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if prop.topic_id !=0 %> <%/if%>
<%:prop.genus%> <%:~formatDate(prop.online_date, 'YYYY MMM DD' )%> <%:prop.titl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intro%>

add
新會員

<%:prop.email%>

add

<%:prop.title%>

企業永續除了種樹、淨灘,該如何實踐「生物多樣性」?

ISSUE #078

企業永續除了種樹、淨灘,該如何實踐「生物多樣性」?

Jan 03, 2023

幾世紀以來,人類文明發展致使全球生態系統迅速變化,大量喪失生物多樣性。從教科書到社會新聞,無不倡議「人類有責任維護生態」的概念,但是真正願意付諸行動的企業又有多少?繼「淨零碳排」後,「生物多樣性」有可能變成下一個新興口號嗎?

# 生態維護是長期抗爭 # 社會共感仍不夠 # 企業可以從 TNFD 切入

王縈緹

王縈緹 / 採訪編輯

採訪寫作

陳卓君

陳卓君 / 副總編輯

審訂

圖片來源 - Unsplash

questionquestion

此次與談人

邱祈榮

邱祈榮

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兼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主任

陳建佑

陳建佑

致德國際策略暨商業發展總監

發生什麼事?

  • 據世界經濟論壇《2022全球風險報告》調查,未來十年全球前十大風險中,生物多樣性喪失(biodiversity loss)從 2021 年的第五名,躍升來到了第三名。而前兩名分別是:氣候行動失敗(Climate action failure)及極端氣候(Extreme weather),除了本就受高度關注的氣候議題外,生態衝擊所產生的風險正一步步逼近。(世界經濟論壇
  • 「生物多樣性公約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CBD)」早在 1992 年里約熱內盧的地球高峰會上,就與「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同時被提出,但是各國對於減碳的關注度,遠遠高於生物多樣性。(UN
  • 生物多樣性的維護比碳議題來的更棘手,氣候變遷可以透過能源轉型、減碳等方式有效達到減緩,白話來講便是還有得救。但是,生態物種的滅絕將會是不可逆的影響,如何止損是唯一的解方。(詳見文末 致德國際策略暨商業發展總監陳建佑訪談)


為什麼企業非做不可?

  • 許多永續準則如 CDP、GRI 等,都將在 2022、2023 年把生物多樣性納入評分項目之中。當永續的「考試卷」發下來後,無形之中也約束了企業不得不跟進重視生物多樣性,這意味著揭露生物多樣性資訊的時代即將來臨。(ESG Today
  • 目前全球一半以上的 GDP 都與自然相關,所有行業都直接或間接的依賴於自然資源,生態系統崩潰可能導致重大運營風險。EY
    • 直接性的依賴:在生技、美妝等產業中,產品的原物料高度來自於生物材料及遺傳資源。(CBD
    • 間接性的影響:在製造、石油等產業中,建廠、擴廠等業務行為都需要森林、土壤、水源的支持。


執行上的困難點?

發展生物多樣性的第一步在於,必須盤點每個產品的生命週期中對生態的影響,識別優先保護的物種與棲息地,才能夠建立下一步具體行動。這將會是一大筆資源的投入,要說服董事會投入資源到「非組織鑑別出的重大風險議題」具有一定的難度。(IUCN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 生態的維護是一場長期抗爭,並非一、二年就能開花結果,投資前難以衡量成效,也很難追蹤,包含太多的不確定性,也是讓許多企業主為之卻步的主因,更導致許多上市櫃公司當前的生物多樣性政策仍以較為空泛的字眼來訂定,如:「盡可能的」做到、「適時地」採取行動等等。
  • 生物多樣性目前與社會的共感仍不夠無前例可循,現在的趨勢就好比十年前的減碳議題,對於企業來說較像是,「隱約知道發展生物多樣性很重要,但實際又不知道有多重要。」(詳見文末 致德國際策略暨商業發展總監陳建佑訪談)
  • 生態不如氣候變遷好鎖定,就碳議題來說只要導入方法,每個產業都能進行碳盤查。但是生物多樣性會根據產業、地區等外部因素,而涉及不同的生態圈,針對每項物種的復育提出的因應方案也有差異,執行起來的難度甚高。(詳見文末 台大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主任邱忻榮訪談)


企業可以怎麼做?

