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54
旭沙龍
百瀚搶占 OMO「補強教育」,成就孩子跨域素養
Jul 21, 2022 / 39:18
圖片來源 Image credit - 百瀚智能教育提供
疫情帶動全球線上學習市場成長,百瀚搶占虛實整合(OMO)的商機,利用線上教學結合實體分校,提供學齡孩童多元化的語言教育。百瀚又是如何透過多元化學習環境,培養孩子跨域素養?
#語言是養成跨域素養的基本
#打破名校迷思
#找出每個孩子獨特之處
此次與談人
投入補教業二十餘年的百瀚智能教育董事長許哲豪,以自家研發的語言學習課程幫助 6-18 歲的學齡孩子深化英語能力,期望以多元化的方式,提供因材施教的學習環境,同時將應用場域拓展到成人教育市場。百瀚於 2021 年達成登上櫃買中心創櫃版的里程碑,同時成為 OMO(虛實整合)的學習平台。
發生什麼事?
- 疫情帶動全球線上學習市場成長趨勢,根據 Straits Research 的市場調查, 2021 年全球數位學習市場達 2,150 億美元。預計到 2030 年,預計市場將達到 6,450 億美元,其中亞太市場最具成長力道。
- 然而,在 2021 年「疫後教育市場大調查」中,有近五成受訪的國中小教師與家長表示,對於線上教學平台無感或不滿意,原因包括缺乏互動性、真實性,介面也不友善,另也難掌握學生學習狀況、師生互動不足、教育氣氛不如實體教室。
- 早在 2021 年五月台灣疫情轉為嚴峻前,百瀚就已經從自身做起,在北、中、南據點設有直播室,落實虛實整合教學模式。當三級警戒開始時,百瀚只用 3 天,將全台灣近 30 家分校、三千多名學生,轉為線上教學,也締造線上線下不可分割的教學模式。
- 百瀚有自己的課綱、教材、學習規劃,以「與學校互補」定位,讓學齡孩童透過中英文雙語能力,培養「跨域應用能力」,儲備迎向未來的多元能力。
不僅是創業者,也身為人父的許哲豪,期望孩子在未來的成長路上,不再只是追尋世俗認定的名校,而是定義出自己的名校,打造自己想要的未來。一同透過以下許哲豪的分享,了解家長該如何在孩子成長路上,扮演引路者的角色。
00:00 Intro
02:00 低潮是最好的轉機?百瀚英語如何在疫情期間奪得先機
07:43 線上與實體缺一不可,學生與老師都面臨新挑戰?
13:39 線上化課程邁向普及,家長反而出現更多參與機會
19:56 從填鴨到多元,「好學校」定義被改寫
25:28 除了學齡孩童教育,百瀚如何關注成人教育?
33:53 身為教育事業經營者,許哲豪期許自己「永保學習之心」
深度對談
從低潮中獲得再次前進的養分 疫情時只花三天就成功將學生全部轉到線上?
今天我邀請到的是我的好朋友和同學——Aaron。如果聽眾朋友是爸爸媽媽,你有小朋友是在學齡的,你有可能聽過百瀚英語這種,比較是補教相關行業的。
那 Aaron 許哲豪是百瀚智能教育的董事長,大家對他們的公司服務,比較熟悉的應該就是百瀚英語。但其實除了百瀚英語之外,其實您們還有很多其他相關的集團服務,對不對?
可不可以請 Aaron 跟我們簡單介紹一下,您們現在大概手上有哪些(服務)?
百瀚英語之前是隸屬在百世文教集團,大家應該有聽過百世數學。大概在 8 年前,我們從這個品牌獨立出來,完全是由我們這邊來負責,那我們就成立了以「語文」為課程相關來走,所以我們有百瀚英語、百瀚國語文,然後我們也有自己的 Coding,和奇點創意合作。
線上線下並存是現今趨勢 「混合」課程反而讓學生和家長更有選擇空間?
也就是說它的使用者經驗,基本上是隨著百瀚的服務體系來運作的。從去年到現在,差不多一年多的時間,您覺得這種補教服務轉成線上化之後,對於原本的理解或是您熟悉的補教行業的服務,有帶來什麼樣的衝擊或影響嗎?
從填鴨教育到多元入學 好學校的定義逐漸被孩子們的志願所向改寫
所以從您或百瀚的角度來看,因為您們經營這個事情的時間很久,您自己在補教業也有 20 年的時間,而且這 20 年,剛好是我覺得台灣的教育體系從很填鴨解放。其實我真的不知道這算不算解放,總之改變成現在的多元入學,您覺得填鴨這件事情到底還存不存在?
注重學齡孩童的補強教育以外 更要搶先一步構思未來可以實際應用的場域
您自己在面對這樣的一個新的多元發展的趨勢,從經營者的角度來看,您也會去思考百瀚的下一步,未來 5 年、10 年要怎麼樣去準備好面對這個新的市場?
我知道您們其實除了原本專注在學齡小朋友的補強教育之外,其實這兩、三年好像也有增加了一些比較針對成人的服務,例如您們跟商業周刊合作,把商業周刊學院的一些課程帶到南部去,您們協助成為南部的主辦人。另外有一個是我之前有聽您說,高雄駁二的場地其中有一個倉庫,好像是由您們來主導裡面相關的一些策展或者是活動。
可不可以跟我們聊一下,為什麼您要讓百瀚有這些新的發展?
未來是年輕人的世代!建議家長們用耐心與關心陪伴孩子探索人生目標
今天節目的最後,我想要請 Aaron 跟我們聊一下,因為您當一個經營者滿長的時間了,您自己對於一個好的經營者,跟一個好的教育事業的經營者,您的自我期許是什麼?
延伸閱讀 Read more
在台灣,向來私立學校在雙語教學有較多發展空間,公立學校則在提供雙語教學環境時,必須先解決師資、家長、學生適應上的痛點。到底該怎麼做,才能有效地落實雙語政策?
2022-06-29 11:30:00
學習國際共通語言—英語的重要性眾所皆知,台灣在推廣英語友善環境也行之有年,教育部自 2018 年起積極推動「2030 雙語政策」,與以往不同的特色為何?在為下一代打造更好的雙語環境時,遇到什麼困難?
2022-06-22 13:26:00
全球超過 10 億孩子和家長在手忙腳亂中學會「在家上學」,台灣今年也加入這波遠距上學行列。家長們恐怕要了解——教育的「數位轉型」在 Covid-19 後只會持續加速,且不只是基礎教育,最劇烈的變革可能將發生在高等教育現場。
2021-08-02 21:39:00
疫情下的封城令,不只破壞全球經濟,對人的影響更超乎想像。對自我覺察能力尚未發展完善、找不到發洩出口的孩子們,心中說不出口的無助、從沒被覺察的異狀,都是疫情連帶釀成的「隱形創傷」。
2022-02-16 00: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