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if prop.topic_id !=0 %> <%/if%>
<%:prop.genus%> <%:~formatDate(prop.online_date, 'YYYY MMM DD' )%> <%:prop.titl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intro%>

add
新會員

<%:prop.email%>

add

<%:prop.title%>

在後疫時代,下一個食農新創獨角獸會是誰?

ISSUE #070

在後疫時代,下一個食農新創獨角獸會是誰?

Nov 07, 2022

無論景氣的好壞,民以食為天,「食」終究是人類不可被忽略的基本生理需求。但是近幾年動盪不安的全球局勢,新創募資困難度增加,在面臨投資寒冬、大環境快速變遷下,全球的食農創投市場會產生哪些變化呢?

# 以 SDGs 宣言為核心脈絡 # 2021 年生鮮雜貨電商是重點 # 2022 年永續力不可忽視

王縈緹

王縈緹 / 採訪編輯

採訪寫作

陳卓君

陳卓君 / 副總編輯

審訂

圖片來源 - Unsplash

questionquestion

此次與談人

韓沛霖

韓沛霖

大亞創投協理

林薇真

林薇真

財團法人好食好事基金會新創發展經理

陳瑞弦 Victor

陳瑞弦 Victor

扶田資本
創辦人暨執行長

發生什麼事?

回顧 2022 年,疫情來到了尾聲,通膨、地緣政治、氣候變遷、能源危機等大事件陸續發生,引發了糧食危機、人力成本持續高漲、遠端採購等問題,凸顯了創新科技對「食農供應鏈」的重要性。近兩年全球的食農趨勢有何變化?(詳見文末 扶田資本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瑞弦訪談)

  • 疫情前:鑑於食農並非爆發性成長的議題較不受投資市場的青睞。(詳見文末 好食好事新創發展經理林薇真訪談)
    • 食農的每一項投資都必須經過幾個季節或者年度的耕種、養殖時間,若失敗了就得再進入研究、修正、並重新投入的循環。要享受最後的果實,又是另一段漫長的等待,無法在短時間快速的獲利。
  • 疫情後:因封城、禁止內用等隔離政策,人力的缺乏,以及尋求「零接觸」方式來解決採購和餐飲的需求激增。(FINDIT
    • 節省人力的智慧農場、外送到府的餐點宅配、雲端廚房、生鮮蔬果物流等類型的新創,受惠於疫情相當吸引投資者的目光。不過鑑於疫情的減緩,今年的生活趨近回到實體模式後,留客數也備受考驗。
    • 2021 年全球農業食品科技募資總額及交易量突破高峰,資金主要流入「生鮮雜貨電商」,該領域獲投金額較前一年成長 1.88 倍,占所有食農科技獲投金額的 1/3 以上。
  • 此外,受到極端氣候的影響,低碳的訴求逐漸被社會關注,加上對人畜共通疾病的擔憂等因素下,全球興起「肉類替代性食品」潮流,讓 AI、生醫等非主流領域的食農科技,在 2021 年備受矚目。(FINDIT


投資特色為何?

回望地狹人稠的台灣,糧食自給率僅有 31.7%,高度仰賴國外進口。且受到地緣政治影響、島國依賴海、空運輸方式,也容易陷入限制及隔離的風險。因此,台灣在食農投資方面有什麼特色?(農委會

  • 投資方向以解決農民長期以來面臨的三大挑戰為主—「人力不足、氣候變遷、環保議題」。(旭時報
  • 多數的創投及策略性投資人的標的,偏好結合台灣的優勢 -「科技」,其佔比為最大宗,如:AI、大數據、資通硬體等,與電子業相關的應用都頗受歡迎。(詳見文末 好食好事新創發展經理林薇真訪談)
  • ESG 議題的發酵,許多投資人為了在永續上得到更全面的發展,傾向投資於具前瞻性,同時又符合 ESG 題材的新創。屬於「聯合國 2030 永續發展目標」(SDGs)大本營的食農,漸被看重。(詳見文末 好食好事新創發展經理林薇真訪談)


食農投資趨勢與走向為何?

