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禮物 訂閱
<%if prop.topic_id !=0 %> <%/if%>
<%:prop.genus%> <%:~formatDate(prop.online_date, 'YYYY MMM DD' )%> <%:prop.titl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intro%>

add
新會員

<%:prop.email%>

add

<%:prop.title%>

比起真人,Z 世代更愛與「虛擬網紅」互動?

比起真人,Z 世代更愛與「虛擬網紅」互動?

Dec 20, 2022

從傳統的偶像崇拜,到人人都能經營自媒體成為網紅,再到現今各式的「虛擬網紅」,粉絲黏著度甚至超越真人網紅,成為新世代喜愛的「偶像」。為什麼 Z 世代喜歡虛擬人物?如何改變社群凝聚方式?

# 跳脫傳統偶像崇拜 # 虛擬網紅更能凝聚Z世代 # 大家一起玩迷因梗

陳信如

陳信如 / 採訪編輯

採訪寫作

陳卓君

陳卓君 / 副總編輯

審訂

圖片來源 - Unsplash

questionquestion

<%:prop.realname%>
<%if prop.email %>

<%:prop.email%>

<%else %>

<%:prop.realname%>

<%:prop.intro%>

<%/if%>
已有閱讀權限

此次與談人

羅禾淋

羅禾淋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
副教授

徐欣萍

徐欣萍

成功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許允聖

許允聖

中國科技大學
數位多媒體設計系
副教授

發生什麼事?

元宇宙趨勢下,元人娛樂於 2022 年七月推出台灣第一位虛擬偶像歌手「Lady LayLa 萊拉」,運用 Unreal 虛幻引擎 UE5 即時成像,結合真人聲優可 Live 演出。(經濟日報

  • 虛擬網紅是利用人工智慧、深偽(Deepfake)、電腦生成圖像(CGI)等技術產出的人物,如虛擬主播 VTuber、虛擬模特 Vmodel。(LnData 麟數據科技
    • 日本在 2016 年出現 VTuber 風潮,由真人直播主(又稱「中之人」)在背後扮演的 3D 動畫角色。Vtuber 的開山始祖「Kizuna AI 絆愛」才出道五年,其 YouTube 頻道訂閱數已突破三百萬。(Yahoo
    • Lil Miquela 為洛杉磯科技公司 Brud 創造出的虛擬網紅,Instagram 追蹤人數達 290 萬,不但發布單曲,也為 Burberry、Chanel 等品牌拍攝寫真,年收入超過新台幣 3 億元,2018 年被《TIME》雜誌選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網紅之一。(SOL 聲活圈
    • Rozy 為韓國首位由 AI 打造的虛擬網紅,去年受 Tiffany Co.、Calvin Klein等廠牌贊助,獲利約 85.4 萬美元。(Business Insider
  • 與虛擬世界的人物產生歸屬感,建立親密關係。
    • 2017 年上市的戀愛遊戲《戀與製作人》,遊戲中有四位不同風格男主角,可跟虛擬人物打電話、傳訊息、發動態。截至 2018 年初創造約 3,200 萬美元營收,粉絲們甚至在劇中主角生日時,集資新台幣 116 萬元買下 LED 外牆慶祝。(巴哈姆特
    • 日本公司 GATEBOX 發表虛擬女友產品 GTBX-100,不但會傳 LINE 關心你,還能幫你控制家中電器,在回家時幫你開燈,更能用語音直接聊天。(LINE HUB


為何虛擬網紅受歡迎?

根據社群媒體分析機構 HypeAuditor 調查,以貼文互動率來說,虛擬網紅高出真人網紅三倍,其中 13-17 歲年輕人佔了 14.64%,高出一般網紅兩倍。(HypeAuditor

