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禮物 訂閱
<%if prop.topic_id !=0 %> <%/if%>
<%:prop.genus%> <%:~formatDate(prop.online_date, 'YYYY MMM DD' )%> <%:prop.titl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realname%>

<%:prop.intro%>

add
新會員

<%:prop.email%>

add

<%:prop.title%>

訊息虛實雜陳年代,媒體如何把關並找回信任?

訊息虛實雜陳年代,媒體如何把關並找回信任?

Aug 08, 2023

網路資訊傳遞快速及高資訊量社會現象的年代裡,不管傳統媒體或自媒體被信任度都受到衝擊。面對此一現象,閱聽人該如何看待媒體訊息真偽?媒體與「#MeToo 運動」帶來的人設翻車有關嗎?媒體如何不被捲入假資訊洪流中?又該如何在真假訊息雜陳的網路世界裡為新聞把關?

# 假訊息辨識 # 新聞信任計畫 # JournalismTrustInitiative

孫允禾

孫允禾 / 特約記者

採訪寫作

王筱君

王筱君 / 主編

審訂

questionquestion

<%:prop.realname%>
<%if prop.email %>

<%:prop.email%>

<%else %>

<%:prop.realname%>

<%:prop.intro%>

<%/if%>
已有閱讀權限

此次與談人

鄭超文

鄭超文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會長

鍾宜杰

鍾宜杰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助理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

發生什麼事?

「#MeToo 運動」引發台灣各領域知名人士人設翻車效應,人們對於公眾人物人前人後是否言行一致越來越持保留態度;與此同時,作為訊息傳遞平台的媒體,公信力更受衝擊,搶量搶快的媒體是否成為假訊息、虛擬人設溫床的議題亦引發反思。


媒體面臨處境

  • 求快造成失真率提高:政治大學助理教授鍾宜杰認為,為了求快,媒體從業人員沒有時間對來源不明且來源複雜的資訊進行有效的查證,同時又需要適度加工以增加區別度,訊息失真的可能性就會提高。
  • 搶量搶快搶出錯誤: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會長鄭超文認為,媒體點擊率及流量的追求成為新聞工作者工作重點,媒體常雇用網路小編來改編其他媒體的新聞,記者不到新聞現場採訪成為部分媒體工作的常態,搶多搶快也容易「搶錯」。
  • 媒體權威性不若以往:鍾宜杰認為,今日的媒體生態變得比過去更為多樣、多元且複雜。媒體的公信力動搖了,權威性變得彈性化了,獨特性被稀釋了。人們對媒體信任度降低,新聞媒體的權威性受到挑戰已不足為奇。


未來該如何?

  •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將與無國界記者(RSF)合作,一起推動新聞信任計畫(Journalism Trust Initiative),試圖借鏡國外經驗與國際標準,聚焦於媒體識別與透明,以及管理其新聞產製的專業標準和問責機制。
  • 每個公民都必須提高自己的媒體素養,讓自己能有分辨新聞資訊的能力,具備有分辨媒體可信度的能力。
  • 鍾宜杰認為,新聞工作者應該重新反思當代新聞究竟追求的是 truth(真相、真理)?fact(事實)?還是 reality(真實、現實)?想要成為傳遞哪一種新聞訊息的媒體人。

訊息虛實雜陳年代,媒體有可能或如何把關找回信任?自媒體與網紅是否也該遵守和傳統媒體相同的規範或自律標準? 在一波波人設翻車事件下,媒體是否成為虛擬人設的溫床?請看《旭時報》與傳播學者、媒體工作者的深度對談。

陪你從「科技+人文」視角,深入國際政經脈動

35元/週解鎖付費會員專屬內容

  • 成為付費會員,即可擁有:
  • ✓ 全站深度分析報導文章
  • ✓ 會員專屬 8 折活動報名優惠

已經是付費會員?登入繼續閱讀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深度對談

question
question
時下快速與大量的資訊傳遞,對媒體環境造成怎樣的衝擊?是否讓更多假訊息混雜其中? 3 則對談comments 2023-08-07 17:56:01
鄭超文

