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禮物 訂閱
一部讓吃飯不只是進食的紀錄片,食物設計的魔法力量!

EPISODE#118

旭沙龍

一部讓吃飯不只是進食的紀錄片,食物設計的魔法力量!

Oct 05, 2023 / 43:18

圖片來源 - 賴佩芸提供

questionquestion

想知道什麼是好的飲食體驗嗎?想知道「玩食物」能有多麼龐大的力量嗎?讓我們跟著 Muris 出品的紀錄片《Food & Design 食物設計》一起討論與發現,找尋食物設計的更多可能性!

發生什麼事?

Muris 為一間製片公司,創立至今已完成六部長片,作品入圍多項國際影展及獲獎肯定。2023 年出品的《Food & Design 食物設計》紀錄片探索「食物設計」的概念與可應用的範圍,以及背後思維與創造力。

  • 建築裝人,人裝食物:透過將人類比喻成空間,帶領觀眾了解「食物設計」是如何一步步優化我們的進食體驗。 
  • 「食物設計」廣義是指一種對於飲食生活的創新,狹義則指「飲食過程中的創作與溝通」。食物兼具食用與傳達的效果,除了口感、擺盤或是造型裝飾,更重要的是,在製作過程中所參入的藝術創作、議題探討,以及觸發飲食行為之後的深入思考。(ifoodesign上圖為紀錄片中荷蘭飲食設計師 Marije Vogelzang 設計的記憶遊戲,將食物和吃下去的身體反應配對,圖中為辣椒和喉嚨辣的組合舉例。(賴佩芸提供)


不只是填飽肚子,食物設計背後的深刻意義

疫情期間,Muris 團隊擁有更多在家做飯的時間,偶然發現「食品設計」的概念,進而重視食物與人的關係,發現食物不僅僅是維持生計 —— 它既基本又極其複雜,引發了許多有趣的問題,比如:食物到底是什麼?它與我們的生活有何關係?於是著手製作紀錄片《Food & Design 食物設計》,透過採訪意大利、西班牙、台灣、荷蘭和英國的專業人士,期待引發更多新鮮視角的創造力。

  • 透過探討食物設計,聚焦在飲食體驗背後的深度思考,例如怎麼樣能叫做食物?人類比起動物對於食物更有期待的原因?內用餐廳是否能擁有外送無可取代的特色?
  • 紀錄片拍攝適逢疫情盛行,Muris 只能透過遠端派任當地團隊執行。為了讓調性一致,前期付出相當多時間在溝通格式、顏色、光線和構圖,以及把關每一次提問受訪者的方式。
  • 除了拍攝方式特別之外,團隊在後製時發現收音問題,並利用 AI 技術降噪,處理掉各種雜音。比如使用一款叫做 Descript 的軟體,順利解決許多聲音上的缺失。上圖為訪問江振誠主廚的畫面,賴佩芸分享當時外面在下大雷雨,透過 AI 技術降噪解決拍攝遇到的臨時狀況。(賴佩芸提供)


未來會如何

《Food & Design 食物設計》即將進入播映的階段,10 月會在美國加州的影展上世界首映並陸續參與其他國際影展。結束海外活動,Muris 將會逐步上線數位平台或舉辦台灣放映活動。

  • Muris 幾年前曾經架設網站,提供線上購買數位檔或者收看影片。如今串流盛行,收看習慣早已不同以往的情況之下,賴佩芸坦言確實必須改變,比如在影片長度上做出變化,將長片拆成幾個小片段,或是選擇階段性的在平台播映,而非一次性露出
  • 賴佩芸坦言,大多以訪談為主的紀錄片,在既有的資本和規模上容易產生限制,進而影響作品的效果。團隊也在拓展規模或是維持原樣之間猶豫,但仍想保有對於作品內容的掌握度,繼續用 Muris 擅長的方式講故事

Muris 將會如何持續運用影像、說故事的力量,找尋生活之中被埋藏起來的驚喜與美好呢?接著透過 Muris 共同創辦人暨製片人 賴佩芸 Iris 的分享,探索更多影像背後的感動。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陳聖雅

陳聖雅 / 特約記者

採訪寫作

周佩樺

周佩樺 / 影音製作人

監製

高涔馨

高涔馨 / 節目企劃

企劃

深度對談

question
question
用小成本製作紀錄片 堅持自主性的 Muris 如何找到在市場生存的方法? 20 則對談comments 1y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Muris 團隊的作品以紀錄片為主,第一部紀錄片是 Design & Thinking《設計與思考》,那是哪一年?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賴佩芸