  • Z 世代熟悉網路,更能接受與虛擬人物互動。
    • Z 世代身為「數位原民」,從小習慣與數位設備交流,若虛擬人有個性化交流、形象、語音的「真實」感,Z 世代就會把它當「人」看待。(VOGUE
    • 虛擬網紅的受眾普遍喜歡日系動漫角色,過於擬真容易踩入「恐怖谷」,指的是人傾向喜歡跟自己外觀相同的東西,但喜歡到某程度會突然覺得很恐怖,因此設計上可從 2D 動畫角色入門。(詳見文末 中國科技大學數位多媒體設計系副教授許允聖訪談)
  • 虛擬角色的新鮮感、匿名的角色扮演,吸引年輕人沉浸其中。(詳見文末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副教授羅禾淋訪談)
    • 人物設定大多會建構在某種遊戲,就像《火影忍者》、《海賊王》動漫角色活在社群平台上,可以直播聊天。
    • 特殊的世界觀加上故事設計,玩家跟著劇情走,有娛樂與「被陪伴」的抒壓感。
    • 大家有種「一起玩」的沈浸感,可以跟吸血鬼、貓女、船長等角色聊天,隔閡感比真人網紅低。
  • 虛擬人物沒有真人的情緒化,投射出理想自我。(詳見文末 成大心理學系助理教授徐欣萍訪談)
    • 虛擬人物沒有真人情緒化、深度溝通的障礙,從不喊累、不發脾氣,帶給在真實世界遭遇挫折的人慰藉與心靈寄託
    • 人們因為欣賞某個角色而投射愛戀情懷,也更喜歡與角色互動的自己,產生循環式的回饋增強效果。


未來會如何?

  • 目前台灣的虛擬網紅產出內容大多為雜談、打電動。許允聖指出,期望未來能出現更多元化的內容,讓專業工作者透過虛擬網紅的角色,展現唱歌、下棋、美術、手作等才藝。
  • 現在是虛擬網紅的大藍海時代,未來會出現更多虛擬網紅、虛擬歌手,但角色的成功不再於科技,羅禾淋認為人設要符合動漫族群的電波、迷因梗,留意網路生態才是關鍵。

身在迪士尼樂園,就像在真實生活中上演童話故事,雖然知道米奇等角色是演員扮的,但還是喜歡與角色互動、拍照。虛擬網紅的興起,也投射出 Z 世代在現實生活外的幻想嗎?請看《旭時報》與專家的深度對談。

陪你從「科技+人文」視角,深入國際政經脈動

35元/週解鎖付費會員專屬內容

  • 成為付費會員,即可擁有:
  • ✓ 全站深度分析報導文章
  • ✓ 會員專屬 8 折活動報名優惠

已經是付費會員?登入繼續閱讀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深度對談

question
question
虛擬網紅在 3D 擬真風格與 2D 動漫風格角色的差別? 1 則對談comments 2022-12-14 16:59:19
許允聖

許允聖

中國科技大學
數位多媒體設計系
副教授

主要是經營跟切入角度的不同,一般來說,做 3D 虛擬網紅的入門門檻較高,所以現在都是從 2D 的切入為主,也可能是被受眾影響,因為他們就是吃 2D 這套,而且剛開始投入時,成本低可以做比較好,只要畫師畫得好,這個角色就先贏一半,再加上 2D 運動的能力有限,只有眨眼、張嘴、搖來搖去,相對 3D 也較不容易露餡和崩壞

虛擬角色有一個假説叫「恐怖谷理論」,人會傾向喜歡跟自己結構、造型相同的東西,所以這個角色越接近真人,我們會越喜歡,可是喜歡到某種程度會覺得很恐怖,例如像蠟像,他有點真又不太真時,我們就掉到恐怖谷。有一個例子是音速小子,之前有出電影版,推出時網路上一面撻伐,因為太逼真反而像人面鼠,所以他們趕快找另外特效公司重做。

為什麼很多虛擬角色一開始是卡通動漫造型?因為我們不會覺得很可怕,目前很少做真人的虛擬網紅,第一點是因為技術門檻相對高很多,第二點是真人造型很容易掉入恐怖谷中,變得不討喜。隨著各種引擎的成熟,最近台灣有幾個虛擬網紅要走向 3D 化,朝向更擬真的角色在推,但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危險。

2022-12-14 16:59:19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虛擬網紅跟偶像崇拜投射出何種不同的影響力?為什麼虛擬網紅的互動度更高? 3 則對談comments 2022-12-14 17:01:19
羅禾淋

羅禾淋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
副教授

我們有做問卷研究這件事,發現單純就「回文」來說,虛擬網紅的互動性比真實網紅高三倍,原因是虛擬網紅有「匿名性」,觀眾完全不知道他是誰,也知道他是在扮演一個角色,比較容易是「我跟你玩,大家一起沈浸在氛圍下」的心態,但對於真人網紅,觀眾覺得要跟真人講話會有隔閡感。

我覺得過去的偶像崇拜跟現在虛擬網紅,最大的差別是...