  • 以大帶小:
    • 今年(2022 年)熱門的項目包含自動科技、智慧農漁解決方案、替代性食品。雖然這些議題並非新興標的,但相較於前幾年,最主要的差異在於「進入市場的創新策略」。(詳見文末 扶田資本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瑞弦訪談)
    • 在市場上愈多具有影響力的大企業,積極投入與新創合作,期待能藉由新創的創新特質,找到下一個驅動產業的關鍵技術。由大企業提供資源、新創從中成長,創造雙贏。
    • 尤其在供應鏈及養殖的領域內,可以看見智慧供應鏈的新創透過募資,橫向整合傳統業者帶來科技升級;智慧養殖業者,結合資本直接投入案場快速擴展。
  • 永續熱:
    • 新創公司發想的方向將會以 SDGs 宣言為核心脈絡,延伸出大數據及智慧物聯網的應用,如蒐集氣候資訊,協助農民預判農作物的收成狀況。(詳見文末 好食好事新創發展經理林薇真訪談)
    • 響應減碳趨勢,能夠幫助「淨零碳排」達成的項目也是主要範疇,如:魚電共生、植物的碳捕捉以及自然碳匯。(詳見文末 大亞創投協理韓沛霖訪談)


未來會如何?

在投資領域,各國每年都會出現新的關鍵字,但是「話題的熱度」及「實質的產業發展意義」,其實不一定是相對的,最重要的是觀察其發展力,地區的不同其實相互競爭的意義不大。(詳見文末 大亞創投協理韓沛霖)

  • 在同一個題目底下,會根據地緣資源、法規限制、政治立場的差異,而出現針對自己國家所屬的發展特色,每個國家、地區的強項及弱項都不一樣。但是綜觀來看「健康科技」會是全人類共同的議題。詳見文末 好食好事新創發展經理林薇真訪談)
    • 歐洲身為全球綠色典範,對於 ESG、循環經濟關注密切,以及今年地緣政治帶來的糧食安全議題,歐洲長期在替代性食品的投入位居領先。(詳見文末 扶田資本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瑞弦訪談)
    • 東南亞則因為市場碎片化,導入數據化的智慧供應鏈解決方案,其機會點會較其他區域來得大。

創投會關注新創哪些特質與條件?今年較特別的議題是什麼?請看《旭時報》與創投專家的深度對談。

member level
《旭時報》付費訂閱「56折早鳥價」!

每日只要3元,為自己預訂2024年「科技 + 人文」的國際趨勢洞察
(早鳥期間:現在-2024/03/31)

完整付費內容將於2024/4月隆重上線

深度對談

question
question
在 2022 年全球動盪不安的局勢之下,食農創投市場有產生變化嗎? 2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陳瑞弦 Victor

陳瑞弦 Victor

扶田資本
創辦人暨執行長

大環境及全球資本市場的修正,對新創募資市場絕對有一定的影響。過去許多新創抓住市場 buzzword (熱門議題),快速募資、衝高估值的方式在今年的環境將面臨挑戰。熱錢消退後,投資人趨於保守,但也回歸至檢視新創的本質。對於食農餐飲科技新創來說,雖然短期內因大環境影響,募資困難度增加,但通膨、地緣政治及氣候變遷這些問題引發的缺工及糧食危機,反而凸顯了創新科技對食農供應鏈的重要性。

以今年來說,我們觀察到因應人力成本持續的高漲,餐飲及傳統農漁畜牧業的自動化解決方案仍有進一步的成長潛力。傳統勞力密集的產業面臨大規模的經濟轉型及缺工,都需要有更有效率的方式成長。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林薇真

林薇真

財團法人好食好事基金會新創發展經理

今年(2022 年)疫情大幅減緩,歐美各地甚至到亞洲,都陸續開放國境,在 2020 – 2021 年因疫情而受惠的商機或服務,現今已較不受到投資人的青睞。例如今年的生活趨近回到實體模式後,生鮮電商平台、蔬果商宅配物流,以及專門做外送的中央廚房,留客數都備受考驗。

今年關注的焦點,會回歸到俄烏戰爭、地緣政治、氣候變遷等議題上,綠能、智慧生產、物聯網…等,都會是趨勢走向;甚至因為地緣政治,會出現糧食不足的問題,極端氣候也會造成農作物的短缺,而衍伸出許多植物基的應用。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相較疫情前與疫情後,食農市場是否出現改變? 1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林薇真