  • 從TNFD(自然風險財務揭露, Task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切入:
    • TNFD 是關於自然風險的全球倡議,以幫助企業評估自身「自然相關」的風險管理和揭露方向。採用了與 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 Task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極為相似的架構。TCFD 著重於氣候變遷,而 TNFD 著重的是自然議題。(TNFD
    • 會面臨到「該怎麼做生物多樣性」的組織,大部分以中大型企業為主,相對的對於 TCFD 的熟悉度也會較高,從框架雷同的 TNFD 作為起點,操作起來也較容易。
  • 從「碳中和」切入:
    • 若企業能一石二鳥,將生物多樣性結合其他社會議題併齊執行,也較容易說服公司投入資源。如:從重要性眾所皆知的「碳匯」切入,在種樹的同時規劃生態的復育,先讓企業主看的到短期的成果,才有利於延伸討論到長期目標的機會。(詳見文末 致德國際策略暨商業發展總監陳建佑訪談)
  • 從「碳定價」切入:
    • 企業可以透過碳定價來匯集資金,投資更多永續議題。微軟早在十年前便推動內部碳定價,利用碳費收益發展其他綠色項目,如:風能、新能源等。現今也得以更好的面對,因永續範疇不斷擴張,所帶來的資金需求。(詳見文末 台大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主任邱忻榮訪談)
    • 微軟更結合自身的技術優勢,研發與追蹤生物多樣性相關的演算系統,除了供企業內部使用,也把這項產品向外販售,建立了一個新的商業模式。做永續不能只單看現在,付出的資源,未來都有機會回到企業身上。


未來會如何?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後,全球對於生物多樣性的維護有了更具體的工作藍圖,期望在 2030 年前保護 30% 的陸地及海洋,達到「30x30」目標。但是對於擁有豐富物種的開發中國家,如:剛果、巴西等,資金的缺乏恐會是一大問題,對於有跨國營運據點的企業也須注意。(ESG 遠見

怎麼樣的方式才是真正對生物多樣性有益的?其他相關企業的案例分享?請看《旭時報》與專家的深度對談。

member level
《旭時報》付費訂閱「56折早鳥價」!

每日只要3元,為自己預訂2024年「科技 + 人文」的國際趨勢洞察
(早鳥期間:現在-2024/03/31)

完整付費內容將於2024/4月隆重上線

深度對談

question
question
未來 DJSI、GRI、CDP 等永續準則,針對生物多樣性的要求會走往什麼趨勢? 1 則對談comments 2022-12-29 00:36:43
陳建佑

陳建佑

致德國際策略暨商業發展總監

可以確定的是各項永續準則都正逐步把生物多樣性會納入重點議題,揭露的方向也會根據產業別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確實還是有些行業與生物多樣性較無關聯,若把所有產業的標準及要求都統一會造成不公。反之,只要是碳排大戶,對生態的衝擊力道也會是最嚴重的,如:製造業、石油業等等。或許未來在進行建廠、擴廠等業務行為時,生物多樣性也會大幅度的被納入環評的考量,因此企業在做相關的揭露時,也要符合自身產業的性質。

2023-01-02 13:30:29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企業目前發展生物多樣性的最大難點為何? 2 則對談comments 2022-12-29 23:36:43
陳建佑

陳建佑

致德國際策略暨商業發展總監

首先我覺得首要困難點在於,生物多樣性目前與社會的共感仍不夠、無前例可循,現在的趨勢就好比十年前的減碳議題,對於企業來說較像是,「隱約知道發展生物多樣性很重要,但實際又不知道有多重要。」

第二、在企業內部要說服老闆追蹤生物多樣性有一定的難度,生態的維護是一場長期的抗爭,投資難以衡量成效,且也很難追蹤,其中包含了太多的不確定性。

但是可以觀察到的是,即使企業卻步,但許多中大型組織不得不往生物多樣性的發展邁進,主因在於許多永續準則都已規劃在 2022、2023 年將該議題納入評分項目,如 GRI、CDP 等等。當考試卷發下來後,企業也不得不正視這個議題。

2023-01-02 13:29:03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邱祈榮

邱祈榮

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兼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主任

我覺得可以從兩個面向來談,首先企業可能沒有認知生物多樣性對企業經營的重要性;第二、政府在推動生物多樣性議題的力道尚不太足夠,可以看到的是大部分的資源仍以投入碳議題為優先。

企業最難的在於怎麼從產品的生命週期之中,包含原料、生產、製造、銷售、終端處理等等,每一個過程定義對生物、生態的依賴性以及影響。生態議題不如氣候變遷好鎖定,就碳議題來說每個產業都能計算自己的碳排量,但是生物多樣性本身不確定性就很高,會根據產業、地區等,與其他外部因素而產生不同的影響。針對不同的物種、族群須提出的因應方式也有差異,因此執行界定或評估起來的難度甚高。

