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什麼事?
全球首位機器人律師 DoNotPay 於 2015 年推出,與 ChatGPT 一樣使用 OpenAI 的語言生成程式,宣稱只要一鍵按下,就能打擊官僚體系、大公司並起訴任何人。
- DoNotPay 起初用於處理高價停車罰單,成功讓罰單免於支付罰金的達成率為 64%,而後拓展到生活各層面的法律問題,包含機票退訂、保險理賠、不公平收費等。(數位時代)
- 其在今年(2023 年)一月公開徵人,只要戴著藍芽耳機出庭最高法院,準確重複 AI 律師在耳機中的指示,即可獲得一百萬美金的報酬,執行長隨後表示因受到檢察官威脅,可能面臨六個月的有期徒刑而暫緩此計畫。(AI Business)
- 美國律師事務所 Edelson PC 在三月起訴 DoNotPay 無照執業,指控其生成的法律文件,包含律師函、小額索賠法庭文件、職場歧視投訴文件等,內容都不合格。(Insider)
AI 在法律界的應用?
經過測試,GPT 4.0 已通過律師資格考試且排名為前 10%,在多重選擇題、論文等部分都達到及格標準。(ABA Journal)
- AI 法律資料庫:AI 法律研究平台 ROSS Intelligence 指出,律師工作有五分之一的時間用於基礎法律研究,全美的律師事務所每年在法律研究投入 96 億美元,資料庫將有效節省時間與成本。(INSIDE)
- AI 協助起草法律文書:法國律師 Daniel Sereduick 指出,合約、政策、法律文件通常是規範性的,AI 的強項即在於收集並統整大量資料,將能協助入門級的法律工作。(WIRED)
- 跨國律師事務所 Allen & Overy 導入 AI 工具 Harvey,旗下 3,500 名律師皆使用該系統來回答簡易法律問題、起草法律文件,多出的時間放到更進階的工作上。
- 司法院推動 AI 量刑資訊系統,將大量的裁判資料放入 AI 機器學習後,擷取判決的量刑事由並歸納整理,提供類似案件的量刑趨勢供法官參考,以促進司法裁量的公平與透明。(民視新聞網)
AI 將如何影響法律生態?
資鋒法律事務所所長陳建佑提及,AI 對於法學教育、法律工作的影響是利大於弊,法律人應該要主動學習,在維持法律專業的基礎下,去擁抱新的 AI 工具。
- 「法律人」的樣態改變,可能加入數學和物理的權重。
- 過去認為法律系不需要數理能力,但若未來就業環境為法律與科技的結合,招生方式可能會納入數理方面的評估,也會偏好招聘有實務經驗的老師。(詳見文末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蘇凱平訪談)
- 法律問題研究的「搜尋技能」是重點。
- 蘇凱平指出,使用一樣的工具,有些人就是能抓到別人找不到的資料,因此不管 AI 工具發展多強,重點在於使用者是否會下關鍵字、了解字詞如何排列組合,以及對法學概念有無熟悉度,將為初階律師脫穎而出的關鍵。
- 初階律師不會被取代,且服務市場會更健全。
- 雖然有初階律師被 AI 取代的討論,但中階律師都是初階律師升上來的,對於中大型、需要培養接班人的律所,初階律師的招聘不會消失。(詳見文末 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院教授王震宇訪談)
- 陳建佑分析,當科技工具隨手可得,更多律師出來開業,民眾就有更多選擇去找符合預算、訴訟類型的律師,讓律師服務市場更健全,也保障人民接近司法的權利。
未來該如何?
- 法律服務工作時間、收費大致不變,但將朝精準化發展。
- 蘇凱平分享, AI 節省大量搜尋資料的時間,律師就能把精力放在精煉資訊,提供客戶更精準的訊息。
- AI 無法完全取代律師、司法官,人機協作將是趨勢。
- 相較於有陪審團制度的英美法系,王震宇認為,著重於主張確認、事實核對的大陸法系,反而很適合 AI 律師,但還是要由真人律師去運用。
- 陳建佑提醒,不管科技發展程度,仍難以撼動「以人為本」的原則,且 AI 仍無法就價值判斷、人情世故做出「有人味」的分析,肯定會發展出人機協作的方式。
「我會不會被 AI 取代?」是各行各業在 ChatGPT 展現高度能力後的熱門議題。高度專業的法律領域,會如何隨著 AI 的進步而改變?請看《旭時報》與專家的深度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