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Column] <%:data.title%>

專題Features <%:data.title%>

<%:~nl2br(data.summary)%>

<%:data.subtitle%>

<%:data.subtitle%>

#<%:prop.issue%>

<%:~formatDate(prop.online_date, 'YYYY MMM DD')%>

<%:prop.title%>
<%for prop.kols start=0 end=3 %>
<%:realname%>
<%/for %> <%for prop.kols start=3 %>
+ <%:#index+2%>
<%/for %>
<%if prop.column_id != 0 %> <%/if%> <%if prop.topic_id != 0 %> <%/if%>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intro%>

add
新會員

<%:prop.email%>

add

<%:prop.title%>

EPISODE#11

旭沙龍

從食魚教育認識海洋,讓澎湖「年年有鰆」

May 26, 2023 / 43:28

圖片來源 Image credit - 巫佳容提供

questionquestion

你吃過海鮮,但你了解魚嗎?為保育海洋來到澎湖的巫佳容,居住七年間發現海洋教育的缺乏,創辦「年年有鰆」品牌。她是如何將旅遊結合澎湖漁業文化,讓大眾認識海洋之美,並將當地人的日常轉為觀光可能?

此次與談人

巫佳容

巫佳容

年年有鰆暨海朋友企業行負責人

陳美伶

陳美伶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

發生什麼事?

  • 年年有鰆」為巫佳容與其夥伴成立的食魚教育品牌,座落於澎湖馬公,將永續海洋議題融入旅遊行程、用餐體驗,提倡海洋永續育與澎湖漁業文化
    • 「鰆」是澎湖特產的土魠魚,「年年有鰆」音似台語「年年有餘」藉由海洋教育鼓勵大眾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環境友善行動,讓海洋資源不虞匱乏。(大享食育協會
  • 巫佳容非澎湖人,在擔任中華鯨豚協會講師期間,看到鯨豚體內充滿垃圾的景象,希望透過淨灘淨海解決環境問題,加入海洋公民基金會來到澎湖,卻發現海廢問題和人類與魚群的互動更為相關,轉以著重食魚教育。(微笑台灣
    • 巫佳容用「食魚見學筆記」記錄在魚市場的觀摩心得,過程中遇到漁民、大廚、潛水員、影像工作者...,十人團隊應運而生,將澎湖人友善環境的態度設計成旅行、餐食、體驗盒,連結海洋教育與日常生活。


海洋教育從食魚開始?

以海洋保育為起心動念,在「有海鮮文化,但沒有海洋文化」的台灣,巫佳容選擇有商機的食魚教育作其商業模式,透過課程講座、遊程體驗、紀綠片等方式,從認識碗中的海鮮出發,進而了解整片海洋。  

  • 魚標本 DIY 體驗:下海捕撈後,漁民會將魚獲依品質篩選,把非丁香魚或帶傷的魚視為「下雜魚」踢除,下雜魚雖無經濟價值,但仍有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 透過 DIY 體驗課程,民眾能了解丁香漁業、下雜魚生態,並在標本製作的過程中詳看魚的體型、顏色、紋路、魚鰭等特徵,更了解不同魚種。
  • 澎湖傳統敲魚乾體驗:冰箱被發明前,澎湖人用鹽漬、蒸煮、日曬三大方式保存漁獲,而「敲魚乾」為漁村家庭常見的家庭代工,用槌子將魚敲開後,骨肉分離把魚肉拿去賣,體驗在地人的魚乾料理方式。
  • 走進漁市場:戴上耳機在魚市場走動的過程中,邊聞著海風的鹹味,邊聽澎湖海產的介紹,了解澎湖特有魚種、漁市場拍賣方式、分辨魚的新鮮度、從外觀判斷捕獲方式等。
  • 澎湖海洋文化體驗活動 – 牽罟:「牽罟」為澎湖人早期的捕魚方式,由在地漁民分享如何掌握潮汐與海流,拿捏下網位置和起網力道,並認識捕撈的漁獲。