2022-12-14 17:00:03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許允聖

許允聖

中國科技大學
數位多媒體設計系
副教授

其實掏錢這件事不管是虛擬網紅還是真人,會 Donate(贊助)的還是會 Donate,所以有時候不見得是角色,而是受眾的問題,不是因為虛擬角色才得到較多的 Donate,也許是受眾對他的戒心較低,或粉絲是要做給人家看的,這是觀眾的競爭心態,他們越瘋這個角色,就更願意 Donate。

所以回到受眾的部分,其實虛擬網紅的受眾相對集中,那窄的話黏著度就會高,大家都是熱愛這個圈子的人,就會全力去吹捧參與者,互動性就不強,所以跟受眾的寬窄有很大的關係。

2022-12-18 11:46:48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羅禾淋

羅禾淋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
副教授

「資訊」這件事,在網路還沒盛行前,偶像崇拜的資訊比較不透明,假設我很喜歡這個偶像,只能透過報章雜誌、
2022-12-14 17:00:4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日本出現「虛擬女友、男友」,這種跑到虛擬世界建立關係的心態為何? 4 則對談comments 2022-12-14 17:05:25
羅禾淋

羅禾淋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
副教授

日本一直都非常流行戀愛遊戲,像之前 NDS 任天堂行動型的掌機遊戲,有出過類似的戀愛遊戲叫 LovePlus,他是一個掌機遊戲,你在上面可以交虛擬女友,當時我印象很深刻,在 2009 年大家為了要玩這個遊戲去買 NDS,就可以把女朋友放在口袋裡移動,這個遊戲非常成功,所以這種虛擬的男友或女友,在動漫領域早就非常常見,現階段也很多人願意消費這件事情

另外有一款遊戲叫《戀與製作人》,當時有很多女高中生、女大學生,每個月儲個一、兩萬在這個遊戲上面,因為需要付費才可以解鎖遊戲內的故事,他甚至會打電話給你,你可以聽他語音跟你講話。

這種虛擬的男友、女友跟真實的人最大的差別,我覺得是「沈浸性」,虛擬世界中有很多故事觀,你是跟著他的故事觀走,有一種被陪伴的心理,所以也不是説這些人不願意跟真人交往,只是虛擬性有太多的故事,大家被娛樂到就會被吸引,這就是虛擬的力量,而且這力量在電玩遊戲很常看見。

2022-12-18 11:48:05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徐欣萍

徐欣萍

成功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愛與隸屬是人類的基本心理需求,然而,真人世界中的親密關係建立,往往難以讓人收穫真正的純粹與簡單,甚至還常參雜著利益交換的現實,甚或是單方面無辜被操弄,就容易產生所謂的工具人情結,進而自怨自憐,最後便可能導致雙方親密關係變質,理應相互支持的友好關係,終將因為私心或惰性而不復存在。

實際上,追求權力、感受趣味、擁有自由,同樣都是人類重要的基本需求,一旦在真人世界中無法得到這些滿足,抑或是曾經遭受過情感創傷,便可能轉而向虛擬人物尋求生理與心理的寄託,一方面可以...

2022-12-14 17:04:05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許允聖

許允聖

中國科技大學
數位多媒體設計系
副教授

我們看到的都是極端或特殊的例子,但我自己的觀察,並不是那麼多人不願意跟現實生活的人建立關係,不是大家只喜歡虛擬世界的角色,大家還是期待跟真人互動,那種真的要跟虛擬角色過一輩子的,還是少數中的少數。

2022-12-20 15:23:23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徐欣萍

徐欣萍

成功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免除人類擁有情緒且常需要深度溝通的麻煩,二方面則顯得更有效率,因為對已習慣行動上網,且難以忍受延宕的
2022-12-14 17:05:03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從過去的偶像崇拜、真人網紅,到現在的虛擬網紅,可觀察現在 Z 世代偏好什麼樣的社群凝聚方式? 1 則對談comments 2022-12-14 17:07:22
徐欣萍

