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什麼事?
講到「未來食物」,除了萃取植物蛋白質的牛排、提煉動物細胞的雞塊,現在還多了新選擇——實驗室裡調製出來的海鮮!(見下圖)
- 與培植肉技術一樣,培植海鮮從魚、蝦身上萃取「蛋白質細胞」,讓細胞在機器內孵化,長成可以吃的魚排、蝦肉。(詳見《旭時報》培植肉主題專欄)
- 將兩塊魚排擺在一起,根本看不出哪塊是真魚、哪塊是用細胞做的。而且細胞培植的魚,營養、脂肪、蛋白質...都與正常海鮮一樣。(TIME)
- 與培植肉類相比,細胞培植海鮮擁有「溫度變化抵抗力」,更有利規模化生產。也就是說,魚細胞比牛肉、雞肉更適合細胞培植技術。
(圖說:Shiok Meat 生產的細胞培植蝦食品。來源:Shiok Meat 提供。)
背後成因是什麼?
細胞培育海鮮議題浮上檯面,不僅是搭上新冠疫情的浪潮,而是海洋資源遠比人們想像得「更快滅絕」。
- 海洋生物會消失的這麼快,是因為人們吃太多海鮮了。以台灣來說,每人一年可以吃掉超過 100 公斤的海鮮。據聯合國統計,人類捕撈了海中 90% 的海鮮,持續下去到 2048,大多海洋生物都會滅絕。(FAO)
- 養殖水產被認為是「避免過度捕撈」的折衷方案,但並非長久之計。養殖魚的飼料,來自以補撈魚類製成的「魚粉」,當水產養殖增加,野生捕撈的數量也會增加。(全球環境展望期刊)
前景如何?
培植海鮮將顯然成為下個市場風口,各國新創正在搶佔該領域研究。
- 香港 Avant Meat 是亞洲第一家做「細胞培植魚」的公司,利用細胞複製技術,大量生產魚片,針對東方國家開發特有美食——花膠。(見下圖)
- 新加坡 Shiok Meat 公司已完成 460 萬美元的融資。相較於原本的蝦子,利用幹細胞培育出的蝦,可以只生產「人們愛吃的中間部位」。Shiok Meat 認為,不生產無用的東西,能減少浪費。(CUP)
- 美國 Finless Foods 公司籌集 2500 萬美元,開發培植鮪魚。Finless Foods 認為,培植海鮮將是解決海洋退化問題的關鍵。(Business Insider)(圖說:Avant Meat 生產的細胞培植花膠。來源:擷取自 Avant Meat。)
未來的挑戰?
儘管細胞培植海鮮的生產已逐漸明朗,但要商業化,還有許多問題待解決。
- 所有培植海鮮都面臨著高價問題。新加坡 Shiok Meat 公司指,細胞培植的蝦肉每公斤的生產,售價約 5 千美元,相較傳統捕撈的蝦子,每公斤 8 美元,整整高了 625 倍。(路透社)
- 與培植肉相比,培植魚雖有對抗溫度的抗體,有利規模化,但野生海鮮物種多元,面對市場,培植公司需要生產更多產品,研發成本又將提高。(The Fish Site)
- 相對於看到牛肉加工廠中,牛隻被宰割畫面,進而讓人不願吃肉的情景,消費者很難與「假海鮮」產生共鳴——即便參觀蝦肉加工廠,也難產生同樣的共情效果。
細胞培植海鮮的出現,伴隨著道德、環保、健康概念。不同於傳統魚類,暴露在塑膠微粒、重金屬污染的海洋中,細胞培植海鮮不僅人吃得健康,生態也更健康,彷彿吃下「永續性」。有關於培植海鮮的未來發展,請看本次《旭時報》專訪三位專家,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