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什麼事?
「民主是不是正在衰退?」這是政治學者自 2005 年以來就在討論的題目。2015 年,習近平接任中國國家主席後約兩年,中國成功的大外宣讓「威權復興」這個詞在國際政治圈掀起熱潮。
- 民主衰退似乎也不是壞事,當奉行威權政治制度的中國,展現高經濟成長與在國際事務的準領導人姿態,高績效的威權可能更比無效率的民主制度對人民更有價值。
- 2021 年 1 月美國大選,川普競選連任失敗後,衝進美國國會大廈的武裝暴動混亂,不只顯示美國選舉制度的缺陷和民主體系的脆弱,更映照另一邊共產中國的強盛。
- 20 世紀美國霸權所形塑的意識形態不再是唯一價值,這是習近平最想做到的事;不只是為中國兩百多年在國際社會積弱雪恥,更為中共維持威權統治正當性立下自信與信人的基礎。
民主衰退是什麼意思?
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政治社會學教授戴雅門(Larry Diamond),在台灣最知名的中譯出版作品是《妖風──從俄羅斯狂暴、中國雄心和美國自滿手中拯救民主》(Ill Winds: Saving Democracy from Russian Rage, Chinese Ambition, and American Complacency),在卸下他一手創辦的《Journal of Democracy 民主雜誌》主編一職前,他再次清楚的定義民主衰退的現象,並警告世人必須有所警覺。
- 接下來數十年,人類社會將進入兩種截然不同的統治形式——一種基於權力,另一種基於合法性——,前者為威權獨裁政體、後者為民主選舉政體,兩者之間劃時代的對抗時期。
- 中國是這個對抗性的其中一個標誌性國家;20 年前多數學者、包含來自中國的學者,都樂觀預期中國會在快速的經濟成長後走向民主化,就像台灣那樣。2007 年,經濟學家 Henry S. Rowen 預測,中國到 2015 年會成為「部分自由」的國家,到 2025 年成為「自由」國家。
- 這些樂觀的推測來自於這樣的推論:經濟成長會培養出更強大的公民社會和更多訓練有素的技術官僚,中國勢必朝向法治國家方向演變,同時,腐敗和不負責任的執政會產生統治危機,從而為民主中國開闢道路。
- 20 年後的現在,大家都知道結果是相反的,但數位審查、操縱和控制,以及愈來愈強大人工智慧科技,使數位公民多元化的樂觀預期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一種幻覺;運用科技,習近平擁有前所未有的監控高壓統治工具,將中共的威權統治制度打造為一個更紮實的高效率權力系統,中國因此沒有壓力必須往合法性的民主制度前進。
- 同樣是國際級政治制度學者,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Yoshihiro Fukuyama)在與戴雅門的思辨對話中,提出另一個角度的思維,他認為,「世界上許多民主國家的合法性與其說是取決於其民主制度的深化,不如說是取決於它們提供高質量治理的能力。」
- 換言之,福山認為民主政府真正的挑戰是,如何在新的技術衝擊下,提高並長期維繫好的政治治理成效。認為政府辜負了他們的公民,對政府的能力充滿疑問,幾乎不可避免地會傾向於將治理不善歸咎於民主。
高質量的民主延續:台灣的挑戰
對台灣來說,談全球民主衰退現象是一件沈重的事,然而,如果我們不能正視現代民主正在經歷艱難時刻的事實,就無能捍衛我們用 400 年血腥移民史才蹣跚打造的問責式民主自由社會。
- 夾在美國與中國之間,台灣就站在民主與威權制度之戰的前緣。台灣人選擇民主還是獨裁,決定亞太地區的這條戰線,將維持在台灣海峽之間,還是在太平洋中線。
- 然而,台灣人做出選擇的方式,並不是靠中國站還是靠美國站;而是,如何讓台灣變成一個具有高質量治理的善居之地。
- 那麼,接下來要討論的問題就變得簡單多了。台灣人相信中國大外宣所展示出來的,威權政治體制的新自信和活力嗎?在經過 2 年多疫情封鎖、香港一國兩制提前結束等事件後,台灣人對中國威權政治體制的自信活力的觀感與評價又是什麼?
- 如果這兩個問題,在台灣的普遍民意結果,都能找到明顯的走向,那麼台灣政治人物(與政客們)或許就能針對什麼是台灣人要的「高質量治理的善居之地」提出相應的政見與政策設計了。
一年後,2024 年的台灣總統大選,就是這場民意走向的關鍵調查,「民主是不是富裕國家唯一合適的政治制度?」台灣人是堅信、還是產生了懷疑?一年後,台灣人的答案,也會同時決定太平洋新冷戰格局的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