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什麼事?
在全球經濟疲軟、中美對立、俄烏戰爭未歇的現況下,印太國家力拼吸引外資、增加貿易。美國提出的 IPEF(印太經濟架構)雖然沒有市場准入的協議,但對於印太國家來說,繼續無偏見地歡迎所有大國的貿易和投資,並從中獲益,仍是主要路線。
- 在 2023 年二月底,泰國內閣批准了 IPEF 的談判框架草案,確立框架下泰國的立場與合作指南。談判將集中於加強泰國與合作夥伴國家之間的供應鏈、清潔和環保的經濟發展、以及反腐敗和透明稅收管理的合作。
- 事實上,泰國政府在 2022 年宣布加入 IPEF 會談的決定,讓非常熟悉泰國總理巴育(Prayut Chan-o-cha)的分析師和專家嚇了一跳。
- 主要是先前兩年多來,政府的聯合政黨不斷爭論加入 CPTPP 的利弊,拖累了擴大自由貿易網路的努力。這次加入 IPEF,是泰國極力推動「生物、循環及綠色經濟」(Bio-Circular-Green Economy, BCG)模式的基礎。(Bangkok Post)
- IPEF 對泰國來說,提供發展第三期數位發展計畫(Digital Landscape Development Plan)的平台,並藉由與其他主要經濟體的合作接軌國際,解決區域或全球議題,減少來自民間社會組織、私部門與基層團體的政治壓力。 (Bangkok Post)
- 該計畫目標於五年內(2023 - 2027),讓泰國完全數位轉型(full transformation),躋身 IMD 世界數位競爭力前 30 名、數位經濟佔整體 GDP 的 30%。(VietnamPlus)
- 在東南亞國家投入數位經濟發展的同時,泰國政府於 2022 年 7 月通過《泰國國家人工智慧戰略和行動計劃(2022-2027)草案》,以推動至少 100 項人工智慧應用發展,為泰國創造 480 億泰銖(約台幣 426 億元)經濟收入,著重於食品及農業、政府服務、健康及醫藥、製造業、旅遊等領域。(NECTEC)
泰國產業轉型方向為何?
美國推動 IPEF,期望建構經濟體的韌性、永續、公平性和競爭力,其方向與泰國於 2021 年推動的 BCG 模式有不少共通性。
- 由泰國主持的 2022 年 APEC 峰會,其主題為「開放、連結、平衡」(Open. Connect. Balance.),其中的「平衡」是以 BCG 模式為重點,透過整合生物、循環與綠色三種經濟途徑,來促進永續經濟成長,讓泰國成為「東協的生物經濟中心」。
- BCG 模式是利用泰國在生物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上的優勢,透過技術與創新將泰國轉變為以價值為基礎的經濟體,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及泰國自給自足經濟哲學(Sufficiency Economy Philosophy, SEP)保持一致。(NXPO)
- BCG 聚焦四大產業,包括食品與農業(Food and Agriculture)、醫療保健(Medical and Wellness)、生質能源、生物材料與生物化學(Bioenergy, Biomaterial and Biochemical)、觀光與創意經濟(Tourism and Creative Economy),期望加速泰國疫後經濟復甦。
- 預計在未來五年內,BCG 產業合計經濟價值為 4.4 兆泰銖,占整體 GDP 約 24%。
- BCG 屬於泰國近五年較重要的政策,所涵蓋的領域早在 2019 年推動的「泰國 4.0」就有,現在則將目標轉為永續。這也會帶動泰國政府對於產業的獎勵與優惠,吸引外資。(詳見文末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東南亞及印度業務服務副總經理張智媛訪談)
- 泰國 4.0 是整個泰國外資政策與重點產業規劃的統稱,期望泰國從「1.0」的農業、「2.0」的輕工業、「3.0」的重工製造業,提升為「4.0」– 具備生產自動化、生技與數位經濟等的創新導向製造業。(換日線)
- 其中,「東部經濟走廊」(Eastern Economic Corridor, EEC)為泰國 4.0 中的旗艦計畫,鼓勵對綠色和循環項目的新投資,以提高能源效率、加強資源和廢棄物管理,並發展永續和綠色經濟的產業生態系。(APEC 通訊)
- 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BOI)在 2022 年 10 月通過 2023-2027 年投資促進戰略架構,藉由所得稅免稅等優惠吸引投資,鼓勵企業透過科技進步、綠色和智能產業轉型強化泰國成為區域商業、貿易和物流中心的地位。(KPMG)
台灣的商機何在?
泰國藉由自動化與數位技術,在高端農業與生物技術、數位和下一代汽車等重點產業上加速推動綠色與循環經濟。泰國工業聯合會(FTI)則宣布在 2024 年前,將泰國所有工廠遷至環保工業區。在泰國綠色新政下,台灣產業的商機何在?
- 台灣的農業技術、循環再生技術、農業廢棄物再利用技術等都非常進步,可將這些帶到泰國,規模更大,可以發揮的空間更大。(詳見文末 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林俊旭訪談)
- 台灣潛水衣製造商薛長興以環拓科技的廢輪胎熱裂解技術,研發出的環保碳黑,進而開發出環保發泡橡膠製造潛水衣的技術,在泰國設置每年總處理量達 6.8 萬噸的廢輪胎熱裂解系統工廠,被視為循環經濟的示範項目。(財訊)
- 張智媛指出,泰國主要是以汽車製造為主,在電動車的發展趨勢下,也開始轉型做電子產業和汽車零組件的整合,台灣電子產業可藉此時機進入泰國,將兩者做整合。
- 此外,張智媛提到,泰國 4.0 中也包括智慧城市計畫,涵蓋智慧治理、智慧生活、智慧環境、智慧人才、智慧能源、智慧經濟、智慧交通等,細部實踐則例如電子支付、國際人才、電子醫療、智慧家庭等。針對外資,泰國政府釋出智慧城市相關的標案,例如日商、美商參與電子支付的標案。
- 台灣 ETC 國家隊輸出海外,2021 年與泰國 BGSR 聯營集團簽約,於新建高速公路 M6/M81,提供創新的電子收費系統與交控系統整合設計、建置與輔導維運,預計最快 2025 年完工。(遠通電收)
未來會如何?
從 APEC 開幕日當天,有青年和農民聚集在泰國皇宮附近抗議的事件,不難窺見人民對於 BCG 政策是否犧牲人民利益的質疑。除了政治面,台灣企業想要掌握泰國轉型商機,應該要注意什麼?張智媛與林俊旭分別給予了以下建議:
- 進入泰國投資並不是一次性的,需要短、中、長期規劃,合法合規是必須的。
- 文化差異會影響公司營運,一定要注意當地薪資、勞動法相關的規定。
- 再生能源、生質能源等投資牽涉在地化,台灣企業要能找到了解當地民情的合作夥伴,例如跟著大廠進駐泰國投資,或是尋找在地經營經驗的合作夥伴。
除了綠色新政,泰國接軌國際永續目標的計畫還有哪些?關注的重點產業為何?一同透過以下《旭時報》與專家的對談來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