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創辦的公司只拿到 2 % 的創投資金,男性公司卻超過 70 %
2010 年前後矽谷的創投熱潮,造就了 Facebook、Instagram、LinkedIn、Airbnb、Uber 等深深改變了人們生活方式的科技平台。這些如今的科技巨頭,在草創時期都曾接受過創投家的投資。也就是說,如今哪些新創公司能拿到錢,成為下一個獨角獸,將影響你我未來 10 年後的生活。
然而,創投數據平臺 PitchBook 今年 5 月發布了兩份數據,分別展示美國女性創業者、歐洲女性創業者獲得的創投資金額、交易量。根據這兩份數據,將影響你我生活的創投資金,存在嚴重的性別落差。
2024 年(結算到 4 月底),美國女性創辦的公司獲得的資金僅占美國創投總資金的 2.1 %,由男女共同創辦的公司資金,則占總投資的 23.1 %,只由男性創辦的公司占了 74.8 %。
歐洲的差距更懸殊,歐洲女性創辦人獲得的創投資金,占歐洲創投總資金的 1.8 %,男女共同創辦占 16 %,創辦人全是男性的公司,獲得的創投資金佔比則高達 82.2 %(見下圖)。
女性創辦的公司收入更高,為何創業成功率這麼低?
PitchBook 的數據,呼應了今年 1 月資深女性創投家艾琳・李(Aileen Lee)發布的分析報告,顯示創投領域存在嚴重的性別不平等。
艾琳・李曾發明「獨角獸企業」(Unicorn)一詞,用以描述「10 年內估值 10 億美元以上」的企業——這絕對是所有創業者夢寐以求的狀況,也是多數創投家最想搶的高收益公司。
今年 1 月,艾琳・李發布的報告,分析的正是 2013 年到 2023 年「獨角獸企業」的趨勢。哪怕 10 年間創投界、新創界經歷再多改變,新創公司一間一間的開,撐不下去的公司黯然退場,連創業熱點都換過不知道多少輪,只有一項指標始終保持不變:女性和男性創業者的懸殊比例。
2013 年,有女性創辦人的公司只有 5 %;到了 2023 年,比例只增加到 14 %。2013 年,有一位女性創始執行長(founding CEO)的公司是 0 %,10 年過去後,這個比例只增加到 5 %。
這些數據顯示,女性創業成功比例仍然非常低。艾琳・李提醒,按這個速度,要等到 2063 年(39 年後)才能在創業界看見男女平等的景況。
艾琳・李的提醒在創業圈、創投圈獲得廣大的迴響,但為何女性創業者獲取的資金、女性創業成功的比例這麼低,難道,女性比較不擅長創業?
波士頓顧問集團的調查顯示:情況完全相反。2018 年,他們對 350 家新創公司進行調查,結果顯示由女性或男女共同創辦的公司,收入比男性創辦的公司更高,每投資一美元所帶來的回報更是男性創辦公司的兩倍多。PitchBook 2022 年做的報告也顯示,與男性創辦人相比,女性創辦人燒錢的速度更慢,創業失敗而退場的速度也更慢。
上述資料告訴我們,女性並非「不擅長」創業,顯然有些結構性原因,成為女性創業的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