鄭超文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會長

在網路傳播衝擊下,資訊傳播的數量和速度都大幅增加,更令人擔憂的是,商業廣告的投放,是以點擊率及流量為主要考量,媒體作業也因商業廣告而必須追逐點擊率及流量,讓點擊率及流量成為新聞工作者的 KPI,每個月發稿新聞則數及點擊率的追求因此成為新聞工作的的惡夢。在此種情況下,每天發稿 7 到 8 則即時新聞常為記者工作的常態,部分媒體更是雇用網路小編來改編其他媒體的新聞,記者不到新聞現場採訪成為部分媒體工作的常態

例如國內體育新聞越來越不受主流媒體重視,記者不到比賽現場採訪,而是改為看電視轉播寫稿,類似的新聞作業模式成為常態,在這樣的新聞工作下,對於真假消息的分辨能力備受考驗,搶快搶量,也容易搶著出錯。

2023-08-07 17:56:3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鍾宜杰

鍾宜杰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助理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

假訊息至少要區分成兩種,第一種是意圖上就是刻意製造出來的假訊息,這可能是政治上、商業上的目的,或者是個人欲創造知名度、點閱率所創造出來的假訊息;第二種是被扭曲、誤解、添加、以訛傳訛的訊息。換言之,就是資訊在傳遞過程中逐步失真的訊息。

由於當代高資訊自由度、高資訊量傳遞,以及高資訊暴露的社會現象,使得人們很難避免接收到假訊息。以媒體環境而言,商業競爭下的媒體,每家媒體都必須產出大量資訊,才能掌握並滿足閱聽人,但是產出資訊需要成本,所以某程度媒體的資訊產出是需要透過複製既有資訊、並加以加工,才能應付快資訊與速度文化的媒體社會。 

從資訊產出的生產流程來看,「複製既有資訊與加工」就容易產生假訊息。更細緻地說就是,為了求快...

2023-08-07 14:13:58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媒體從業人員沒有時間對來源不明,或源複雜的資訊進行有效查證,同時又需要適度加工以增加區別度,那麼訊息
2023-08-07 14:14:38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如何看待自媒體角色?相較傳統媒體,自媒體是否更易傳播假訊息? 4 則對談comments 2023-08-07 17:54:51
鄭超文

鄭超文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會長

現今的網路科技讓自媒體得以存在,自媒體分成許多種類,百萬網紅是自媒體,草根媒體、個人媒體、公民媒體也都是自媒體,雖然自媒體讓個人得以經營媒體,但是並非所有自媒體都是以經營一個新聞媒體為目標,更多的自媒體在於成為一個商業平台

若以傳統新聞媒體的角度來檢視這些自媒體,確實容易有傳播更多不實資訊的錯覺,但事實上,有許多自媒體反而有其自身的公信力。例如...

2023-08-07 14:17:22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鍾宜杰

鍾宜杰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助理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

這看起來是一個專業主義的問題。也就是把媒體工作視為一種少數人專屬、具有特殊能力(即專業力)的職業。這個視野下,媒體有其特殊的能力與權力,並且受法律所保障。然而,自媒體所展現的是民主社會下言論自由的精神。因為網際網路以及傳播工具的解放,使得傳播媒介不再是過去那種壟斷的局面。

這兩種觀點下,媒體從業者的定義有一定的互斥,但也可以互容。因此我們必須重新審視媒體生態,也就是說,今日的媒體生態變得比過去更為多樣、多元且複雜。它的公信力動搖了、它的權威性變得彈性化了、它的獨特性被稀釋了

如果我們可以理解並接受這個現象,那麼訊息是真是假,好像就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該問的可能是...

