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什麼事?
- 台灣因「垃圾不落地」政策,不同於國外定點垃圾桶的系統,採取定時、移動式垃圾車的方式,回收率高達 55%,不再是「垃圾之島」。(衛報)
- 為服務無法追垃圾車的民眾,出現傳統垃圾代收業者「小蜜蜂」,幫忙收集鄰里間的垃圾,但多透過電話接洽、手動建訂單、紙筆記錄路線,出錯率高且聯繫不便,服務量能不足。(meet 創業小聚)
- 「不公平」的垃圾清理費:垃圾清理費在雙北市是「隨袋徵收」,需自己付費購買垃圾專用袋,每月花約 30 元 ; 其他縣市採「隨水費徵收」,以度為單位,用多少水就收多少垃圾費,每戶平均每月繳 129.5 元。(上報)
- 新北市採隨袋徵收後,每戶的垃圾處理費從 1,300 元降到 390 元、垃圾量從 2,500 噸降到 1,500 噸、資源回收率從 30.14% 提升到 56.86%,可見「污染者付費」的制度能減少垃圾量、增加回收意願。(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如何解決丟垃圾痛點,同時減量?
全台灣沒有垃圾場的公寓、透天、華廈約有五百八十萬戶,Tracle 垃可營運長陳稟韜提及,對常加班的上班族、新手爸媽的小家庭、獨居老人來說,丟垃圾相當不便,即使是有垃圾場的社區大樓,也有垃圾過量、分類不合格的問題。
- iTrash 提供 24 小時的智慧化無人垃圾收集服務,回收整合服務站有三類機台(一般垃圾、瓶罐、廚餘),民眾只要攜帶悠遊卡即能丟垃圾。(iTrash)
- Tracle 提供到府代收垃圾服務,只要將垃圾置於門口,即有專人到場收取。採一、三、六個月的訂閱制,可透過 LINE 查看訂購方案、調整收取日期,單戶家庭與多戶社區都能使用。(Tracle)
- 對於有閒置空間、沒時間倒垃圾的店家,也可與 Tracle 合作,商家提供倒垃圾的集中點,垃圾即可免費處理。
優化垃圾處理系統?
- 系統智慧化控制,方便、公平且環境整潔。
- iTrash 垃圾桶有冷藏、壓縮、除臭功能,不會有定點垃圾桶的髒亂問題,因與網路結合,垃圾桶八分滿即通知清運人員收取,而「秤重收費」機制也落實公平性,丟多少就付多少錢,不受專用袋或用水量限制。(關鍵評論)
- 垃圾再處理,回歸循環經濟。
- Tracle 將廚餘交由後端廠商處理,餵食給黑水虻後,成為高經濟價值的昆蟲蛋白,讓廚餘回收再利用。(meet 創業小聚)
- iTrash 將回收的寶特瓶捐給慈濟大愛,也提供給業者製作成洗髮精的瓶子、雨傘等,並與能源廠合作,垃圾不拿去燃燒而做成燃料棒。(詳見文末 iTrash 執行長劉涵宇訪談)
- 開發新技術,讓回收物實質進入回收系統。
- 大家以為手搖杯、紙餐盒是丟紙類回收,但因內部為防油防水有鍍塑膠模,後端有九成都進焚化爐,劉涵宇表示正在研發特殊的機器,讓此類垃圾能真正進到回收系統。
未來該如何?
- 倒垃圾模式多元化,希望廠商能將資源整合。
- 未來的模式會越加多元,陳稟韜認為代收垃圾、iTrash、垃圾車都會持續發展,以滿足不同需求的人,且此產業在運作上較傳統、封閉,希望類似廠商未來能互相合作,像擁有硬體設備的廠商幫忙處理回收物、垃圾集中點的整合等。
- 垃圾減量為全民意識,同時盡企業社會責任。
- 劉涵宇提到目前正開發 APP,讓用戶檢視自己丟了多少垃圾,換算成製造多少碳排,而做資源回收又會減少多少,讓大家對減碳有實質感受,帶動垃圾減量。
- 另外劉涵宇說明,資源回收的經濟效益不高,但因減碳能被數據化估算,鼓勵企業與 iTrash 合作瓶罐機,以企業的力量支持節能減碳。
不管社會多快速發展,「垃圾」永遠會是一大考驗。在現代人生活習慣改變下,如何提供更方便的垃圾清理方式?台灣垃圾處理系統又有何痛點?請看《旭時報》與新創業者的深度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