林薇真

財團法人好食好事基金會新創發展經理

食農並非爆發性成長的議題,通常一項投資都必須等待幾個季節或者年度的耕種、養殖時間,若失敗了就得再研究、修正、再次投入。最後的等待成果,又是另一段漫長的過程,它無法在短時間快速的獲利,因此在還沒有疫情之前,老實說創投對於食農領域是不太青睞的。

後來因為 ESG 議題的發酵,許多投資人為了希望在永續面向上得到更全面的發展,便傾向投資於具前瞻性,同時又能有 ESG 題材的新創。這時屬於 SDGs 大本營的食農,才漸漸的被看重。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就台灣而言,2022 年的整體食農產業中,有哪些領域成為新興投資標的,或是看好的議題?與過去有何不同? 5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韓雲茜

韓雲茜

大亞創投以能源投資為主要策略投資範疇,包括能源創造、儲存、轉換等等。針對綠能以及食農的結合,會比較關心魚電共生、農電共生等發展相關議題。

舉例來說,基本上高日照的農作物都不適合在太陽能板底下生長,但是怎麼樣不違背原本農業的目的,同時又必須符合大量的綠電產生,底下的農作物就必須特別的做篩選及導入智慧農業的技術。與上述所提到的魚電共生其實是一樣的概念,當養殖場被太陽能板覆蓋時,什麼樣的漁業、魚種以及養殖方式,可以滿足這樣的狀態並維持生產。除此之外,有關植物的碳捕捉、自然碳匯以幫助淨零碳排的達成,也是我們在食農領域會關注的議題。

大亞創投目前在食農領域已投資的項目會比較看好「瓜瓜園」,它主要是發展地瓜的契作以及食品加工,是台灣此領域最大的公司,從地瓜農收購地瓜後進行集中加工,最後供應給食品品牌如:麥當勞、星巴克、全家等等。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陳瑞弦 Victor

陳瑞弦 Victor

扶田資本
創辦人暨執行長

以整體食農產業來說,我們認為今年熱門的投資標的同樣包含自動科技、智慧農漁解決方案以及替代性食品。雖然這些議題並非今年才出現的新興標的,但相較於前幾年,我們看到的差異最主要會在新創進入市場的策略。

我們觀察到,近來有更多適合讓資本參與並有效擴張的項目,尤其在供應鏈及智慧養殖的領域內。例如智慧供應鏈的新創透過募資,橫向整合傳統業者帶來科技升級,也看到智慧養殖業者,結合資本直接投入案場快速擴展。透過新興的模式,更快速的進入市場插旗。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林薇真

林薇真

財團法人好食好事基金會新創發展經理

「永續」在今年突然的備加重視,其中涵蓋了非常多的議題,比如說上述有提到因「糧食不足」,許多新創會朝植物基食物的方向發展,嘗試解決飲食永續的問題。進行養殖、畜牧行為時,動物本身排放甲烷、糞尿等,造成環境議題,因此將其拿來發電、循環利用,也是新創的研究方向。再者,將農業廢棄物回收再製成餐盤、吸管原料等等例子,都是屬於永續的領域,它是非常全面性的。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韓沛霖

韓沛霖

大亞創投協理

大亞創投以能源投資為主要策略投資範疇,包括能源創造、儲存、轉換等等。針對綠能以及食農的結合,會比較關心魚電共生、農電共生等發展相關議題。

舉例來說,基本上高日照的農作物都不適合在太陽能板底下生長,但是怎麼樣不違背原本農業的目的,同時又必須符合大量的綠電產生,底下的農作物就必須特別篩選,及導入智慧農業的技術。與上述所提到的魚電共生其實是一樣的概念,當養殖場被太陽能板覆蓋時,什麼樣的漁業、魚種以及養殖方式,可以滿足這樣的狀態並維持生產。除此之外,有關植物的碳捕捉、自然碳匯以幫助淨零碳排的達成,也是我們在食農領域會關注的議題。

大亞創投目前在食農領域已投資的項目會比較看好...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會比較看好「瓜瓜園」,它主要是發展地瓜的契作以及食品加工,是台灣此領域最大的公司,從地瓜農收購地瓜後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2023 年的創投市場趨勢為何? 3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陳瑞弦 Victor

