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什麼事?
2018 年金管會推出金融監理沙盒,4 年後(2021)生出第一家通過監理沙盒實驗的新創業者「好好投資」;金管會核准「好好投資」在落地後改制為「好好證券」,成為第一家以「基金交換」創新為主打的數位證券公司。
- 在前金管會主委顧立雄(現任國安會秘書長)力推下,一向被批評保守的金管會這幾年力圖轉換思維,2018 年台灣成為全球第五個執行監理沙盒制度的市場。
- 金融監管要在市場秩序穩定與國際創新競賽之間取得平衡,台灣經過多年掙扎,最終以「監理沙盒模式」給予金管會手把手盯著創新的折衷空間。
- 經歷過櫻桃支付從台灣之光變成不法洗錢平台的挫敗案例,金管會透過「金融監理沙盒」模式輔導出沙落地的第一家金融新創「好好投資」因此備受矚目;若創新不足顯得金管會阻礙創新,反之則可能為金融市場穩定帶來隱憂。
為什麼重要?
入沙盒時叫「好好投資」,出沙落地改制為「好好證券」,牽涉法規修改,金管會主動協助跨部會協調與制度修訂,不只好好證券在沙盒內的服務要合規,也必須驗證服務的創新真的能滿足市場需求;對金管會來說,「好好證券」成功與否,事實上也是沙盒制度未來能否幫助台灣 Fintech 創新百花齊放的第一個示範案。
- 創辦人楊少銘出身金融業,為 300 萬美元資產起跳的「富人」做財富管理服務多年後,發現財富管理市場的世代僵局,「好好證券」主打 30 歲以下客戶基金交易不收手續費的「結富濟平」理念,要讓年輕投資人回流。
- 在商言商,「好好證券」不是不收費而是跟不同的對象收費,「傳統基金收費是 B2C ,我們把它調整成主要以 B2B 收費為主。和大家在使用 Google 一樣,大家用 Gmail 都沒有付到錢,但是 Google 其實是對 B 端做收費。」
- 以即時數位基金交易平台為號召,楊少銘想運用科技最大程度降低基金投資的交易摩擦,讓原生於網路的年輕人,可以用最低的資金成本、最快的交易模式,投入明顯老化的資本市場。
「當基金平台和投資人在同一條船上,就不會只想著要投資人反覆交易賺取手續費,而是會把讓投資人獲利為最高目標,」楊少銘真正想做的,是改變基金市場生態關係,「大家都能賺到錢,市場才能健康成長。」以現代羅賓漢比喻自家服務概念,「好好證券」如何在僵固的投資市場中注入新思維新氣象嗎?請見《旭沙龍》精彩專訪。