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著紅毯步入會場,勃根地色的看板映入眼簾,日式傳統音樂忽遠忽近,盞盞燈光點綴,有種在歌舞伎的喧囂感,富有情調又不失其神秘色彩。
今年由東京都政府主辦的第二屆 SusHi Tech Tokyo 新創展活動,在 2024 年 5 月強勢登場。作為日本面對國際新創市場的年度盛大活動,以「壽司」玩諧音梗,全名其實是永續高科技城市東京展(Sustainable High City Tech Tokyo)。日本政府傾力投入,雖然只是第二屆,但規模已是亞洲最大。
東京身為日本首都,人口超過 3,800 萬人,約佔日本人口的三成,是世界第一大都會區,也是日本產業與商業中心,各大商社匯集處、技術最強的城市,擔負了日本「開國門以救國」的重擔,正如《旭時報》在《「召喚」 21 世紀新黑船,日本吆喝國際資源進入新創港灣》所提到,新創發展將成為日本增強經濟實力的寄託。
日本要重新提升經濟實力,重新推升其產業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並吸引外國人才、發展創新創業,東京是一塊待開發的沃土, SusHi Tech Tokyo 就是東京對世界喊出「新創來找我!」的搶才宣告。
東京都政府對此活動的重視,從宣傳力道即可見一斑。所有從成田機場落地的旅客,在入境日本前,都會看到斗大的標語。
今年 SusHi Tech Tokyo 活動總時長為期一個月,分為三大主題:全球新創計畫(Global Startup Program)、城市領導人計畫 (City Leaders Program)、展示計畫 (Showcase Program),用不同面向展示東京身為國際之都的創新創業能量。
全球新創計畫(Global Startup Program)是今年的一大重點,活動前身為去年登場的 City-Tech.Tokyo,為東京都政府舉辦大型新創展的首度嘗試,邀請到美國、韓國、葡萄牙、立陶宛、芬蘭等全球新創,但各國新創攤位依性質被打散,場地則辦在東京國際論壇(Tokyo International Forum),位於市中心的丸之內區,國際會議經常舉辦於此,如富士通的年度發表會、東京藝術博覽會。
今年,各規格都拉高一個層級,顯示其規模化、國際化的更高野心。活動直接搬到日本面積最大的國際展覽中心 — 東京國際展示場(Tokyo Big Sight),位於東京灣岸邊,如宣傳標語所述「Global Event held in Tokyo Bay Area」,這個「bay area」或許意有所指。同時也鼓勵各國、各新創聚落以打群架的方式設立城市館、國家館,並融入一個去年不曾看見的角色:學生。
三大亮點:規模大、國際化、學生多
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在開幕式上,提及今年活動的三大亮點。
- 規模倍增:與會者從 26,764 人提高到 40,000 人、展覽商從 328 家成長到 430 家;規模直接成長超過 50%
- 國際化:參與者來自 48 個國家、城市和地區,其中 18 個來自日本、30 個來自海外,計有 60% 為海外參與者。
- 學生參與:活動由學生協助籌辦,會場更特別設立學生館(Student Pavilion),增加場域讓在學生跟創業家做深度討論與交流,計有 10% 參與者是在學學生。
小池百合子今年的參與度很高,除了活動當周她在新聞上的超長訪談之外,東京新聞台幾乎不間斷的報導這個活動消息。由東京都政府主辦的 SusHi Tech Tokyo,在首長高度參與下,資源和規模都展現國家級的企圖。小池百合子提及的這三大亮點,也正好打到日本發展新創生態,最難跨越的三項阻礙:社會參與度低、商業活動封閉、創業風氣低。
大多人對於日本的刻板印象,離不開這些字眼:傳統、刻板、難親近。
其中,語言隔閡和僵固的社會框架,是日本之所以如此「難親近」的原因之一。這次《旭時報》實際到東京採訪,更是深切體會到這些多年累積的框架,不管是地鐵上一字排開、穿著正式西裝的上班族,還是採訪時仍需請日本翻譯協助的狀況,都顯示日本在國際化和創新風潮上存在的既定落差。
日本非常努力在改善體質,也能看到顯著成長。只是,這邊的「顯著成長」,不能用大眾標準去看,要用「日本標準」才說得通,這個思考脈絡,也要延續到各種跟日本打交道的時刻。
對日本而言,今年 SusHi Tech Tokyo 國際化規模史無前例
由於牽涉大量國際溝通,東京都政府委託勤業眾信日本(Deloitte Japan)擔任 SusHi Tech Tokyo 的協辦單位。勤業眾信日本創新投資事業(Deloitte Tohmatsu Venture Support,DTVS)創新解決方案部部長塚原古一(Tsukahara Koichi)解釋,今年使用「展館式展覽(pavilion system)」的設計思維,每個國家、地區都是以獨立展館的方式展出,他強調:「雖然這種系統已經在世界各地的活動中引入,但在日本是第一次實施。」
乍聽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展館式設計在新創展一點都不新鮮,新加坡的 SWITCH、法國的 VivaTech、台灣的 InnoVEX,都是以各國設立獨立展覽的方式參展,對日本來說,卻是第一次。不是因為日本不能接受這個方式,而是因為這是日本第一次新創展覽的國際參展單位很多,多到終於可用單一城市、國家為單位進行展區劃分,SusHi Tech Tokyo 主場活動共兩天,與會者一半以上都是外國人,這對日本來說,絕對是一件大事。
以台灣的國家新創品牌 Startup Island TAIWAN 為例,這是台灣首次以國家館的身份進軍 SusHi Tech Tokyo,是場內佔地最大的國家展館,位置相當精華,在最大舞台的正對面,逛展者一定會經過的路線,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謝長廷大使都到訪支持。
過去幾年進軍日本市場的台灣新創公司逐漸成長,這次台灣館能有這個規模,也因為台、日之間的新創生態共融性高。資安新創奧義智慧(CyCraft)在日本已經有五年的運作經驗,向來習慣在日本就是要講日文,負責展場的業務賴聖亞卻發現:「我都準備日文資料,但蠻出乎意料的是,這次活動還蠻需要英文的。」
雲發互動科技 Super 8 創辦人陳子龍也有類似的觀察:「日本過去展會上都是日本人,這次很多外國人,不管是義大利、新加坡、美國...,大家都想來日本創業、將生意落地發展,氛圍相當不同。」
日本大商社「下凡」,尋求跟新創公司合作
與其他國家新創展最大的不同,是參展的日本大商社企業非常多。塚原古一解釋:「在日本,大型企業是經濟生態系統的核心,在這兩天展會中,參與者有機會跟企業建立網絡,這種規模在日本是前所未有的。」
日本霸主三菱集團(Mitsubishi)、大型建商清水建設(Shimizu Corporation)、關東鐵道大亨 JR 東日本(JR East)、電信龍頭 KDDI…等,都在 SusHi Tech Tokyo 會場設展,我們的採訪團隊近身觀察,這些大商社下轄的企業風險投資 CVC 部門(Coporate Venture Capital)並不是應付政府邀請草草來參加而已,除了場館設計別出心裁,在自家攤位上的參與也很積極,大企業開始關注與新創合作機會的氣氛濃厚。
在日本,為何大企業參與是新創蓬勃發展的關鍵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