2023-01-03 12:18:0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許多企業因資源不足,無法針對業務範圍內對生物資源進行盤點,建議第一步該做些什麼? 3 則對談comments 2022-12-29 23:38:08
陳建佑

陳建佑

致德國際策略暨商業發展總監

在兩三年前其實就有一個名詞漸漸浮出水面—TNFD(Task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基本上它與 TCFD 的框架十分雷同,因此我會建議企業要做生物多樣性時,可以參考 TNFD 為切入點,因會面臨到「該怎麼做生物多樣性」的組織,絕大部分以中大型企業為主,相對的對於 TCFD 的熟悉度也會較高,操作起來也較容易上手。

2023-01-02 13:29:27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邱祈榮

邱祈榮

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兼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主任

一、就行動上來說,主要關鍵在於資金從哪裡來?以減碳為例,企業可以透過碳定價來匯集資金,投資於減碳措施。舉例來說,微軟在十年前就開始執行內部碳定價,利用這些內部碳費集資來投資更多的永續議題,如:風能、造林、碳權計畫等等。更結合自身的技術優勢,研發與追蹤生物多樣性相關的演算系統,也把這項產品提供給內外部企業使用,建立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

其實整個永續產業鏈都是層層相關的,且涉及的範疇只會越來越廣,需要的資源將不斷增加,現在不做以後壓力只會更大,因此及早因應生物多樣性議題應是不悔策略。

2023-01-03 12:20:3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二、就概念上來說,可以先從TCFD(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談起,TCFD 已導入台灣約 5-6 年,今年金管會也正式規定明年(2023)六月開始,所有的上市櫃公司都必須提交TCFD 的報告。而 TCFD 主要揭露的與氣候變遷較為相關,另一項TNFD(Task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NFD)便是著重在自然相關議題,其架構也與 TCFD 相似,對於企業來說較不陌生,做為切入生物多樣性議題的起點,也是國際間逐漸形成的共識。

2023-01-03 12:21:34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種樹、淨灘常是企業為了「交功課」而做,怎麼做才是真正對生物多樣性有益的?相關企業例子分享? 4 則對談comments 2022-12-29 23:41:35
陳建佑

陳建佑

致德國際策略暨商業發展總監

我必須要說,若是偶一為之的淨灘、植林活動沒有延續性,都會比較可惜。但若有策略性地整體規劃,淨灘、植林都可以是一個很好的方向付諸行動,只是說還是必須長期追蹤及分析後續成效,才會是真正對生態有益的。

至於「對生態有益」的定義為何?其實真的非常廣泛,很重要的一點是「行動必須根據在地化」,例如:在芬蘭,極地森林會是需要被重點關注的議題,在肯亞,會是草原,而太平洋則是珊瑚礁。每個區域有不一樣的生態系統,動植物的種類及特性也都有所不同,如果真的要種樹,那也請選擇當地的原生樹種。

2023-01-02 13:30:01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我也建議若企業能一石二鳥,將生物多樣性結合其他社會議題併齊執行,較容易說服公司投入資源。我曾經負責過一個生態復育的專案,該專案原先以碳中和為主要計劃起因,種樹為具體行動。在種樹行動導入了生態復育的行動,從重要性眾所皆知的「碳」切入,讓老闆看到短期是有成果的,才能進而延伸討論到其他的長期目標的機會。

2023-01-02 13:30:15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邱祈榮

邱祈榮

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兼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主任

企業願意投入資源進行種樹、淨灘我覺得有這個理念都是好的,但是真正該關注的還是具體及長遠的成效。常常看或聽到一些有關企業在海邊種樹的新聞,其實以臺灣的條件很適合植物的生長,沒有干擾時,只要5、10 年生態系統便會自己慢慢恢復,草、樹都會慢慢長回來的。所以如果在沒有生長植物的海邊,應更加小心,或許代表當地可能在過去生態演替過程,可能受到外部的干擾,如颱風、強浪或火燒。若選在這種地方種樹,只要再來颱風、強浪等,過去付出的努力就等於白費。因此,選擇種樹的地點以及物種,應經由專業的評估,瞭解過去種樹地點的生態演替過程,做出最為適切的種樹策略,方能達到復育生態的初衷。

換言之,我們常說十年樹木,意謂種樹是需要具有長期投入的決心,沒有10或20年是看出不出成效的。另外,許多企業往往在意的是剛種樹時的媒體效果,但更重要的是種完樹之後的養護工作是否落實?樹木是否能夠健康長大,真正發揮應有的生態服務效益,才應是永續企業該有的作為與擔當。

