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什麼事?
企業永續轉型迫在眉睫,很多公司卻面臨挑戰:內部缺乏推動相關業務的適合人選。不少公司選擇和顧問輔導單位合作,讓專業的顧問團隊協助建立公司的永續發展策略。積極一點的企業領導人,則自己帶頭做起,報名各種永續專業課程,把學到的新技能運用在公司管理上,也鼓勵公司員工取得認證後,轉作永續相關業務。然而,想要當一名專業的永續人才,可得面對各種挑戰。
- 佳世達永續長林旺賜曾提到,「永續管理師」的任務,是需要確保公司符合國際趨勢與法規、推動公司 ESG 策略、與利害關係人溝通、撰寫永續報告書、參與國際評比,是跨領域的專案管理人才 。(經濟部產業人才發展資訊網)
- 培育永續人才需要時間,全球頂尖學府都開始投入,如哈佛大學、史丹佛大學、劍橋大學等,紛紛成立永續中心或學院。根據 Salesforce 對全球 1,200 多位中高階白領的調查,有超過八成的受訪者認為,企業投資於永續培訓的資源不足,也難以找到合適的新血。(天下雜誌)
- 長久以來,永續的推展,多在「企業組織管理制度」與「人才能力不足」之間拉扯。例如即便有高階主管的支持,但承辦人員沒有能力規劃或執行;或是承辦者在推展議題時,因外部壓力不足,而不被高階主管所認同。(今周刊)
永續人才的「跨」領域特色
企業需要的永續人才,既要專業,也要跨領域,看似衝突,但其實就是追求高效率的整合溝通能力。永續面向廣闊,勢必需要企業內部從上至下合作建立共識,才能真正有效落實。而專業的永續專家,就得在各部門的合作中扮演「桶箍」的角色,把不同的意見、數據和專業領域,完美地找出共存共利之道。
- 過往企業徵才講求「專業」,因此大多會偏好招聘本科系畢業的學生,但是隨著市場需求、人才架構的改變,近年來,企業開始大幅度積極尋求跨領域人才的趨勢越加明朗。1111 人力銀行網路事業群總經理張篆楷指出跨領域人才的特點(TechNews):
- 跨領域能力與持續學習:除了要具備專業知識並持續精進,並持續涉獵其他領域的知識,並將不同領域的知識融合應用。
- 溝通協調能力:是跨領域人才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不同部門在思考方案時,容易意見相左,此時需要跨域人才藉由溝通協調來解決。
- 領導能力:需要協同跨部門實務作業,透過良好的領導能力來帶領不同單位的同仁。
- LinkedIn 在 2022 年發布的報告數據顯示,近年來全球企業對「綠色技能(Green Skills)」需求大增,意味著具有永續發展技能高階管理人供不應求的狀況越來越嚴重。
- 需要綠色技能的工作比例從 2015 年的 9.6% 上升到 2021 年的 13.3%,主要是因為全球企業在淨零排放策略上的宣示,以及乾淨科技市場的快速成長。
ESG 課程狂開,真假專家難辨
台灣向來是「補習」產業興旺的國家,只要有市場需求,各類補習班或證照班比比皆是。ESG 證照培訓班、企業永續管理師等證照就是台灣這兩年來最熱門的培訓課程,但開課單位五花八門,從大學院校的推廣課程、民間基金會自創的證照班、以及顧問公司的實務工作坊等,開班即客滿,但恐怕並非所有課程都能學習到職能技巧。
- 當企業自己對於 ESG 也不甚瞭解時,有時也很難分辨打著培訓招牌的單位和老師,到底是否真的有料?這波「企業 ESG 焦慮症」下,也開始浮現亂象:沒有經驗的人跑來當專家、課程內容空虛、學費異常昂貴等,焦急的企業,一不小心可能踩到以下幾項地雷。(遠見)
- 講師並非專業:許多非專業出身或沒有實務經驗的個人或組織,紛紛開班授課。企業深怕落後,病急亂投醫,求助的這位「醫生」到頭來可能只是個江湖郎中。
- 課程紙上談兵:台大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教授童慶斌認為,許多課程只停留在概念,會造成企業執行上的諸多混亂。
- 證照發放浮濫:許多工作坊提供永續管理師或相關職務的培訓,並發放證照,作為人才專業證明。但當課程品質參差不齊,拿到證照是否就具備一定專業,仍有疑慮。
人才一直是企業營運的重要核心,每經幾年就會有新的人才需求,以因應國際趨勢以及市場變化。如今進入永續發展時代,永續人才成為炙手可熱的市場標的,但企業需要什麼樣的永續人才,依其核心業務內容自有不同認定。與其對外招募,很多企業選擇培訓內部員工,也成了一筆成本的支出。在此篇《旭時報》「中小企業永續轉型之路」系列報導二中,邀請與談人分享自身企業對永續人才的認知和培訓,期盼與讀者進行深入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