙遠,但多國政府與大型企業已動作頻頻,台灣企業「不做就拿不到訂單」的現實壓力下,該如何零碳轉型?

2022-04-06 10:00:00

時間標記 Timestamp

EPEPISODE #旭沙龍-張育寧時間

EP #
邀請已成功寄出 Sucessfully s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