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禮物 訂閱
綠電追追追/太陽能光電能解國際供應鏈燃眉之急壓力?

綠電追追追/太陽能光電能解國際供應鏈燃眉之急壓力?

Oct 04, 2023

為達成 2050 淨零排放的目標,「能源轉型」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必經之路,經濟部訂定2025 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 20% 政策目標,其中被視為綠電的太陽能光電裝置容量須達 20GW 。台灣目前在太陽能光電產業發展現況如何?面對全球碳關稅浪潮來襲,我們是否做好準備跟上國際腳步?

# 土地的不足僅能以「屋頂型」太陽能為主 # 綠電市場價格因躉購費率難以下降

王縈緹

王縈緹 / 採訪編輯

採訪寫作

王筱君

王筱君 / 主編

審訂

圖片來源 - PEXEL

questionquestion

此次與談人

蔡宥潔

蔡宥潔

InfoLink Consulting產業研究員

陳彥丞

陳彥丞

InfoLink Consulting助理分析師

黃衍勳

黃衍勳

微醺農場負責人

陳信瑜

陳信瑜

陽光花園策略部處長

為何需要太陽能?

  • 台灣的經濟結構以出口為導向,在國際供應鏈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各個品牌相繼宣布加入 RE100 倡議,即 100% 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標,打造「潔淨供應鏈」是拿下國際訂單很重要的前提要素。(RE 100
  • 全球碳關稅浪潮,加上歐盟 CBAM 碳邊境調整機制10月上路,若不減碳就得被課徵碳費, 2022 年統計歐盟位居台灣第 4 大出口市場,只要有輸出至歐盟國家需求的企業,對於綠能的需求是日益迫切旭時報經濟部
  • 台灣 98% 能源依賴進口,每年約需耗費 1.4 兆台幣,相當於 10% GDP,過度依賴進口也容易受到國際局勢而波動能源價格,若利用太陽等天然資源發展再生能源,提高能源自主性,可省下大量的成本,也能做到風險管控。(powneranch


台灣適合發展太陽能嗎?

來自國際供應鏈的壓力,許多台灣企業不得不面對導入再生能源的考量,目前為再生能源主力的太陽光電,台灣適合發展嗎?

  • 地理面:
    • 台灣位於亞熱帶,雖日照時間長,但人口密度高,且高山地區面積大於平地的特性,適合發展太陽能的區域多集中在西南部沿海,土地不足無法設置「地面型」裝置,僅能以「屋頂型」為主關鍵時刻
    • 颱風是台灣最主要的氣象災害來源之一,其所帶來的財物損失約佔全台總氣象災損的 85%,太陽能板也必須能夠承受天災所帶來的威脅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陽光花園策略部處長陳信瑜也以不同角度補充,台灣領土面積雖然不大,太陽能的發展可能會受到地狹人稠的影響,但整體用電量相對也不像他國這麼高
  • 產業面:
    • 陳信瑜分享台灣自身具備電池及模組的產能,「自給自足的製造」會是發展太陽能的重要優勢。
    • InfoLink Consulting 助理分析師陳彥丞也提到,台灣廠商因產能規模較小,在成本上無法發揮規模經濟優勢,且近年人才外流導致研發能力下降,在技術與成本上都須面對市場競爭的挑戰。
  • 市場面:
    • 陳彥丞說明台灣政府為了保護本土太陽能產業,限制進口中國的太陽能產品,但也間接導致了台灣的太陽能模組價格高於全球其他市場,進而可能降低開發商投資的意願。
    • 過去台灣綠電發展為躉購制度,即政府保障綠電的收購價格,為提升市場競爭與滿足電力需求,台灣自 2020 年開放自由交易,相較他國自由市場起點的時間較晚,仍需面對過渡期挑戰。(環境資源中心


在實際執行面,企業會遇到什麼困難?

  • 躉購費率是雙面刃
    • 由於台電提供 20 年保證收購價格,部分電廠仍選擇保守策略、穩定與台電合作,一般用電戶若從市場購電,出價必須高於躉購價格,自然也使台電成了綠電的地板價。(聯合報
    • InfoLink Consulting 產業研究員蔡宥潔也就現況預估,儘管未來綠電供給增量是必然,但綠電價格也因有躉購費率的支撐而難以下降
    • 在電力自由市場開放後,現今購電對象不僅只有台電,也可能為售電業者或一般終端用戶,因無法確定買家信用評價,銀行對金流安全產生疑慮,進而可能降低融資意願以控管風險環境資源中心
  • 饋線缺乏
    • 陳信瑜說明在用電量較少的郊區需排隊架設饋線,因饋線負責輸送電力到電網,如沒有饋線電力便無法被傳送出去,對於有綠能壓力的產品,可能會直接性的影響外銷的量或時間。
  • 資訊量不足
    • 陳信瑜從廠商角度觀察,以及使用端微醺農場負責人黃衍勳同時提到,一般民眾不論在實務上,或對綠能法規的了解都不夠深入,必須透過廠商或者政府協助說明細節,尤其產業屬性的不同,適用範疇也有所差異。
    • 黃衍勳提到法規是影響實際執行很重要的衡量層面,以農業為例,目前仍以架設太陽能板於非生產區的附屬設施,較容易申請通過,例如迴轉道路等空間;但若要架設在種植區上,因涉及公部門考量高覆蓋率可能影響作物生長的問題,此類型營農型的光電申請相當不易。


未來會如何?