徐欣萍

成功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所謂的社群,通常泛指一群有共通興趣的人,因著彼此對特定人事物的偏好而群聚在一起,由於 Z 世代是一群相當擅長使用科技產品的數位原生族群(digital native),加上智慧型手機與行動網路的便利,即使社群凝聚的形式並不侷限於網路,但 Z 世代顯然比較喜歡在網路的社群平台與同好互動,他們尤其對影像類的資訊反應敏銳,相較於 Y 世代可能還習於透過靜態文字在網路上自我展現(self-presentation),並常藉由文字解析同好的內心世界,Z 世代則已不傾向耗費太多時間琢磨字句來描述自己或理解他人,因為他們追求的是更直接互動且能迅速引起共鳴的話題與友伴,尤其偏好視覺動態感

所以,那些主題豐富且強調短影音、微影片的網路社群平台就更受 Z 世代歡迎,他們也會學習用類網紅般的影音自介模式來呈現自我,藉此就更容易找到具有凝聚共識的同好。實際上,目前已有許多提供沉浸式體驗的虛擬空間和技術,因此,虛擬模式的社群凝聚顯然比實體互動更加省時便利許多,也能避免倘若哪天社群必須解散,或同好關係不再融洽時的面對面尷尬,既然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許多虛擬分身,顯然未來就算少了其中一個,亦不影響和其他社群的聯繫。或許,方便離開社群也是一種 Z 世代喜歡虛擬凝聚的另類理由吧!

2022-12-14 17:07:2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虛擬網紅未來會有什麼發展? 2 則對談comments 2022-12-14 17:08:59
羅禾淋

羅禾淋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
副教授

現在剛好是虛擬網紅的大藍海時代,今年有很多台灣 VTuber 誕生,最近也有台灣的虛擬歌手出唱片,半年內其他唱片公司也會陸續推出虛擬歌手,所以現在是一個爆發的時間點,那為什麼會突然這麼多?因為還是有基本的商機在,雖然台灣現階段的商機規模不像日本、美國那麼大,比較小眾但還是有一定的商機

虛擬網紅的成功與否跟人設有關,天馬行空的會比較有意義,像是吸血鬼、船長、兔子,所以虛擬歌手的前提不是說媒材是虛擬的,而是人設是有趣好玩的,這會跟動漫族群的電波有關,像動漫迷有很多經典的巫女、兔子、貓女,這些都要加在設定元素中,才會讓人想要跟你互動,像英語系的鯊魚娘就定義是一隻鯊魚,但他只是造型像鯊魚,其實是亞特蘭提斯的人。

2022-12-14 17:08:28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許允聖

許允聖

中國科技大學
數位多媒體設計系
副教授

我會期待未來有越來越多元的可能性,有越來越多專業的工作者,透過虛擬網紅的角色來呈現自己,像現在大多是雜談或打電動,但有些人有歌唱能力,他受限於外型或比較害羞而不願意走出來,那透過虛擬角色就有更多露出或展示的空間,或像是下棋,可以出專門介紹棋藝等特殊內容的虛擬網紅。

在虛擬網紅圈中,有些是手做能力、程式能力、美術能力,可以透過這方式做一些有趣的企劃,像國外有屬於專業型的 VTuber他們做很多專業的節目,相對來說台灣虛擬角色的節目,多元性較低,希望未來有更多元的內容出來,但就會需要強的技術能力去支持。

2022-12-14 17:09:27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為什麼 Z 世代喜歡虛擬網紅?虛擬網紅什麼樣的人格特質會受 Z 世代喜歡? 6 則對談comments 2022-12-18 11:35:34
羅禾淋

羅禾淋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
副教授

虛擬網紅的人物設定非常天馬行空,像有一個虛擬網紅說他是亞特蘭提斯的居民,對我們的邏輯而言就像是動漫角色,為什麼會年輕世代會喜歡?因為他的有趣和奇特。假設我很喜歡看漫畫,像《海賊王》、《火影忍者》,想像動漫角色活在社群平台上,你可以隨時看他直播,留言時他也會回你,這大概是虛擬網紅比一般網紅還要有趣的原因。

最近比較紅的日本漫畫《SPY × FAMILY 間諜家家酒》,它的設定很有趣,主角是有超能力的少女,假設這個超能力少女真的活在現實中,變成一個虛擬的主播跟你對話,那就能玩很多梗,它會把人物設定的故事跟風格,融合在直播上跟你互動,大家就覺得很有趣。

對於動漫式跟真人式的虛擬網紅...