陳瑞弦 Victor

扶田資本
創辦人暨執行長

如同先前說明的,面對地緣政治及氣候變遷,食農產業正在面臨關鍵的轉型期,我們看到越來越多在市場非常具有影響力的大企業,積極投入與新創的合作。在食品製造、養殖、餐飲現場的企業,都盼望透過與新創合作找到下一個驅動產業的關鍵技術,讓疫後強勁復甦的食品產業鏈,能夠持續成長。我們預期會看到更多新創透過新興科技,用創新的技術與產業大廠合作來創造新藍海。例如我們投資的植物性油脂 Lypid,選擇切入植物性蛋白質製造中的油脂市場,進而創造了許多與企業及其他植物肉新創合作的機會。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林薇真

林薇真

財團法人好食好事基金會新創發展經理

我覺得一樣會走向「永續熱」,新創公司發想的方向也可能會搭配聯合國 SDGs 宣言為核心脈絡,而延伸出去的包括大數據的蒐集及應用,例如蒐集氣候資訊,來預判農作物的收成狀況;建立智慧物聯網,讓動植物生長得更好,避免天災所造成的損失。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韓沛霖

韓沛霖

大亞創投協理

大亞會依循製造本業的發展脈絡,繼續以能源議題為主範疇,但若是以獨立性的創投來說,我相信 web 3.0、AI、元宇宙、低軌道衛星、電動車等等,這些議題勢必都會持續熱度。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創投會關注新創的哪些特質與條件? 3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陳瑞弦 Victor

陳瑞弦 Victor

扶田資本
創辦人暨執行長

以創投關注的特質來說,投入早期投資最不可或缺的不外乎還是「team & early traction」。新創創辦團隊的思路是否清晰,是否有獲得資金後具有說服力的擴張規劃,以及能夠證明團隊執行力的實證案例,都是創投相當關注的條件。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林薇真

林薇真

財團法人好食好事基金會新創發展經理

首先創辦人的特質及營業團隊的組成是關鍵, 再來是財務的健全度、以及商業模式的設計。除了好的產品外,也必須有適合的商業模式,才能夠做到永續經營。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韓沛霖

韓沛霖

大亞創投協理

在案源取得的部分,會投標的方向大多是人脈所及,或者因緣際會下遇到的公司,要做到在同個題目底下,調查它國是否有類似議題的公司,是非常困難的。舉例來說,只要是全世界有產地瓜的國家,都會有與地瓜相關的食品加工業,但是面對這些未上市公司,並無這麼多的公開資訊可以研究,因此創投難以有如此透徹的能力,可以做到從同領域全部搜尋後,挑一個表現最好的去投資。

在投資上很多時候都是看人派以及緣分,尤其地緣關係也是關鍵,如大亞製造本業的總部在台南,因此對於台南的新創企業也會特別關注。此外,在篩選案源時,看重的特質其實是很全面的,如:營運狀況、核心競爭力、產業鍊的整合能力等等,都是考量因素。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您今年聽過較特別、有前瞻性的議題是什麼? 2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林薇真

林薇真

財團法人好食好事基金會新創發展經理

我們加速器今年選進的團隊,經過分析後發現都與「永續」有非常深的關係,其中我覺得比較有趣的議題是「生物防治」。以三星蔥為例,過去盛產時產值為一年五億元,如今只剩下五千萬元,這十倍的落差導致許多農民雖有耕地,仍選擇棄種。棄種的首要原因在於「害蟲」,過去為了撲滅害蟲農民不斷地噴灑農業,但隨著害蟲的抗藥性越來越大,使得三星蔥難以生長外,土地也被農藥污染。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生物防治」便是杜絕害蟲的創新方式。簡單來說,就是...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研發出害蟲的天敵及病毒,把受病毒感染的害蟲灑至田間,透過害蟲間病毒的擴散,不僅可以農藥減量,也能夠用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不論歐洲、美洲,還是亞洲,各區域熱門的投資標的會有所不同嗎? 4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陳瑞弦 Victor

