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什麼事?
在低薪、高房價、未知的時代中,不管是疫情下的疏離、被科技取代的恐懼、付不起房租的壓力...心理健康是現代人的重要課題。若沒錢養寵物、沒錢找專業心理師,如何在生活中創造低成本的療癒感?
- 根據美國苗圃中心的調查,苗圃銷售額在 2020 年增長 10-15%,且花卉營銷基金的報告指出,在 2021 年有高達 89% 的消費者至少擁有兩種室內植物,可見疫情間越來越多人將大自然帶進家裡。
- 《經濟學人》認為,對年輕人來說,種植物便宜又環保,不像養小孩或寵物要花大量時間和金錢,就算凋謝了也不會那麼難過。(海基會)
大自然的療癒力量?
- 佛羅里達大學的研究找來 32 位 26-49 歲的健康女性,一半被分配到園藝課程、一半被分配到藝術創作課程,每週上兩次課,持續八週。園藝組學習辨別種子、播種、移植,收成並品嚐種出的可食用植物 ; 藝術組學習拼貼、繪畫、版畫。
- 兩組的心理健康都有改善,但園藝組的焦慮程度低於藝術組,學者推測可能因為植物提供食物、住所等生存需求,所以人類天生會被植物吸引。
- 在《園藝技術期刊》的研究中,63 位辦公室員工被指示,在感到疲勞時要休息 3 分鐘,去澆水、注視辦公桌上的植物,經過 4 週研究,受測者緊張與焦慮的程度降低、27% 的人心率下降。
- 觀賞植物讓人把注意力從工作壓力轉移到可控制、能預測的事物上,進而產生力量去面對生活挑戰。(CNBC)
- 園藝治療師黃盛璘分享,好友曾因家人自殺而感到自責,把自己關起來,她就邀請朋友到山上除草、播種,在過程給她「拔出雜念、種下希望」的感覺,且當時種植的九層塔是媽媽最愛的植物,成功幫助朋友走出陰霾。
園藝治療是什麼?
園藝治療在美國行之有年,一開始是為安撫二戰士兵的情緒,後用於照顧特殊族群、自閉症、安寧病房,但在現代人緊張焦慮度高的情況下,園藝治療對一般人也有益處。(經理人)
- 黃盛璘解釋,園藝治療是在照顧、觀察植物的過程,讓人獲得力量去面對自己的人生課題,園藝治療師是觀察與引導的角色,為植物和人之間的橋樑。
- 園藝治療師會修習園藝基本技術與基礎心理學,並依學員需求制定課程, 5 大目標為「生理、心理、社交、認知、職業訓練」,不同問題有不同的「處方」。(詳見文末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景觀暨遊憩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廖曼利、開南大學健康照護技術研究所教授郭毓仁訪談)
- 若希望促進精細動作協調,可以去播種 ; 希望建立自信,可以做插花、盆栽組合 ; 肢體有困難能去種菜。對於行動不便的老人,就會用輔具讓他們坐在輪椅上執行。
- 綠色療癒力學院院長沈瑞琳分享,同是失智長輩,會有理解障礙、手部或肢體不便、情緒不佳等差異,她就會用材料輔助,把完整的苔球給手部功能弱的、破碎的苔球給學習力好的,每個人都能達到觸覺刺激、活化手指、手眼協調等目標。
- 父母大半輩子都在照顧人,退休後無所適從,容易跟家人起衝突,兒女能買幾顆植物,讓長輩重溫照顧生命的感覺,找回生活重心。(經理人)
未來該如何?
- 沈瑞琳建議,可依環境與習性選擇植物,開花植物適合陽光直射的地方,而虎尾蘭、兔腳蕨適合養於室內,若希望泡茶、料理、泡澡,可考慮香草植物或蔬果,定時照料植物,就能養成規律的療癒方式。
- 廖曼利笑稱,現代人照顧植物淹死的比乾死的多,但照顧死了也不用緊張,找出原因後把死去的植物當作堆肥,修正錯誤再嘗試即可,慢慢學習聆聽植物傳遞的訊息。
植物真的那麼神奇,照顧它就能幫助自己?園藝治療不就是園藝手作,兩者有何差異?跟著《旭時報》邀請的 4 位與談人,一起探討園藝的奇妙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