2022-12-18 11:38:23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徐欣萍

徐欣萍

成功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虛擬網紅雖稱其為虛擬,實際上卻比真人更能帶給 Z 世代深刻的互動與連結感,究其原因之一,是因為目前的人工智慧技術幾乎已能「訂做」出完美形象的任何擬真人物,這些角色不論是外表或性格內涵的設定,都能滿足許多人心中的理想投射,甚至也能透過「深偽技術」(deepfake),將特定者的相貌或聲音與其幻想的楷模人物栩栩如真地合為一體,說是偽造卻又真實不已。

因此,Z 世代在與這些擬真網紅互動時,有時是為了...

2022-12-14 16:53:37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許允聖

許允聖

中國科技大學
數位多媒體設計系
副教授

虛擬網紅會即時跟人互動,由中之人跟公司去賦予角色的個性跟演出,所以跟真人網紅相比,虛擬網紅又多了一層想像的空間,觀眾可以把自己的性格跟想法投射到角色上,年輕世代有些人在網路上也有自己的繪形(Avatar 虛擬分身),所以相較上一輩更可以接受虛擬的人物並跟他互動,因為他們在元宇宙或虛擬空間也有另外的身份。

在市場上都是女性角色較多,在風格面上來說,日系的動漫角色比較受到歡迎,另外以中之人來說,在台灣和日本,中之人都有不能曝光的行規,如果曝光,角色可能就死掉了,所以中之人不露面是普遍規則,那為什麼會強調這件事?因為...

2022-12-14 16:56:0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羅禾淋

羅禾淋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
副教授

這跟技術沒關係,單純是喜好風格的問題,台灣就偏向日式系統,看的動漫都是從日本來的,但你看歐美的 DC
2022-12-18 11:42:3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分享 Share シェア

facebooklinetwitterlinkedin

延伸閱讀 Read more

面對難以捉摸的「數位原生代」,元宇宙該如何迎戰?

面對難以捉摸的「數位原生代」,元宇宙該如何迎戰?

身為首批數位原生代,Z 世代不論是消費習慣、價值觀、吸收資訊的模式都與 X 世代、Y 世代截然不同,習慣透過網路取得一切所需的他們,被喻為是最難捉摸的一群。元宇宙,該如何滿足 Z 世代的需求?

2022-12-14 10:30:00

「沈浸式科技」是噱頭還是趨勢?有看到背後的商機嗎?

「沈浸式科技」是噱頭還是趨勢?有看到背後的商機嗎?

大家應該有用過社群媒體的濾鏡,不管是搞笑、美顏、心理測驗,透過手機看到虛擬物件在身邊移動,互動式的情境讓大家欲罷不能。企業如何運用沈浸式科技與新世代溝通?該如何導入新科技?沈浸式體驗在未來會怎麼發展?

2022-09-28 11:30:00

永遠年輕、美麗、無醜聞:韓國虛擬網紅的崛起

永遠年輕、美麗、無醜聞:韓國虛擬網紅的崛起

韓國的虛擬藝人擁有韓國主流審美觀:大眼睛、小臉、白皮膚,可能會誤導消費者追求一個「不存在」的外貌目標。

CNN

傷害與治療一線之隔,Deepfake 如何替未來醫療鋪路?

傷害與治療一線之隔,Deepfake 如何替未來醫療鋪路?

2021 年台灣出現了首例 deepfake 換臉犯罪,多位知名人士的頭像被深度偽裝於高度逼真的色情影片中,甚至總統人像也被移花接木,涉及國安及犯罪。影片是假的、但傷害是真的,deepfake 真的這麼壞嗎?其實,也有善的應用。

2022-04-13 10:00:00

時間標記 Timestamp

EPEPISODE #旭沙龍-張育寧時間

EP #
邀請已成功寄出 Sucessfully s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