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什麼事?
混合工作模式(Hybrid Working)隨著 Covid-19 的推力成為企業界的主流趨勢。遠端工作模式也帶來一個新問題:我們還需要傳統的大型集合辦公室嗎?下個世代,取而代之的辦公空間型態,又會長什麼模樣?
- 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線上貸款新創 —— LendingTree 的辦公室設計,給「實體辦公室的意義」帶來一種新解答。在這家公司上班的人,可以隨意在沙發、露台或是圖書館般的空間工作。其人資長 Jill Olmstead 對 BBC 說:「這裡融合了住宅和辦公室。我們的想法是辦公室可以很舒服,在這裡就像在家裡一樣。」
- 如果辦公室裝潢和家裡類似,那為什麼還要到公司工作?哈佛商學院工商管理副教授 Ethan Bernstei 研究也發現:「就績效而言,辦公室並不是提高生產力所必需的。」他認為,辦公室的存在是為了鞏固關係、介紹彼此認識、有意識的建立人際關係。(BBC)
- 傳統的大型開放式商辦設計精神,如今面臨了革命性挑戰,辦公桌變少、社交空間變多、彈性的私人隱蔽空間同時也變多。
台灣也在發展 Hybrid Working 職場文化
台灣疫情爆發晚了歐、美社會整整一年多,「自主封城」的期間也更短,然而兩個月的三級警戒,足以讓應變能力更高的企業,抓住這股難以逆轉的全球趨勢。事實上,商業辦公室市場的創新早於疫情前已經開始萌芽。
- 小樹屋早在 2017 年就從台北起步,以「隨需時租」的方式提供會員租借不同設計風格、不同大小的多元功能小型辦公會議室。需求成長速度快,小樹屋也不斷擴大營運規模,4 年的時間,在台北和台南共營運超過 180 個隨需時租的會議空間。
- 以「創新生活設計」為主打的小樹屋,讓老舊的商辦大樓有了重生的機會。隨著混合工作模式的趨勢誕生,小樹屋的營運模式也成了最容易承接這股「創新商辦空間」需求的贏家。
小樹屋的營運模式,最接近台灣的 Hybrid Working 職場文化的前線;在重新思索「實體辦公室的意義」時,台灣新一代工作者們,又是怎麼應用彈性多元的工作空間,來平衡工作與生活的呢?請看我們與小樹屋兩位創辦人的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