陳瑞弦 Victor

扶田資本
創辦人暨執行長

不同地區面對不同的市場挑戰,自然也會有各自熱門的投資標的。雖然整體趨勢會有相似的地方,但也能在不同地區觀察到創新科技各自發展的脈絡。

以北美來說,高昂的人力成本讓資金對於自動化科技的投入程度,高過人力相對低廉的東南亞地區。而歐洲對於 ESG 議題的關注,以及今年面臨地緣政治帶來的糧食安全議題,長期在替代性食品的投入也具有領先。甚至單純在亞洲地區內,我們也能夠觀察到各自差異。例如新加坡因為法規的領先,促使更多國際資本投入當地的替代性蛋白市場。最後,以東南亞地區來說,因為市場的碎片化,能夠導入數據的智慧供應鏈解決方案,仍是相較其他區域一個比較大的機會點。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林薇真

林薇真

財團法人好食好事基金會新創發展經理

我自己的觀察是,投資標的確實會因為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每個國家、地區的強項及弱項都不一樣,如台灣被喻為科技島,因此在每個投資領域的關鍵焦點,其實都與科技脫不了關係。台灣的創投及策略性投資人,在食農領域的投資,大多也都是偏好與科技端做結合,就像 AI、大數據、資通硬體等與科技、電子業相關的應用項目都是受到歡迎的。

以其他洲別來說,歐洲身為全球綠色典範,「循環經濟」便是他們相當有興趣的,如:能夠被完全分解的包材、餐具等等。另外也因俄烏戰爭,歐洲各國在能源及國防領域投入了不少資源,地緣政治也是影響投資標的的重要因素。

其實食農在全球的投資佔比非常小,若綜觀來看...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韓沛霖

韓沛霖

大亞創投協理

以能源領域來說,其實相關的發展與在地化、地緣的關係是非常緊密的,在同一個題目底下,會根據地緣資源、限制、政治立場的不同,而出現針對自己國家所屬的發展特色,因此某些公司有可能在美國很強,但是進不了中國;在中國很強;但是進不了台灣,地區的不同使相互競爭的意義不大。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林薇真

林薇真

財團法人好食好事基金會新創發展經理

我覺得「健康科技」會是全人類共同的議題。如:生技、醫療等等。我最近接觸到一間健康科技的新創,他們發展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在近年當中,是否有任何議題是您本來很看好,但後來發展卻不如預期的呢? 1 則對談comments 2022-11-20 23:32:27
林薇真

林薇真

財團法人好食好事基金會新創發展經理

前幾年很火紅的植物肉,主要訴求是環境保護、糧食安全,一度讓人們有對創新飲食有個美好的想像。經過了幾年的發展,植物肉在單價上一直無法跟真實的肉品競爭,且有添加物、口感改良等議題討論,用植物養出肉來的風潮,有逐漸退燒的趨勢。

2022-11-20 23:34:50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延伸閱讀 Read more

未來農夫怎麼當?台灣「智慧農業」力抗糧食危機

未來農夫怎麼當?台灣「智慧農業」力抗糧食危機

靠天吃飯的農業存有許多不可抗逆的因素,在科技的幫助下,或許農夫不需再拿著噴霧機在烈日下工作,而是用數位裝置,一鍵監測所有的作物,智慧化解決糧食危機。

2022-08-31 10:30:00

【旭沙龍-張育寧時間】專注投資「食品」的新創&mdash;&mdash;扶田資本,看見了台灣餐飲科技的哪些新可能?

【旭沙龍-張育寧時間】專注投資「食品」的新創——扶田資本,看見了台灣餐飲科技的哪些新可能?

Covid-19 加速全球食品餐飲科技投資潮。同時具備「完善農業系統」和「先進消費圈」的台灣,該如何發揮優勢?扶田資本執行長陳瑞弦看到了哪些可能?

2021-07-29 13:45:00

為了永續,願意開始計算每日「碳足跡」攝取量嗎?

為了永續,願意開始計算每日「碳足跡」攝取量嗎?

為了健康,人們習慣進食時有意識地計算熱量攝取量,但為了永續,「碳足跡」的攝取量應該為多少呢?假如你今天很想來一碗牛肉麵,會因為碳足跡超標,而捨棄牛肉麵,改選擇其他低碳食物嗎?

2022-08-17 10:30:00

時間標記 Timestamp

EPEPISODE #旭沙龍-張育寧時間

EP #
邀請已成功寄出 Sucessfully s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