2023-08-07 14:18:11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鄭超文

鄭超文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會長

爆料公社由許多民眾提供影片,讓民眾了解更多社會小角落的各種社會怪象,焦點事件、苦勞網等網站關注勞工及
2023-08-07 14:17:47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在此波 #MeToo 運動看到不少人設翻車,媒體是否成為虛擬人設的溫床? 1 則對談comments 2023-08-07 17:53:28
鍾宜杰

鍾宜杰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助理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

所謂人設翻車比較是道德的問題,而不是訊息真假的議題,人設翻車者自有其要去面對的法律責任。至於媒體部分,如果刻意或惡意製造假訊息,當然也要去面對應該負擔的責任,但那是另一個層面的法律問題。

至於媒體是不是虛擬人設溫床?應該回歸到我們前面談的,社會文化變遷讓我們更易接收到訊息,其中真假虛實參雜,而媒體權威性和公信力已經被稀釋且下降,媒體若想塑立更具公信力的形象,自然要重新思考和調整。

2023-08-07 14:22:34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請問台灣媒體或相關社團是否針對訊息事實查核有過探討?有無具體做法? 2 則對談comments 2023-08-07 17:53:28
鄭超文

鄭超文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會長

今年台灣新聞記者協會開始與無國界記者(RSF)合作,一起推動新聞信任計畫(JTI)。這項計畫主要聚焦於媒體識別與透明,以及管理新聞產製的專業標準和問責機制,並且可以提供獨立查核

目前在全球已有 600 多間媒體採用相關認證,包括國際通訊社「法新社」、歐洲廣播聯盟(EBU)及環球編輯網(Global Editors Network,GEN)等等,其中 50 多家已公開揭露多項規範標準。另外,也有 15 家海外出版商取得 JTI 認證。

在市場端來看...

2023-08-07 14:21:31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歐洲有不少經銷商、消費者組織、廣告商、新聞聚合服務商、投資者、慈善組織、監管機構、新聞評議會等越來越
2023-08-07 14:22:0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在教育現場如何教導學生將來進到職場後,如何防止自己成為假訊息傳遞者? 3 則對談comments 2023-08-07 17:53:28
鍾宜杰

鍾宜杰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助理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

我在上課時經常提醒同學思考,未來想成為什麼樣的傳播人。因為在不同的傳播領域中所司職的角色不同,做出來的事情可以天差地別。

這問題可以分為應然與實然兩個角度來談。應然上,如果我們期待新聞媒體仍具有傳統上、古典的社會功能,那麼僅靠個體的理念與堅持效果是有限的,這就是為什麼有很多新聞系學生想去非主流的媒體工作(例如報導者)。 

因此,媒體產業必須處理結構上的問題。當一個媒體機構政策上不再追逐主流的快潮流,他們自然不需要去壓迫從業人員追新追快,那麼從業者自然可以有充分的時間去進行研究與查證,這樣的媒體對假訊息是較有免疫力的。

可是實然上我們則要看...

2023-08-07 17:58:54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這樣的媒體在媒體產業的商業市場上究竟有多少競爭力?他們的生存策略是什麼?他們與主流媒體如何在市場上進
2023-08-07 18:00:06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分享 Share シェア

facebooklinetwitterlinkedin

延伸閱讀 Read more

審查下的言論自由何在?政府該監督什麼?

審查下的言論自由何在?政府該監督什麼?

引起大眾譁然的《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在強大輿論下直接捨棄。此草案背後顯示出什麼問題?網路時代下,政府治理該如何保障言論自由、市場監管,同時防治網路犯罪?

2023-01-04 11:30:00

數位平台操控出極化社會?政府該如何監管?

數位平台操控出極化社會?政府該如何監管?

數位平台將用戶隱私用於精準廣告推播,當平台不斷擴張,有心人士進而操控用戶的價值觀影響國安,其市場主導地位也不利中小企業生存。在自由市場的競爭下,政府該如何監管數位平台?事前監管或事後防堵?

2023-01-11 10:30:00

當娛樂碎片化,無須思考的短影音讓你「滑上癮」了嗎?

當娛樂碎片化,無須思考的短影音讓你「滑上癮」了嗎?

滑短影音成為現代人的日常,多滑個幾秒鐘的影片累積下來就是一、兩個小時,還不見得知道剛剛看了些什麼。當碎片化的娛樂成為主流,閱聽者可能面臨哪些風險?要如何打破「無腦」的使用狀態?

2023-05-31 10:30:00

時間標記 Timestamp

EPEPISODE #旭沙龍-張育寧時間

EP #
邀請已成功寄出 Sucessfully s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