賴佩芸

Muris 共同創辦人暨製片人

2012 年拍完,2012 、 2013 年在台灣播出,我們創業 10 年。其實我除了紀錄片外還有嘗試拍劇情片,這樣加起來總共 7 部長片。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今天要談的這一部片是在談食物的設計,它的製作期剛好是疫情期間。想要先請 Iris 介紹一下今天來談的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深入探索食物的本質與背後故事 Fine dining 並非只有單一的認證標準? 25 則對談comments 1y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我覺得食物設計這個題目不好做,因為不是一個從來沒人做過的題目,而且社群媒體上所有人都在分享美食,甚至手機裡都有專門為了拍美食的特效功能。這代表美食的拍攝其實是大眾行為,您們要怎麼去定位這個紀錄片要講的故事,其實這是一個滿難的事情。您們最早怎麼決定要拍什麼主題,為什麼是這個主題?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賴佩芸

賴佩芸

Muris 共同創辦人暨製片人

的確我們有發現很多在聊食物的片子,但是他們大多專注在 cooking 或擺盤,這些比較表面的東西。當我們去了解什麼是食物設計時,這比較回到食物本質,或你跟吃這件事的本質行為。重點是食物背後的意義,那是最吸引我們的。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我們每天都在碰食物,會視為理所當然,沒有好好去思考為什麼要這樣吃。像是珍奶為什麼是用吸管,不是用湯匙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挑戰疫情下的遠端紀錄片製作 「聲音」為何成為 Muris 最需要克服的難題? 10 則對談comments 1y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影片是在疫情期間完成的,可是您們也訪問很多外國設計師和受訪者,您們怎麼完成這部分的製作?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賴佩芸

賴佩芸

Muris 共同創辦人暨製片人

這次我們這部片總共有 5 個國家,包含義大利、西班牙、荷蘭、英國和台灣。其實真食物設計在美國比較少在談,反而是歐洲談得很多,可能他們對於美食已經在 Next level。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因為疫情的關係,我們沒辦法飛出去,那我們是透過遠端跟當地的團隊合作。我們是從第三部片 Hanzi《漢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question
跟著大眾觀影習慣不斷調整發行方式 Muris 不追求大資本只求持續深耕自身所愛 21 則對談comments 1y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食物設計的紀錄片在 Kickstarter 的初期行銷募資已經結束了,即將要進入播映的階段,目前播映的規劃大概是怎麼進行?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賴佩芸

賴佩芸

Muris 共同創辦人暨製片人

通常我們都是跑完 Kickstarter 之後會先跑國際影展。我們很榮幸,10 月時將會在美國加州一個很大的影展做世界首映,接著陸續也還有一些影展的計畫。影展後才會開始在數位平台或台灣舉辦放映活動,然後上架到 VOD (Video On Demand)、CATCHPLAY 等平台,總共大概要花費半年到 11 年多的時間。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張育寧

張育寧

旭時報總編輯

10 年變化非常多,這些發行渠道的變化對於像您們團隊來說,您覺得有哪些更新的可能性與空間,提供給您們
1y

我對於這則留言有疑慮

分享 Share シェア

facebooklinetwitterlinkedin

延伸閱讀 Read more

 AI 廚師能解缺工?江振誠對台灣餐飲人才的期待與擔憂

AI 廚師能解缺工?江振誠對台灣餐飲人才的期待與擔憂

精緻餐飲 (Fine Dining) 近年在台灣如雨後春筍,然而美好體驗背後,產業正飽受缺工潮襲擊,更遑論平台經濟興起,知名老店、街邊小吃因人事不穩定、廚師流動率高黯然熄燈。名廚江振誠認為,少子化不應成為缺工藉口,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缺挑戰,導致人才養成不易,埋下缺乏國際競爭優勢隱憂,如何讓人才願意加入?找回初心可能是解方之一。

September 20 2023

樂檸漢堡用食材、「短褲哲學」翻轉台灣速食印象

樂檸漢堡用食材、「短褲哲學」翻轉台灣速食印象

做一份營養均衡的漢堡,要花多少功夫?在三大國際連鎖速食品牌佔據的台灣市場中,樂檸漢堡創辦人暨執行長陳永中是如何創新推出台灣自有速食品牌?「快速慢食」潮流下,陳永中獨有的「短褲哲學」又是什麼?

July 07 2022

在後疫時代,下一個食農新創獨角獸會是誰?

在後疫時代,下一個食農新創獨角獸會是誰?

無論景氣的好壞,民以食為天,「食」終究是人類不可被忽略的基本生理需求。但是近幾年動盪不安的全球局勢,新創募資困難度增加,在面臨投資寒冬、大環境快速變遷下,全球的食農創投市場會產生哪些變化呢?

November 07 2022

時間標記 Timestamp

EPEPISODE #旭沙龍-張育寧時間

視頻播放器 正在載入。
載入完畢: 0%
剩餘時間 0:00
EP #
邀請已成功寄出 Sucessfully s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