2023-01-03 12:26:35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通常越是與國接軌的企業,會伴隨著國際眼界或壓力,適時地找到解方。舉例來說,台泥跟隨國際混凝土協會2050淨零排放的要求,公司很早就宣示2050 淨零排放目標,並擬定減碳相關路徑圖。在生物多樣性方面,是少數有加入 Business For Nature 倡議的台灣企業,得以跟隨國際腳步,擬定生物多樣性管理計畫,能夠按部就班執行系列的生物多樣性復育計畫。由此可知,加入國際社群,透過社群制約與學習,其實就是企業融入生物多樣性議題最有力的推手。企業要國際化談的不只是產品如何外銷國外,更重要的是治理觀念必須跟得上國際潮流,並能內化成為公司文化再向外拓展。

2023-01-03 12:27:49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企業非得做生物多樣性嗎?生物多樣性有可能會是下一個新興口號? 2 則對談comments 2022-12-29 23:43:01
陳建佑

陳建佑

致德國際策略暨商業發展總監

其實現階段就已經是一個新興口號了!碳議題也會直接影響到生物多樣性的議題,不過我認為維護生物多樣性一定會比碳來得更重要。「碳」現在專注於討論減緩及調適,白話來講就是還有得救,但是要怎麼積極、有效率的救,會是問題。但是,生態物種的滅絕將會是不可逆的影響,如何止損是唯一的解方。

2023-01-02 13:30:48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最重要的是,企業需要懂得停、看、聽,不需要貿然的切入不熟悉的領域,不過當議題與企業的業務性質很有連結性時,要有自知的敏感度、採取行動。但是也因生物多樣性是一項長期的投資,這便回到了,若是生物多樣性與本身營運並無太大的關聯時,要說服董事會投入資源到非組織鑑別出的重大風險議題,會是一大挑戰。

2023-01-02 13:31:19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延伸閱讀 Read more

為了永續,願意開始計算每日「碳足跡」攝取量嗎?

為了永續,願意開始計算每日「碳足跡」攝取量嗎?

為了健康,人們習慣進食時有意識地計算熱量攝取量,但為了永續,「碳足跡」的攝取量應該為多少呢?假如你今天很想來一碗牛肉麵,會因為碳足跡超標,而捨棄牛肉麵,改選擇其他低碳食物嗎?

2022-08-17 10:30:00

基因編輯為人類存續帶來曙光,但眼前有哪些挑戰?

基因編輯為人類存續帶來曙光,但眼前有哪些挑戰?

「基因」相關技術總被認為如潘朵拉盒子一般,開啟了各種可能,也不免出現許多爭議。但其實「基因編輯 CRISPR-Cas9 Genome Editing 」具有治癒絕症的潛力,甚至有機會解決糧食與氣候危機。基因編輯或許是通往未來的鑰匙。

2022-05-10 12:00:00

永訊智庫「ESG 版 Google」用 AI 讓報告書編制變簡單

永訊智庫「ESG 版 Google」用 AI 讓報告書編制變簡單

ESG 近年來成為顯學,企業紛紛投入編制 ESG 報告書,但所需工時長、成本高,雖有顧問公司提供協助,卻缺乏數位化工具。永訊智庫開發的管理系統與資料庫,如何協助企業無痛編制永續報告書,實現數位治理?

2022-10-11 11:30:00

沒有進展的 COP27?「損害賠償基金」是玩真的還假的?

沒有進展的 COP27?「損害賠償基金」是玩真的還假的?

COP27 在國際局勢不穩、全球通膨等背景下舉行,13 天的氣候談判幾乎沒有新進展,甚至因為遲遲沒有結論而延後閉幕,最後在「延長賽」中成立了「損害賠償基金」,但缺乏細節。到底這些先進國家是玩真的?還是假的?

2022-12-28 10:30:00

面對 2023 歐盟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台灣準備好了嗎?

面對 2023 歐盟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台灣準備好了嗎?

在全球綠色馬拉松中,歐盟總是率先全球,針對環境的議題,訂定最嚴格的標準。歐盟早在 2005 年就已實行碳交易系統,為何在 2021 年又宣佈了「 CBAM 碳邊境調整機制」?台灣該如何迎戰碳關稅?

2022-10-26 10:00:00

時間標記 Timestamp

EPEPISODE #旭沙龍-張育寧時間

EP #
邀請已成功寄出 Sucessfully s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