因緣際會來到澎湖的巫佳容,憑著對於鯨豚的熱愛,成立食魚教育品牌,一起透過以下的深度訪談,了解她如何將「愛海洋」的感性,用商業模式變現,讓海洋議題走入民眾心中。

陳信如

陳信如 / 採訪編輯

採訪寫作

周佩樺

周佩樺 / 影音製作人

監製

高涔馨

高涔馨 / 節目企劃

企劃

深度對談

question
重度鯨豚愛好者成為澎湖新住民 巫佳容創立「年年有鰆」盼大眾從食魚教育開始認識海洋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這次要來聊一聊海的滋味,今天的來賓是在澎湖經營海朋友企業行的負責人、年年有鰆的巫佳容。佳容的聲音很溫柔,她非常的年輕,但是她在澎湖做的事情,我覺得挺有趣的。

佳容不是澎湖本地人,您現在在澎湖待了幾年?

巫佳容

巫佳容

年年有鰆暨海朋友企業行負責人

第 7 年。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美伶姐可不可以幫我們介紹一下佳容在澎湖做的事情,以及您會請佳容來到我們節目的原因?

陳美伶

陳美伶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

我們錄了這麼多集 Podcast,佳容是第一個地方創生澎湖的團隊。我也必須說,其實我自己過去對澎湖在地的團隊是比較陌生的,各位在我的書上可以看到,(地方創生團隊)缺席的縣市裡面就有一個是澎湖。我在主委的任內確實沒有機會到澎湖去看,以及與這些團隊有互動,因此我離開之後,我一直覺得必須把這些拼圖重新找回來,所以我去年去了2趟(澎湖)。

question
打造深度體驗讓民眾願意花錢花時間飛一趟離島 年年有鰆在澎湖提供什麼樣不同的遊程?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如果我們到澎湖去接受年年有鰆的服務,我們會得到什麼?

question
從在地人的日常生活發現隱藏的閃光點 目標是透過觀光持續向旅人傳遞海洋永續價值?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我剛剛在聽您講,其實您也一直在思考怎麼樣能夠讓大家更想來澎湖,而且是重複來。不只是因為花費時間和金錢成本,所以要得到最好的服務,您想要的是他來到這裡,不只是因為他是消費者的這個概念而已,而是他想要跟這個地方建立一個連結。

剛剛美伶姐其實有介紹到,您在這邊待 7 年的時間,也有跟當地的社區建立網絡跟連結,可不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這一段?我覺得這是新住民在當地要去經營一個新的服務最困難的一點。

question
不用金錢衡量價值與付出 年年有鰆的夥伴們各司其職反而讓團隊關係更緊密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佳容,您們現在團隊多少人呢?

延伸閱讀 Read more

企業永續除了種樹、淨灘,該如何實踐「生物多樣性」?

企業永續除了種樹、淨灘,該如何實踐「生物多樣性」?

幾世紀以來,人類文明發展致使全球生態系統迅速變化,大量喪失生物多樣性。從教科書到社會新聞,無不倡議「人類有責任維護生態」的概念,但是真正願意付諸行動的企業又有多少?繼「淨零碳排」後,「生物多樣性」有可能變成下一個新興口號嗎?

2023-01-03 10:30:00

藻礁公投你看懂了嗎?選保育或選經濟?

藻礁公投你看懂了嗎?選保育或選經濟?

當浪潮退去,桃園海岸前線,總能清楚看見大片紅棕色礁石。這是藻礁,許多海洋生物的搖籃,魚、蝦、貝類......都在裡面長大。台灣史上第一個「環境保育公投案」即將登場,但我們真的能在「環保」與「經濟」的兩難裡,投出雙贏嗎?

2021-12-14 18:13:00

在海洋資源滅絕之後,你敢吃「假魚」當晚餐嗎?

在海洋資源滅絕之後,你敢吃「假魚」當晚餐嗎?

新冠肺炎爆發擾亂了全球食品行業,截至 2020 年底,許多大型肉類企業關閉屠宰加工場,衍伸而來的是動物蛋白培育肉、植物肉...等替代肉品的出現。現在,海鮮市場也迎來新熱潮。

2021-11-30 14:48:00

時間標記 Timestamp

EPEPISODE #旭沙龍-張育寧時間

EP #
邀請已成功寄出 Sucessfully s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