台灣 2025 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 20% 的目標中,太陽光電的期待為設置 20GW,盤點 2022 年原預計累積裝置量應達11.25GW,實際上僅為 10.22GW,階段性未達成。公部門也期望從政策面出發,加速綠能推進。(環境資訊中心

  • 2023 年 5 月 29 日三讀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草案中,規定新建或改建的建築物達一定規模以上,必須裝置屋頂太陽光電,被視為「屋頂光電」一大推動助力。(環境資訊中心全國法規資料庫
  • 「綠能屋頂全民參與」方案旨在由公部門協助民眾架設屋頂光電,其產生電力將由民眾優先自用,剩餘電力「全額躉購」轉賣給台電或一般用戶。屋主享免出資外,還可分得保證收購費率 10%經濟部能源局
  • 「用電大戶條款」規範契約容量 5,000kW 以上用戶,必須在 5 年內設置契約容量 10% 的再生能源。(經紀錄能源局

企業為何想導入再生能源,不僅是為了跟上國際碳中和趨勢,更能帶來投資效益?請看《旭時報》與專家們的深度對談。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深度對談

question
question
台灣適合發展哪種型態的太陽能?各自的優劣之處為何? 3 則對談comments 1y
陳彥丞

陳彥丞

InfoLink Consulting助理分析師

以地面型項目而言,受到土地面積限制,所以台灣在大型地面項目的發展潛力沒有其他國家來得高;分布式項目如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躉購制度是政府鼓勵業者投入再生能源開發,保障綠電收購的一種制度。台電提供20年保證收購價格,政府美意為何會成為雙面刃?目前綠電交易狀況如何?有哪些潛在阻力? 3 則對談comments 1y
蔡宥潔

蔡宥潔

InfoLink Consulting產業研究員

綠電買家在去年底透過大力補貨,藉此達成當年度綠電目標後,讓年初整體綠電市場熱度冷卻,2023 年上半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現階段促使企業導入再生能源的誘因與壓力有哪些? 3 則對談comments 1y
陳信瑜

陳信瑜

陽光花園策略部處長

我們的客戶很多元,近乎涵蓋各產業,從旅遊業、螺絲業到製造業等,為滿足現今來自整個國際供應鏈對於 RE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業者或企業在導入太陽能時,最常遇到的困難與阻礙為何? 5 則對談comments 1y
黃衍勳

黃衍勳

微醺農場負責人

目前我們公司處於籌備階段,還未真正導入,正在排隊申請饋線中,也就是電力要回到台電系統裡的一條傳輸路線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分享 Share シェア

facebooklinetwitterlinkedin

延伸閱讀 Read more

面對 2023 歐盟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台灣準備好了嗎?

面對 2023 歐盟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台灣準備好了嗎?

在全球綠色馬拉松中,歐盟總是率先全球,針對環境的議題,訂定最嚴格的標準。歐盟早在 2005 年就已實行碳交易系統,為何在 2021 年又宣佈了「 CBAM 碳邊境調整機制」?台灣該如何迎戰碳關稅?

October 26 2022

聯齊善用國際團隊優勢,用「速度」征服台日能源新市場

聯齊善用國際團隊優勢,用「速度」征服台日能源新市場

對各界來說,「能源管理」已不再只是企業的一項成本支出,對更多人來說,能源管理已迫在眉睫的議題。聯齊科技如何用創新解決方案,讓服務對象從電力公司、能源設備供應商、企業,多角化經營延伸到家庭用戶,協助減少用電支出,增加永續競爭力?

August 24 2022

綠電追追追/政府力推離岸風電,國產人力追不上

綠電追追追/政府力推離岸風電,國產人力追不上

經濟部 5 月下旬宣佈台灣已完成 200 支離岸風電,將持續併聯發電把台灣海峽的自然風力變成電力,及供應未來台灣產業出口的綠電需求。但政府推動離岸風電的同時,國產人力培育卻跟不上政策腳步,需要從多面向急起直追。

July 05 2023

綠能勢在必行,台灣氫能源的未來在哪裡?

綠能勢在必行,台灣氫能源的未來在哪裡?

在 2050 零排碳的目標下,各先進經濟體紛紛發展綠色能源。繼風電與太陽能光電後,氫能源也被寄予厚望。台灣政府也宣示,將氫能源列為戰略項目,究竟台灣氫能源未來在哪裡?

May 25 2022

時間標記 Timestamp

EPEPISODE #旭沙龍-張育寧時間

EP #
邀請已成功寄出 Sucessfully s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